贾樟柯导演的《江湖儿女》入围了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作品,这也是贾导第五次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此前,《江湖儿女》曾入选权威电影杂志法国《电影手册》“年度最期待电影”,此次入选也是贾樟柯继2002年《任逍遥》、2008年《二十四城记》、2013年《天注定》、2015年《山河故人》之后,第5部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作品。

电影中黑话(电影外的真实江湖黑话)(1)

《江湖儿女》宣传海报

电影中黑话(电影外的真实江湖黑话)(2)

《江湖儿女》入围了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作品

影片主要讲述了在2001年的山西塞外,一对恋人之间错综复杂横跨15年的犯罪爱情故事 ,实际上贾导所说的江湖,并非武侠小说中的江湖。而是指八门生意:金皮彩挂、评圌调柳,各种或明或暗的职业。

什么意思呢?金,算卦相面的;皮,卖野药的江湖郎中;彩,练杂技、变戏法的;挂,保镖、以武术卖艺的;评,说评书的;圌,说相声的;调,骗子、小偷;柳,唱曲儿的。

八个字,一字就代表一门生意,包涵了旧社会时整个底层江湖。当然有的字下又有它的细分,我们今天要聊聊旧时江湖中人必备的一项技能:江湖黑话,又叫“春典”。

江湖黑话其实就是各行各业专属的术语

黑话,是江湖社会特有的而不为大众所熟知的一些语言,特指一些犯罪团伙为躲避警察的监控和侦察、社会的控制与防范,自行发展,并在其内部流传使用的一套语言和文字。虽然用的还是汉语,但是他们赋予某些词汇、词组或句子以特定的含义,只在圈子内使用,具有秘密语的特点,使圈子以外的人无法理解,学会使用这些语言的人,就是自己人;要进入这样的圈子,就得学会这些独特的语言,古今中外,无不一样。

电影中黑话(电影外的真实江湖黑话)(3)

美国黑帮还有一些底层人士,也有专门的语言体系,也是今天美式“俚语”的前身

例如小偷就常常使用黑话隐语交流信息,以达到保护自我的目的。为了方便联络,他们把掏包称为“背壳子”、“找光阴”;小偷之间互称“匠人”、“钳工”;上衣兜称“天窗”,裤兜称“地道”,把妇女的裤兜称“二夹皮”。“皮子肥不肥”,意思就是钱多不多。偷夜间坐车睡觉的旅客叫“扣死倒”,偷行李物品的叫“滚大个”。出了名的贼称作“响了万”,名声臭的叫“万念”;不说自己真实姓名的称“里腥万”,更名改姓叫“拧了万”。

电影中黑话(电影外的真实江湖黑话)(4)

蘑菇,你哪路?什么价?

所以,黑话可以说是江湖人中的一套完整而复杂的认证体系,掌握了黑话也就是春典,才能够成为职业的江湖人士。所以过去江湖人对春典非常重视,除非非常信任的徒弟、亲人,绝不轻易传授春典。英雄好汉们在闯荡江湖之前,都要专门和师父学习春典,所以有有“宁给十万钱,不把艺来传;宁给一两金,不给一句春”的说法。

电影中黑话(电影外的真实江湖黑话)(5)

道上混,不懂黑话寸步难行

过去江湖中不同行业,其黑话即春典是不同的。而且,不同地域的春典也不相同。有“南春北典”的说法。南方江湖人说的叫“春”,北方江湖人说的叫“典”。今天人们知道的春典,多从评书、相声等曲艺作品里面得来,例如当年曲波《林海雪原》被改编成样板戏《智取威虎山》而走红于中国大地,成为几代人口中的经典对白:

天王盖地虎!”

“宝塔镇河妖!”

“野鸡闷头钻,怎么上天王山?”

“满地都是米,唔呀有根底。”

“拜见过阿妈了吗?”

“他房上没有瓦,非否非,否非否。”

……

电影中黑话(电影外的真实江湖黑话)(6)

天王盖地虎

其中广为人知的是这句话——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这是一句流传最广的江湖黑话,常被人当成俗语用来调侃,这段对话话是杨子荣见到座山雕后,座山雕为了试探,大声呵斥说的,杨子荣对答入流义正言辞,让老奸巨猾的座山雕从满腹狐疑变成了半信半疑。这段黑话对仗极为工整,念起来朗朗上口,虽然不知其意,但总觉得说出来十分有趣,

电影中黑话(电影外的真实江湖黑话)(7)

《智取威虎山》可以说将黑话进行了一次全国性普及

电影中黑话(电影外的真实江湖黑话)(8)

野鸡闷头钻,怎么上天王山

电影中黑话(电影外的真实江湖黑话)(9)

旧社会土匪有着独特而复杂的黑话体系

传统评书、相声艺人也是江湖人士,他们对春典比较熟悉,能够惟妙惟肖地加以模仿。但是,受到知识和地域的限制,艺人们对春典的掌握也只能是有限的。比如老北京话有句“戏果儿”,是指调戏大姑娘的意思。管大姑娘叫“果儿”是曲艺界的说法,江湖好汉叫“姜斗儿”,武林好汉叫“斗花儿”,绿林响马的说法最有意思,叫铃铛。这个说法据说是因为做买卖——即抢劫——时最忌讳遇见未婚女性,很不吉利。这种情况叫“踩了铃铛”。

电影中黑话(电影外的真实江湖黑话)(10)

王朔:徐静蕾就是一个飒特别正的摇滚果儿

而过去武林朋友见面,不能轻易问对方的师承、门派,如果问了,对方答不上来还好,答上来,必须管吃管住,临走送盘缠,否则会引起对方极大的不满,就要动手解决的。

电影中黑话(电影外的真实江湖黑话)(11)

过去武林打招呼问候都是有特别的讲究,不然就会惹上麻烦

江湖黑话流传广远,对今日的语言有很深的影响。今日许多常用的概念,都来源于黑话。解放前北方人称妓院为“窑子”似乎也和春典有关。妓院黑话叫库果窑,此外饭馆叫啃窑,茶馆叫淋窑,旅店叫流水窑,澡堂子叫水窑。去什么地方叫,撒啃窑、撒淋窑就是去饭馆、茶馆。卖什么叫挑粒粒是卖假药,挑转子是卖假表,挑老烤是卖假虎骨。住在哪,呆在哪都叫(pai,三声),迫轮子是坐车,迫漂遥儿是坐船,住店叫迫流水窑儿。下、掉叫,撒尿叫摆柳儿,下雨叫摆金,哭、流眼泪叫摆苏。修理、收拾什么都叫扫蹄儿是修脚,扫苗是剃头,但是扫腕儿却是指下等妓女。

电影中黑话(电影外的真实江湖黑话)(12)

过去闯荡江湖,懂不同行业不同类别的黑话,是基本功

解放后,因为各种原因,真正的江湖黑话逐渐消亡,很多懂这些的人也只能悄悄的带进棺材,懂得传统“春典”的人越来越少。而相反,同样是因为政治背景的原因,另一种“江湖黑话”形式出现了,那就是“隐语”,就是不反动而又隐晦的话,单纯为了避免局外人了解。

电影中黑话(电影外的真实江湖黑话)(13)

隐语就是不反动而又隐晦的话,单纯为了避免局外人了解。

隐语在很多普通人当中也会被使用到。隐语并不只产生于江湖,使用时也不局限于江湖。隐语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语言日益丰富,有时人们因为种种原因,有些话不便直说,就产生了一种借代词语,这在七八十年代的北京表现的尤为明显。

电影中黑话(电影外的真实江湖黑话)(14)

七十年代,很多年轻人为了区别不同,寻找共同的朋友,隐语开始流行起来

那些在大院长大的子弟,天生的有一种优越感,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也为了团伙之间识别、交流,也逐渐演变出独特的“隐语”体系。比如,现在叫泡钮,那时叫拍婆子。管比较轻浮的女青年叫圈子,所以有时也叫拍圈子。说女的脸长得漂亮叫盘靓。比如说:“那(读内)圈子真盘靓!你丫敢拍吗!”或着说:“真晃眼!”晃眼也是称赞对方漂亮。

电影中黑话(电影外的真实江湖黑话)(15)

现在叫泡钮,那时叫拍婆子

现在称为嫖娼,当时叫砸圈子。不像现在的小姐按时论次收费,那时的圈子好象多是比较风流的女性,虽然性伙伴不固定但也得看得上眼才成并不专为了钱。作爱,那时的说法是“上杆”风流一次说成“上了一杆”或“上了某某一杆”和现在说“把某某放平了”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会儿把便衣警察叫雷子(此处子念作咂),要叫雷子抓住了,那叫折进去了。“折”在此处为平声稍微拖长一些,读音近似“蛰”小流氓被称为小玩闹。

电影中黑话(电影外的真实江湖黑话)(16)

要叫雷子(警察)抓住了,那叫折进去了

某小玩闹被雷子抓进去,雷子也会用黑话和他沟通的:“你小丫的坑蒙拐骗抽,溜门撬锁砸圈子,无恶不作啊?”小玩闹一般会避重就轻回答:“我就撬了一次门,还没偷着什么,绝对没咂过圈子,不信您查,我还没开鞘呢?”没开鞘,说的是还没有褪包皮呢!一句话给警察逗乐了。那会不像现在,砸圈子还是被认为比较龌龊的事。

更有意思的是,在公交车上偷钱包的人被称为“佛爷”,佛爷一般能偷不能打,象葛优说的干得技术工种,而且一旦失手就会被群众痛打一顿扭送公安机关,不像现在割包成了半公开的了,周围没人敢管!即使佛爷得手,也常被比较横的主儿敲诈。为了避免本无归,一般佛爷都投在某个帮派门下。保护佛爷的人就称为养佛爷,能养佛爷吃佛爷的主都是称霸一方的人。

电影中黑话(电影外的真实江湖黑话)(17)

现在很多小偷猖獗,就是太多人见怪不怪,不愿多管闲事

过去,北京各路“豪杰”碰面总要比个高低,争个地盘,谁的地盘大,谁更横就说谁的“份儿大”“份小的”遇到份大的一般都认栽,但这份也是动态的,变化的,如果你灭了一个份大的威风你就长份儿了。向份儿大的人叫板挑战那叫拔份儿。一般份大的遇到这种情况,第一反映就是要把挑战者给镇住。一般他第一句话通常会这么说:“孙子,你丫想拔份啊?你丫也不打听打听老子是谁!?” 若被份小的给灭了,尤其当时就认怂了,那就叫丢份儿,或跌份。这份儿估计就和现代营销学中所说的市场份额本质上是一个概念。

电影中黑话(电影外的真实江湖黑话)(18)

王朔在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扮演的流氓头目,非常有喜感

江湖黑话多达万句,能够涉及到生活、思想、情感等众多方面。它是旧社会底层艺人间一种行业的自我保护而产生的行话。而到了今天,我们可能不再需要了,所以这些行话正同我们很多方言、民俗、服饰等传统文化一样渐渐消失,它们所承担的历史和那些有趣的故事也正一同渐渐的被淡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