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部优秀文学作品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实非易事,既需谨慎着切莫曲解了作者的意图,又得敏锐地抓住一闪而逝的些微灵感,写出言之有物的体悟,其难度不亚于二次创作。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品的自序部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或许是作者与读者间建立微茫联系的为数不多的渠道之一。《许三观卖血记》的前言也颇具巧思,虽未通读全文,已然从前言中窥见端倪,即小人物的卑微与伟大,如若匆匆跳过,则将是读者的一大憾事

在自序中,余华先生所引用的一首来自十二世纪的非洲北方的诗歌尤为引发我的关注。诗中写道:“可能吗,我,雅可布-阿尔曼苏尔的一个臣民,会像玫瑰和亚里士多德一样死去?”

正是这首诗令读者笃定,于此书中所领悟的平等、生命感、秩序性并非错觉,而是与作者所思所想产生的共鸣,这无疑也令人雀跃。

许三观卖血记最后一句话的深意:许三观卖血记小人物的卑微与伟大(1)

这是一个描摹无名之辈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丝厂送茧工许三观,他依靠卖血度过自己人生的一个个难关,而在年老后,他的家庭已经不再需要他卖血来维持生计,他想为自己卖一次血,却因为年迈而被拒绝,被否定了人生价值的许三观开始如同孩子般地哭泣……

全文以诙谐而颇具俚俗气息的笔法写尽许三观载浮载沉的一生,却令人感受到一种难言的无奈与哀凉。而抛却种种对于时代的反思与个人的慨叹,《许三观卖血记》一书所给予读者的最为直观的三点感受就是生命力、平等感与秩序性,以下择其二三细以析之。

许三观卖血记最后一句话的深意:许三观卖血记小人物的卑微与伟大(2)

剧照

生而平凡,甘于平淡

首先就是关于生命力的体悟,在超级英雄横行的当下,文学作品的主人公仿佛总是需要有些和常人不同的特质。

他或她的出生必得是如同老子一般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地下惟我独尊的,这样他或她的故事才有值得关注、值得挖掘的点,这或许也正是各类爽文、爽剧的出发点——造出一个辉煌无比的遥远梦境。

然而此类作品看多了,难免令人产生怀疑,真的会有这样时时刻刻仿佛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一般的快意人生吗?这样未历经苦难的人生的生命感实在太过稀薄,在一时的阅读快感后,也不过是雁过无痕,留不下任何有价值的思索。

许三观卖血记最后一句话的深意:许三观卖血记小人物的卑微与伟大(3)

而《许三观卖血记》一书则是反其道而行之,用苦难铸就的生命力强烈到令人无法忽视

许三观的一生,也平凡,也多舛,他的平凡在于他的人生并不追求什么飞黄腾达,他的多舛在于命运所不可抗地为他带来太多的磨难,但这也恰恰是造就生命力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世上怎能有无重量的鲜花?人世间又怎能有廉价的美丽?

这样原始而蓬勃的生命力让脆弱的个体在看似难以克服的关卡前一次次地超越自己、战胜自己,而这也是生命最本真的意义所在。

或许《许三观卖血记》一书的魅力也正在于此,人生并不是一场竞赛,输家赢家壁垒分明,我们无需过于恪守着什么伦理陈规,因为生命只不过是一条延伸到无穷尽的旅游线路,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众生皆行人,我们要做的只是感悟、前行、顺其自然。

许三观卖血记最后一句话的深意:许三观卖血记小人物的卑微与伟大(4)

命途多舛,报之以歌

除此之外,全书关于平等感体现也颇有趣致。长久以来,苦难仿佛一向是文人墨客的专利,甚至还有一言称“苦难是文人的财富”。

钱钟书在《围城》中所刻画的喜欢附庸风雅的校长便是其中典型,自己不喜的原配妻子的逝去是喜事一桩,因为既能求娶新的夫人,也能消费原夫人的死亡,写出一些悼念亡妻的诗作来。

什么时候连人的苦难也分了三六九等了呢?难道文盲的伤心便不算伤心,而“为赋新词强说愁”却是痛彻心扉?

许三观卖血记最后一句话的深意:许三观卖血记小人物的卑微与伟大(5)

或许有读者为此而不解,甚而不平,而《许三观卖血记》一书却是酣畅而坦荡地描述了许三观一生波折动荡的路途,赋予了普通人与才人同样平等的话语权,让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同样能够“如同玫瑰和亚里士多德一般死去”。

许三观只是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工人,可他同样有着不输给英雄的担当与勇气

可以为了儿子不要命地卖血,也可以冲冠一怒为红颜,他没有文人所常见的酸腐,反倒是有一种兵来将挡的快意与侠气,让我们看到了人其实远没有自己所想象的那般脆弱,在平等的话语权下,每个人的悲喜都值得被书写。

许三观卖血记最后一句话的深意:许三观卖血记小人物的卑微与伟大(6)

坚守底线,豪气干云

而关于秩序性则奠定在在余华一贯的风格与调性的基础之上,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部极具东方审美特征的文学作品,西方的美学落脚于“有”,以秩序和比例的明确作为美学的形式;而中国美学落脚于“无”,在无序的基础上创建秩序,予人以顿悟之感。

《许三观卖血记》一书将许三观的一生塑造成一条无止境前行的长路,他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形象,他会在得知一乐不是他亲生的儿子的时候对他区别对待,也曾有过出轨。

但尽管人生错漏百出,他仍然守住了最后的底线,在一片近乎惨淡的岁月中仍然猛进直前,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人生往往所呈现出的状态是失序失控的,并不是一切都可以处于人们的掌控之中,无论怎么苦心经营,谁的人生到最后都是一片千疮百孔,但在一片兵荒马乱间高歌而行或许才更能体现出生命的本来面貌。

许三观卖血记最后一句话的深意:许三观卖血记小人物的卑微与伟大(7)

《许三观卖血记》是一本丈量生命的文学作品,它不是写给英雄的礼赞,而是一曲为芸芸众生而奏的平凡之歌,许三观和他的家人并没有杰出的才智与机缘,但仍然在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之中活出了纯粹的自我,谨守本分,也不忘赤子之心。

在字里行间中我们不难窥探到自己的缩影,而在强烈的生命感与混乱却蓬勃的人生中,正是无数个有一点好,有一点坏,有一点痴的许三观,让我们生活在妙不可言的时光中,期待着妙不可言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