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到底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已经被很多人提出,也有很多人作出了回答——几乎没有说读书不好的,与之相对的就是“读书无用论”。从宽泛的角度讲它的好处,估计讲不完;那么就从个别的角度讲,以供参考。
“读书无用论”简直就是歪理,不仅不能被好人接受,连坏人都不能接受。“读书无用论”是有前提的,只读书而不知变通就会成为众人眼里的“书呆子”,因读书而走向人类的反面就成为众人眼里的“文化毒瘤”。
近来,看到“法外狂徒张三”的一个说法,令人眼前一亮,“拒绝读书当然是一种愚蠢,但因为读书而滋生出骄傲与傲慢是一种更大的愚蠢”。“文化流氓”也不少见,比如鲁迅眼里的郭沫若;“文化汉奸”也有,比如毛泽东所说的周作人(据说有争议)。看来,读了许多书,也当上了文人,还是会因为个人行为被众人鄙薄。
这不是读书的错,这是做人的问题。书籍本身是不分是非的,分是非的是人,同一本书不同的人读了会有不同的结果,这几乎是显而易见的。要是周作人不是读了许多书,不懂希腊语,大概也就无益于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事业,也就被列入了通常汉奸之列。
一个好人或许不读书,读了书也未必是个好人。坏人不读书,充其量是个流氓;若要做个“有前途”的坏人,不读书是不行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之流都是读了一些书的,而且产生的负面影响能够波及全球。
读书就是为了获得知识和启发,获得一些在这短短的生命里不曾有过的经验。知识本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分谁来用。所以,要想当个“有前途”的坏人,也要读些书的。
读书不是为了成为一个众人眼里的好人,而是为了获得知识,想明白一些事,从别人的经验里获得一些超经验的启发。人活着一生,有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人间的知识学完。这不就是庄子所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以有限度的生命追求无限度的知识是不可取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多读书。通过读书获得自己没有的经验,获得一种超生命经验的生命体验。
虽然,通过读书获得的经验是别人的,放在自己身上未必好用,但可以借鉴,“鉴”在古代就是镜子。毕竟大家都是人,有着共同的特征,没有的经历却可以复制、模仿、接近,这个效果已经是相当显著了。所以,读书是一种借鉴,这种借鉴可以照出自己的影像,人生在世,有所参照,这就是读书的价值之一。
现在能够出版的书,大多都有着普世的价值,有着导人向善的功能,能够慢慢将一个人的气质改变,若是坏人因读书而变成大家眼中的好人,那么这是写书的人的功德。基本上,被认为伟大的人,多少都要读些书的,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看看当今的主旋律就很清楚——劝人读书,“读书无用论”基本上也无立足之地。读书这件事,之所以被社会提倡,也就意味着这是一件好事,因为不好的事主流就不会提倡。
至于,像一些“文化败类”之流,大概是因为自己生活不检点,不符合一个时代的主流价值体系,所以被称之为“文化败类”。自古文人相轻,是有这么个说法,这就好比在一个女人面前夸赞另一个女人漂亮一样,文人也是有攀比心和嫉妒心的。
还有一种人,简直是读书的负面影响者,自己私底下读书,还讽刺那些有读书习惯的人,曰——文化人儿。读书与文化人确实有关联,文化人一定是要读些书装点门面的,而这几个字(指:文化人)从一些人嘴里加上一定的语气说出来之后,就变得阴阳怪气,好像在说你是“书呆子”或者“迂夫子”,倒不如干脆说是“古板”和“老套”算了,最好再加上一句“都什么年代了,读书有什么用”?
- 完-
图片/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