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琉璃厂,北京人都知道,它是文房四宝专卖一条街,搁老北京明清那会儿是琉璃窑,但鲜为人知的是宣武区琉璃厂从古至今一共有五个身份,而且至今还都有遗憾可循,今儿个咱就聊聊北京人熟悉的琉璃厂,陌生的五大隐秘

北京最大的胡同琉璃厂(老北京宣武记忆)(1)

不少人都知道,琉璃厂这个名字,是明朝初年修紫禁城的时候,烧琉璃的窑厂留下来的,之前写过一篇关于它的传说,说清朝乾隆皇帝嫌弃琉璃窑污染紫禁城环境空气,所以把它挪到了门头沟的琉璃渠,然而琉璃厂五大隐秘之一,就跟这个传说截然相反

北京最大的胡同琉璃厂(老北京宣武记忆)(2)

一:琉璃厂曾是山清水秀的宅基地

明朝开在宣武门外的琉璃窑,真的污染了北京城的空气吗?当年的琉璃厂难道真的乌烟瘴气?其实不然,不仅景致好,人相对还好,又安静,当年的琉璃窑是个山清水秀的休闲圣地,当然了,口说无凭

北京最大的胡同琉璃厂(老北京宣武记忆)(3)

在《帝京岁时纪胜》里,查到了确切的记载,大概意思是说琉璃厂这地方,在清朝的时候,绿树成荫,水天一色,有一座二十多米的土山,北京人可以登高望远儿,话说到这儿,难道琉璃窑不在琉璃厂吗?

北京最大的胡同琉璃厂(老北京宣武记忆)(4)

众所周知,琉璃厂这地界儿交通方便,又依山傍水,不仅是琉璃窑的首选之地,而且不是明朝修紫禁城的时候开发的,而是早在元朝,修元大都的时候就建厂了,到了明朝的时候,琉璃窑还增加了主管部门,而且就设在厂里边儿,老北京叫‘厂衙’

北京最大的胡同琉璃厂(老北京宣武记忆)(5)

就在宣武教育学院里头,差不多到一得阁这个位置,当年琉璃厂的东西南北,还都有铁栅栏厂门,据说直到日伪时期才给拆了,话说到这儿,既然琉璃窑曾经山清水秀,没污染空气,为什么到了清朝非要挪地儿呢?

北京最大的胡同琉璃厂(老北京宣武记忆)(6)

主要是因为一些达官显贵纷纷在这儿开始建自个儿的院子,琉璃窑的功能逐渐退化,明末清初就逐渐荒废了,乾隆皇帝只不过是干了件收尾的工作,彻底搬走了琉璃窑,与此同时,一场天灾,转变了琉璃厂的命运

北京最大的胡同琉璃厂(老北京宣武记忆)(7)

二:地震震出来的图书城

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北京城发生了一场八级大地震,导致北京一夜之间,十万户人家房倒屋塌,正所谓,京城十万家,转盼无完垒,但是这一震,却震出了琉璃厂的第二段隐秘,康熙年间的地震殃及了当时图书市场,老北京报国寺

北京最大的胡同琉璃厂(老北京宣武记忆)(8)

当时清政府抗震指挥部,立即作出调整,把这处书店全部转移到了山清水秀,地广人稀的琉璃厂,据清朝雍正年间的《琉璃厂书肆记》记载,琉璃厂上的书店多达31家,如今琉璃厂店铺林立,但元老级书店并不多

北京最大的胡同琉璃厂(老北京宣武记忆)(9)

比方说咸丰年间,开在琉璃厂西街的来薰阁,光绪年间在琉璃厂东街开办的松筠阁,以及民国时期在琉璃厂东街上创办的邃雅斋,公私合营之后,全部聚齐儿到了中国书店旗下,老北京的店铺会主动上门儿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

北京最大的胡同琉璃厂(老北京宣武记忆)(10)

要知道,老北京那会儿文人圈子小,谁需要什么书,书店都会帮忙淘换,如今市场变了,不过老书店还沿袭着老北京老规矩,如今不少书店都有自个儿的出版社,中国书店旗下的老字号也印书,不过用的设备有点不一样

北京最大的胡同琉璃厂(老北京宣武记忆)(11)

正是早年间,从琉璃厂的古书店收集上来的6万块印版,如今已被中国书店妥善地保存起来了,除此之外,中国书店还能修复古籍,总而言之,喜欢古书的北京人能在这儿享受到全方位的服务,难怪老北京人都说,琉璃厂就是个‘开架书店’

北京最大的胡同琉璃厂(老北京宣武记忆)(12)

然而书店并不是琉璃厂的唯一终点,该来的来了,不该来的也来了

三:有求必应的大市场

山清水秀引来了文人,一场地震震出了书市,如果您以为琉璃厂就这么文绉绉下去,那就错了,不少店铺那是不请自来,老北京琉璃厂最早有卖烟筒,卖铺盖卷儿,卖眼镜的,各地进京赶考的举子都得买被褥,当年这条街上,还有北京著名的哈记风筝铺,酸梅汤冷饮铺

北京最大的胡同琉璃厂(老北京宣武记忆)(13)

除了丰泰照相馆,在琉璃厂东街上还有一家守真照相馆,老板正是曾经密谋杀害摄政王载沣的汪精卫,之所以都扎堆儿琉璃厂另有原因,举子考试没考上,于是就有不少都选择了做买卖,由于书市的加入,很多人在此摆摊儿做买卖,逐渐形成了民间的一条街

北京最大的胡同琉璃厂(老北京宣武记忆)(14)

事实上,琉璃厂的老板们都不是职业买卖人,而是文化人,这不是自封的,人家有学历有身份,不少还是名门之后,一得阁老板曾经就读于北京最高学府国子监,而且留校当了办公室秘书,邃雅斋老板董金榜,是清末民初北京著名的图书目录学家

北京最大的胡同琉璃厂(老北京宣武记忆)(15)

像这样的例子,琉璃厂比比皆是,都说过去读书是为了当官儿,其实从琉璃厂的‘下海热’来看,饱读诗书之后出路还有很多,琉璃厂老板的创业经历,或许能给刚毕业就失业的大学生们提供一点就业指导

北京最大的胡同琉璃厂(老北京宣武记忆)(16)

四:古玩行里的聚宝盆

说起琉璃厂的五个身份,有一个咱得到影视剧里去找,这就是铁三角主演的《五月槐花香》老北京的琉璃厂是个古玩交易市场,那些挂着厚厚门帘子,充斥着各种行规,悄默声儿的倒腾着各种古玩字画的古玩店还有吗?

北京最大的胡同琉璃厂(老北京宣武记忆)(17)

不仅有,而且还不少,一共十来家,分别是韵古斋,宝古斋,悦雅堂,振寰阁,敦华斋,韫玉斋,墨缘阁,虹光阁,以及西街的庆云堂,萃珍斋,观复斋,1960年公私合营之后,全部聚齐儿到了北京市文物公司,时至今日还继续玩儿着古玩交易的老本行

北京最大的胡同琉璃厂(老北京宣武记忆)(18)

这些古玩的老板不仅是业内精英,有着鉴定真假的火眼金睛,还得有一对顺风耳,谁家有什么好玩意儿,第一时间就能得到消息,无论是过去的古玩店,还是今天的文物商店,有买有卖,这才叫交易,如今的文物商店,跟过去的古玩店比起来,更多的是肩负起了老北京文化的责任

北京最大的胡同琉璃厂(老北京宣武记忆)(19)

五:灯市

北京东单有个灯市口,都以为这儿是正儿八经的灯市,您有所不知,清中期以前,北京城有两座灯具城,东单灯市口和大栅栏廊坊头条,但是到了清朝中期以后,由于灯市口离皇宫太近,平日里又人多热闹,有火灾隐患,这才把灯市口的灯市挪到了琉璃厂

北京最大的胡同琉璃厂(老北京宣武记忆)(20)

没成想这么一搬,还抢了廊坊头条的买卖,正所谓,同行扎堆儿,成行成市,生意火,这个挪地儿的大动作,成了琉璃厂招商引资的活广告,廊坊头条的灯笼商户们纷纷在琉璃厂开起了分店,而像文盛斋则是把店都搬了过来,当年他们家主营宫灯,跟北京人家的灯笼比起来

北京最大的胡同琉璃厂(老北京宣武记忆)(21)

宫灯的材料更名贵,用的是紫檀,黄花梨架子镶上绢纱或者玻璃,除了照明根据不同需求还提供定制服务,北京人结婚的时候做成一马红的,表示喜庆,丧葬场合灯笼架换成竹坯的,以表哀悼

北京最大的胡同琉璃厂(老北京宣武记忆)(22)

总之,话说到这儿,琉璃厂的五大身份全部揭晓,老店犹在,逛一次街,完成一次穿越,这个奢望,恐怕只有咱北京宣武区琉璃厂才能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