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历史上,黑死病曾经肆虐欧洲,三百多年间,夺去了大约2亿欧洲人的生命,占整个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人们闻黑死病色变,认为黑死病是“上帝对人间罪人的惩罚”

但有一种疾病虽然在当时也很致命,却受到了欧洲人,尤其是文人艺术家的推崇,它就是肺结核,一时间感染肺结核竟然成了时尚,人们认为最浪漫唯美的死法就是死于肺结核,称它为艺术家的疾病。

肺结核新西兰(肺结核绽放在欧洲的带血的玫瑰)(1)

在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进行,城市污染严重,并且挤进了大量的人口,呼吸道疾病迅速的蔓延开来,当时欧洲人携带结合病毒达到了顶峰。但是由于当时医学条件的限制,人们并不了解结核病的病理,相反却从它的症状出发,生出了很多对于结核病的浪漫解读。

苏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中这样描写道:结核病的发烧是身体内部燃烧的标志,结核病人是一个被热情消耗的人,热情消逝了他的身体。看吧,结核病人被大家看成了怀有巨大的热情,而这种热情由于外部的压抑和挫折无法排遣,所以才要燃烧自己的生命,创造本来无法企及成果的过程,甚至有了一点凤凰涅槃的味道。而这个过程和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的过程又那么相像,所以结核病总能和艺术连接起来。

而结核病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当时穿紧身胸衣的欧洲女性,由于穿紧身胸衣可以凸显自己婀娜的轮廓,欧洲女性总是会用束胸衣把自己紧紧的勒起来,这样肺内呼吸不畅,更加有利于肺结核病毒的传播,而这些很少锻炼的女性身体娇弱,时不时的晕倒,竟成为了当时社会的淑女典范。试想:一个婀娜多姿的美貌女子由于肺结核发作面色苍白、两颊绯红、气喘吁吁,就这样晕倒在舞会上,会勾起多少男人的保护欲,所以这样的病态美竟然被淑女名媛们广泛追求。

欧洲死于肺结核的艺术家很多,著名诗人拜伦甚至一直渴望患上结核病,身材瘦削、面容苍白、嗓音低沉、神情抑郁、眼神晶亮,这就是当时拜伦的形象。由于他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丰富的作品产量,拜伦的结核病和他的艺术成就联系了起来。直到很久之后,拜伦式苍白也依然是人们推崇的对象。

肺结核新西兰(肺结核绽放在欧洲的带血的玫瑰)(2)

然而并不是谁都有这个“幸运”感染上肺结核这种文雅病的,法国作家大仲马小仲马父子就一直没有患上,于是父子俩经常装成得肺结核的样子。小仲马更是在自己的代表作《茶花女》中让主人公玛格丽特患上了肺结核,他这样描写道:她因疾病的消耗而显得颀长苗条,因有时低热而脸颊显深红的玫瑰色。主人公弱不禁风、说话轻声细语,情到浓时阵阵咳嗽、摄人心魄,疾病反应了她的情感,情感也推动了她的病情。

肺结核新西兰(肺结核绽放在欧洲的带血的玫瑰)(3)

大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更是给与肺结核患者升华的描写:死亡与生命如此奇妙地融合在一起,以致死亡获得了生命的光亮与色泽,而生命则染上了死亡的抑郁和恐怖。在狄更斯看来生命因为患上肺结核而变得浪漫,死亡也因为肺结核而得以升华。

欧洲得过肺结核的艺术家有很多:雪莱、歌德、拜伦、肖邦、济慈、梭罗、卡夫卡,等等众人,不胜枚举。

在现代医学看来,肺结核是一种结核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以损害很多脏器,并且具有传染性,它不是文人墨客异于大众的身份象征,而是一种会降低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的传染病。但是在当时的欧洲人看来,肺结核就像作家王尔德笔下夜莺啼出的鲜血落在地上,绽放出的红玫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