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宜镇,位于城口县南部,属大巴山南麓腹地、秦巴秘境,是城开高速雪宝山北下道口所在之地,森林覆盖率达75%。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咸宜镇是城口通往开州的必经之地,曾经商贸繁华,后因外部交通的改善,发展变得滞后,加上劳动力缺乏,资源禀赋差,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曾是咸宜镇的真实写照。

穷则思变,困则谋通。近年来,咸宜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经过几年时间的艰辛培育和不懈努力,带领全镇村民唱响了产业歌,走向了致富路。

这几天,在咸宜镇咸宜村桩子坝特色农作物种植基地里,经过几个多月的辛勤耕耘,一颗颗在地下蕴藏已久的“黑美人”——黑土豆,承载着农户的期待,迎来了首次丰收。

城口县历史简介(城口县咸宜镇让)(1)

黑土豆喜获丰收。吴源源摄

立足生态优势

因地制宜选择特色产业

2021年4月,咸宜镇被确定为重庆市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之一,市发改委帮扶集团驻镇驻村工作队入驻咸宜镇后,迅即开展入户走访和调查研究,咸宜镇背靠雪宝山,植被茂密,农作物用山泉水灌溉,具有发展山地特色生态农业的突出优势。咸宜村驻村工作队了解到,在咸宜村,过去老百姓规模化种植过金银花、猕猴桃、核桃等产业,但因种植习惯和市场销售等原因,最后还是回归到“三大坨”的种植。

“如何既保留老百姓的种植习惯,又能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让老百姓增收呢?”咸宜村驻村第一书记刘丽霞思考着,经过一系列的市场调研后,刘丽霞发现了适合咸宜村种植的黑土豆。

黑土豆又名“黑金刚”,通体黑紫色,营养价值高,富含原花青素,素有“地下苹果”和“第二面包”之称,不仅具有食用价值,丰富的药用价值,其销售价格更是普通土豆的10倍。除此之外,还有黑玉米、紫薯、黑花生,其销售价格都比普通“三大坨”高,还受消费者青睐。

“我们可以试种一定面积的黑土豆、黑玉米、黑花生等特色农作物,我有这方面的销售经验,可以对农户承诺保底收购。”咸宜印象电商公司负责人陈帅的一席话坚定了刘丽霞尝试的信心。同时,土壤鉴定机构对咸宜村土壤元素鉴定显示,咸宜村土地富含钾元素,非常适合薯类种植。

于是,咸宜村开展了以“三大坨”为基础的“特色农作物 生态农业”的产业发展探索。

依托技术指导

强化农户科学种植意识

黑土豆和普通土豆比较,成活率和抗病虫害能力要低一些,管护要求高,如何大规模推广“黑美人”的种植?如何提高“黑美人”成活率?如何保证“黑美人”的产量?……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刘丽霞犯难了。

于是,刘丽霞把自己的想法和遇到的困难向驻镇工作队秦明山队长进行了汇报。秦明山曾在市农委工作过,对于刘丽霞需要技术指导的需求,他立即与市农科院特色作物研究所所长联系,当天,刘丽霞便与马铃薯种植专家钟巍然搭上了线。

从种薯的订购、拌种、耕种到病虫害防治,刘丽霞带着村民严格按照专家的要求来实施,为了提高黑土豆生态价值,还专门采用物理杀虫方式防治虫害,除了悬挂黄蓝防虫板,还组织村民在地里埋了用酒精、糖、醋制作的杀虫陷阱。看着地下害虫被陷阱捕获,不用农药就能实现对地下虫害的防治,村民竖起了大拇指。

不仅如此,为了保证“黑美人”的产量,市农科院专家多次到咸宜村开展特色农作物种植和病虫害防治专题培训,现场指导农户开展科学种植和管护。在团市委的帮助下,市农业行业社会组织团工委也成为咸宜村农业发展的咨询顾问,村民们也逐渐从“种地专家”变成了“科学种地专家”。

以合作社为抓手

增强村民组织力和凝聚力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也是受益者。如何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成为咸宜村驻村第一书记刘丽霞时常思考的问题。

刘丽霞了解到,咸宜村有5个村民小组,由于连片耕地分布不均,再加上群众矛盾突出,发展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何不以黑色‘三大坨’产业为抓手,成立专业合作社,把咸宜村5组农户组织起来、团结起来。”

于是,刘丽霞对各村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摸排、学习,最终决定推行“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发展模式。公司对外开拓市场,让本地生态农产品走出大山、到达消费者手中,并将市场信息反馈至合作社;合作社发挥公司与农户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根据市场信息和专家指导组织农户开展特色农作物种植和管护,并对农产品实行统一收购和销售;农户作为参与者和受益者,按照合作社负责人的指导在自家土地上进行耕作。

“我今年种了2亩,产量达到5500斤左右,按照8元/斤的价格来算的话,产值可以达到4万元左右,收入很不错,刘书记带着大家一起致富!”村民詹世喜喜滋滋地说。

如今,黑土豆丰收了,亩产达到2600斤/亩,产值可达2万/亩,这一颗颗的“金疙瘩”正带着咸宜村村民摘掉“穷帽子”,奔向“致富路”。

“每一颗‘黑美人’,都会成为一份致富的希望。”对于未来,刘丽霞信心满满。(吴源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