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台湾省最大的博物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并称为中国三大博物馆,其馆内收藏有有北京故宫、沈阳故宫、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等处的皇家旧藏。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共达69.6万余件藏品。

不仅如此,在馆内还收藏有许多明清两朝时期的各种地图,其中包括世界地图、全国疆域地图、城市规划图、山川河流走向地图等等。这些馆藏不仅对研究地理地貌的变化有着重要作用,也对探究我国古人的地理勘测技术和地图绘制方法上面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今天就先为大家介绍台北故宫博物院里面收藏的清朝时期绘制的地图(其中的20副),下期再为大家继续带来明朝地图。(以绘图时间顺序排列)

No.1 坤舆全图

康熙13年(1674年)

清代故宫真实影像(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品之清朝时期绘制的20副地图)(1)

坤舆全图

本图为比利时人南怀仁采用横轴等角方位投影绘制而成。全图由东西两个半球组成,均为墨色,内容包含今欧、亚、非、南北美、澳、南极等地之山川、国名、地名,另有少量文字注记。现在,《坤舆全图》一份保存在保定市河北大学图书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另一份则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No.2 康熙台湾舆图

康熙38年—43年(1699-1704年)

清代故宫真实影像(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品之清朝时期绘制的20副地图)(2)

康熙台湾舆图(局部)

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单幅彩绘卷轴台湾全图,全图绢本设色,横长536公分,纵宽66公分。本图由清廷委托西方传教士测量、中国山水画家完成,全图以中国传统山水技法绘制,内容以写实手法描绘出十七、十八世纪台湾西部由北到南的山川地形、兵备部署与城乡生活等人文景观,可说是当年台湾社会文化生活及清初对台湾地理知识的缩影。

No.3 康熙皇舆全览图

康熙57年(1718年)

清代故宫真实影像(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品之清朝时期绘制的20副地图)(3)

康熙皇舆全览图

由清康熙帝主持,中西方测绘人员合作,历经十年测制的《康熙皇舆全览图》,是中国第一幅绘有经纬网的全国地图,详细地表示了地形、水系、居民地间相对集团及其名称,长城以北使用满文标注地名。该图具有较高的精度,自清朝中叶至民国初年国内外出版的各种中国地图基本上都渊源于此图。

No.4 台湾图附澎湖群岛图

雍正元年—5年(1723—1727年)

清代故宫真实影像(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品之清朝时期绘制的20副地图)(4)

台湾图附澎湖群岛图

本图为传统手绘山水地图,设色淡雅,大海和河流为浅绿色,海面加绘鳞状波纹,黑色双线表示河流,大片淡黄代表土地,山脉形象逼真。相较于自然景观的色彩斑斓,人文景观相对简要,除部分县城、红毛城、澎湖新城、淡水营、山川台、炮台等绘出实景外,其余聚落一律以楷书标记,虽然简要,却是本图史料价值所在。并且在图上传原住民部落多达一百八十多社,说明了雍正初年清廷对于台湾的认识更深。

No.5 沿海全图

雍正元年—雍正8年(1723—1730年)

清代故宫真实影像(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品之清朝时期绘制的20副地图)(5)

沿海全图(局部)

《沿海全图》,绘制者为陈伦炯,共计六幅,包括四海总图、沿海全图、台湾图、台湾后山图、澎湖图和琼州府图。记载沿海一带的府县、山川、岛屿、要塞、炮台。图中绘有香港、澳门,这是迄今所见最早标注香港、澳门名称的地图。

No.6 江西省舆图

雍正10年—乾隆8年(1732—1743年)

清代故宫真实影像(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品之清朝时期绘制的20副地图)(6)

江西省舆图

江西省舆图,清初的绢本彩绘,共14页,首页为江西省全图,其余13页为各分府的地图。地图方位上南下北,分别描绘各府区域内之山川、津梁、城镇、塔寺观庵及亭阁。在自然方面,重山水描绘,在人文方面,对名胜古迹着墨甚细。

No.7 《大清一统志》附图

乾隆8年(1743年)

清代故宫真实影像(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品之清朝时期绘制的20副地图)(7)

《大清一统志》附图中的顺天府图

《大清一统志》共三部,第一部在康熙25年编撰而成,后乾隆和道光又在此基础上进行编辑出另外两部。在乾隆8年编撰的《大清一统志》还附有全国总图、各省分图、以及部分专题地图。这些地图多以《康熙皇舆全览图》为底图摹绘而成。

No.8 直隶通省舆地全图

乾隆12—42年(1747—1772年)

清代故宫真实影像(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品之清朝时期绘制的20副地图)(8)

直隶通省舆地全图(局部)

此图以上北下的方位进行绘制的彩色地图,覆盖范围有:东接渤海、辽东半岛,西至太行山山西省界,北起内蒙古开平城、盐池,南至黄河,描绘直隶全省的山川、城镇、道路、长城、关隘。海水加绘波纹,以黄色双线表示大河,绿色单线显示小河,兼以文字注记源流。山岭用简洁的山形符号,详细标注长城关隘的名称,用不同的方形符号表示府、州、县治城市,红色单线表示驿路,蓝色单线表示各府州界限,不同县界。图内特别用红色线条圈出:明陵、清东陵、西陵(仅标清世宗泰陵),圆明园、南苑、热河行宫及汤泉,用红色点线描绘由京师北京去清东西陵、热河行宫的道路,并以红房子表示沿途行宫。

No.9 坤舆全图

乾隆25年(1760年)

清代故宫真实影像(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品之清朝时期绘制的20副地图)(9)

坤舆全图

这幅《坤舆全图》不是康熙年间南怀仁绘制的,而是蒋友仁绘制的绢本彩绘地图,一共二轴,采用球状投影法,为东、西两半球图。此图是在南怀仁《坤舆全图》的基础上,新增了哈密以西及南疆地区,标出南怀仁图中未标示的叶尔羌、喀什噶尔、塔什干等地名,内容也更为准确。并且图中文字详细介绍各洲各国的名称、范围、山脉、河流、湖泊等。

No.10 台湾蕃界图(台湾民蕃界址图)

乾隆25年(1760年)

清代故宫真实影像(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品之清朝时期绘制的20副地图)(10)

台湾蕃界图(局部)

此图右起沙码矶头,左止于鸡笼山,绘出台湾西半部,采用传统山水画法。本图特色是自台湾南方下苦溪口到北方狮球岭绘有蜿蜒不断的红线或蓝线。依据本图卷端的说明,红、蓝线为汉、番分界,红线为旧定界、蓝线为乾隆25年(1760年)新定界。台湾中部红蓝两线并存,从两线的分布来看,蓝线更往内山推进,可见当时汉人不断向内移垦。

No.11 《钦定皇舆西域图志》

乾隆26年—47年(1761—1782年)

清代故宫真实影像(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品之清朝时期绘制的20副地图)(11)

《钦定皇舆西域图志》(部分)

乾隆年间,由何国志、刘统勋编纂的《西域图志》是清代第一部完整、详实的介绍新疆史地的著作。书中共有地图33幅,新图21幅,历代旧图12幅,记载了清朝经营、管理、开发新疆的各项措施和成果。后有多图援引采用,如乾隆及嘉靖时期的《大清一统志》。

No.12 台湾地图(台湾舆图)

乾隆中叶

清代故宫真实影像(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品之清朝时期绘制的20副地图)(12)

台湾舆图(局部)

舆图南起沙码矶头、北至大鸡笼城、东迄山地、西抵海,沿海包括若干岛屿沙洲及澎湖群岛等。舆图中无固定比例尺,但使用符号精美,山岳远近层色分明,聚落以小厝的写实手法表现,颇有古意。舆图中所示地名,可与今地名对照,所以此图是提供台湾古今地名演变的第一手数据。

No.13 各省沿海口隘全图

乾隆52年—嘉庆17年(1787—1812年)

清代故宫真实影像(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品之清朝时期绘制的20副地图)(13)

各省沿海口隘全图(局部)

各省沿海口隘全图,绢本彩绘,长卷,本图卷首北起盛京(今辽宁),南至交趾界(今越南),范围包括中国沿海七省。地图方位上西下东,陆地在上,海洋在下,视点由海上望向陆地,对行政区域、地理景观、海防信息描述详细,辅以文字叙述行船须知、海防守则。卷末绘有海南岛、台湾和澎湖。

No.14 皇朝一统舆地全图

道光12年(1832年)

清代故宫真实影像(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品之清朝时期绘制的20副地图)(14)

皇朝一统舆地全图

道光十二年由董方立、李兆洛编纂的《皇朝一统舆地全图》,是根据《皇舆全览图》和《乾隆内府舆图》编绘的全国地图。道光12年(1832年)首次刊行,共六册,分省、分幅绘制,经纬线与计里画方同时并存的地图。

No.15 《海国图志》

道光22年(1842年)

清代故宫真实影像(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品之清朝时期绘制的20副地图)(15)

《海国图志》(部分)

林则徐被贬后,委托好友魏源在其《四周志》上增补而成的《海国图志》,总共五十卷,附地图二十四幅。后来将其扩充为60卷附地图24幅和100卷附地图75幅,是我国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地理知识的地图集。

No.16 大地全球一览之图(万国大地全图)

咸丰元年(1851年)

清代故宫真实影像(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品之清朝时期绘制的20副地图)(16)

大地全球一览之图

《万国大地全图》的原绘制者为叶子佩,道光25年由汤景初刻,《大地全球一览之图》原稿即《万国大地全图》,咸丰元年春由六严重刊绘制。

No.17 大清一统舆图

同治2年(1863年)

清代故宫真实影像(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品之清朝时期绘制的20副地图)(17)

《大清一统舆图》(局部)

此图是同治2年由邹世诒、晏圭斋参照了《皇朝一统舆地全图》的画法,将经纬线与计里画方融于一图,编绘《大清一统舆图》,广为流传,对经纬线制图法的宣传、推广,起了一定的作用。

No.18 《大清会典图》

光绪12—25年(1886—1899年)

清代故宫真实影像(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品之清朝时期绘制的20副地图)(18)

《大清会典图》(局部)

光绪12年,大清会典馆成立,开始编纂《大清会典图》,于光绪25年(1899年)刊行。全书共分为礼、乐、冠服、舆卫、武备、天文和舆地七类,《皇舆全图》为舆地的总图,总图和分图除蒙古、西藏等边疆各省外均进行全国重新测绘,对于研究中国近代测绘史具有重要意义。

No.19 《历代舆地图》

光绪30年—宣统3年(1904—1911年)

清代故宫真实影像(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品之清朝时期绘制的20副地图)(19)

《历代舆地图》(部分)

杨守敬编纂《历代舆地图》,是中国清代最著名的历史考证地图集。绘有《历代舆地沿革总图》及春秋战国到明代各行政区域图,其中隋代以前地图多附有序、表或札记等。图以朱墨二色套印,墨色为古地名,朱色为今地名,古今对照,便于查阅,图注中亦对历代《地理志》的讹误进行补正。

No.20 《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

光绪32年(1906年)

清代故宫真实影像(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品之清朝时期绘制的20副地图)(20)

《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中国全图)

清代故宫真实影像(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品之清朝时期绘制的20副地图)(21)

《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世界全图)

由周世棠、孙海环编译的彩绘世界地图集,腐蚀铜版精印。全图集有世界全图6幅、洲全图及各国分图41幅、中国全图及分省区图25幅。另在相关图幅中附重要都会等小图58幅,包括有其他的专题地图如:《天体图》、《地球测绘图潮流、雨期及排水图》、《海面同温度图》、《夏至后气压及风位图》、《磁石偏差图》、《植物分布图》、《世界水陆图》、《世界人种及宗教图》等。


关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清朝时期绘制的地图就先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下一期咱们在一起聊聊其馆藏的明朝时期绘制的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