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陆河的母亲河,大家都知道是螺河。这条粤东地区继韩江、榕江、练江之后的第四大独立入海的河流,它发源于汕尾市陆河县与河源市紫金县交界的三凸神山,从北部山区向南流向中部丘陵、陆丰的螺河平原,在流经陆河大部分区域之后,由陆丰市分流出海注入南海碣石湾。

螺河流域包括陆河县的螺溪、南万、河田、上护、新田、河口等六镇,占了陆河八镇的整整四分之三,另外的水唇、东坑两镇也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陆丰则流经大安、炎龙、东海、潭西等镇,因为流域范围基本上都在陆河、陆丰两县市,所以被陆河、陆丰两县市的民众视为“母亲河”,也是陆河、陆丰最为重要的一条河流。

据悉,螺河全长102公里,宽30-40米,一般深度0.5-0.9米,属质石底河床。流域面积1356平方千米,为汕尾市境内最大最长的河流。本流域已建最大的水电站为陆河县境内的南告水电站,水库总库容7870万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4.5万千瓦。

陆河好玩的(我说陆河螺河)(1)

(清朝乾隆十年,即1745年《陆丰县志》关于螺河的记载)

关于螺河的源流问题,历史上曾有争议,一些历史文献也曾搞错过:1、清朝乾隆十年《陆丰县志》、民国二十年《陆丰县志》均载:“旗头嶂,在县北一百余里,高千丈,绵亘数十余里,陆邑祖山也。山之北为长乐界”。“山麓即螺溪水,南汇于陆,北流入长乐。”2、清光绪三十三年《陆丰乡土志》载:“邑之河流,发源螺溪(在邑北一百五十里),源出万輋旗头嶂,顺流经河田。”3、1965年《陆丰县水利志》载:“三神凸山,海拨1131米,位于县境西面,是本县与紫金分水岭,螺河发源于三神凸东坡”。“螺溪水,又名各安水,旧志中有‘东海滘溪(今之螺河东河),源发吉康螺溪”。“又有‘螺溪水发源万輋诸山’之说”。

而关于螺河的长度,乾隆十年《陆丰县志》载:“旗头嶂在县北一百里,高千丈,绵亘数十余里,陆邑祖山也,山之北为长乐界。”1965年《陆丰新志》则载:“河全长为八十九公里,河面宽三十至四十多米,一般深度五十至九十公分。”乾隆十年《陆丰县志》又载:“石头山下派分为三,曰分河。南流至沙塘溪;东南至鹿州溪;又东流一十余里,至滘中新旧两圩,下二里即鲤鱼潭,至乌坎入海。”1966年,陆丰县(含陆河县)进行整治螺河工程,将上述三河并为一河,水自望洋至乌坎入海。

据了解,在螺河众多支流之中,最为主要的有四条,一是螺溪的书村水;二是南万河(万輋水、甲坑水);三是河口的三溪水(南溪、北溪及河口溪);四是新田河。此外,还有大安境内的双溪及洗鱼溪等较大的支流。

值得一说的是,螺河在明清的历史文献中被写成“罗河”、“罗溪”或“罗江”。如明朝嘉靖《惠州府志》载:“吉康都罗溪南流一百里分为二泒,东流出迎仙桥,西流至沙塘渡,与众水合,入于海。”“又东八十里为东海滘,源於吉康罗溪,南流百里派分为二,东流出迎仙桥,西流为沙塘溪入於海。”而在赵尔巽撰写的《清史稿》中,关于“惠州府陆丰县”部分写道:“陆丰难。府东南三百五十里。雍正九年析海丰县地置,治东海,来属。东北:内洋山。南:虎头山。滨海。北:内河水,一名罗江,源出东北旗头嶂,与吉石溪合。南过石头山,分流,至大德港、乌坎港入海。”(为什么会这样呢?幽壹将另文介绍。)

旧时,螺河是沟通陆丰陆河南北地区的最主要通道,一批批西北部山区的杉木、山货等物资,随着螺河水漂流到下游东海(今陆丰市区)等地;一批批食盐、海鲜等海产,依靠螺河水运往上游的河田(今陆河县城)等地。

自明清以降,数百年来,一代代的陆河人,沿着螺河两岸及各主要支流繁衍生息,螺河用她甘甜清沏的河水抚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陆河人。可以说,螺河用她博大宽广的胸怀,为陆河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基础,没有螺河就没有今天的陆河人。

不过,螺河带给陆丰陆河人民的也并不全是美好的回忆,也不时会带来一些苦难的创伤。尤其是在每年夏季,若是下大暴雨或刮台风引发山洪爆发,导致螺河水暴涨的话,就会给沿岸民众带来巨大的人员和财物损失。“乾隆元年夏六月大水,河田五湖圩民房倒塌一百余间,县城平地水深三尺。”乾隆十年《陆丰县志》如是记载。诸如此类的大水灾,几百年来一再发生。最近一次是在2013年8月,陆河县螺溪、南万、河田、上护、新田等螺河沿河各镇爆发特大洪灾,给当地居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小河弯弯,奔流出海;浪花淘去,多少岁月。时至今日,螺河这条流淌了千百年的河流,至今仍在用其甘甜的乳汁养育着两岸数十上百万的两陆儿女。

(图文/幽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