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潜山槎水方冲村柿树组境内,高峰寨脚下,有一座金钟庵,庵里木鱼声阵阵,进香拜佛人来人往,很是热闹。庵边有一金钟潭,潭水清澈无比,如镜照人,潭深几十米,虽为方冲河一处,哪怕雨天它处混浊,此潭水仍是清亮。当人们来这里,自然会谈起那曾经的美丽的来历。

相传在唐朝年间,本省岳西县那里有个和尚,来到此地王老屋故楼庵,庵内最贵重的器具是有一对真金做大金钟,后来,由于和尚想扩大规模,提高人气,便想将庵迁至大路边,过往人员流动大,此想法得到当场的支持,庵堂迅速动工起来了,庵还未建成,老和尚迫不急待地要搬到这里居住,但最要紧的是那两个宝贝金钟,他第一个便小心翼翼用绳子系好金钟,用扁担挑下山来,途经大河,一步一步小心路过石头的河步,不料还是脚一滑,落入水中,老和尚紧紧抓住两个金钟不放,然而还是有一只金钟落入水中,他正准备下水打探,一下水吓他一跳,此处为一深潭,水深不见底,根本没办法打捞。老和尚伤心之至,失去这一宝物,但也只好把剩下这一个金钟送到庵中,大家都知道老和尚很难过,便来安慰他,可能这是天意如此吧,大家建议便将这个水潭取名叫金钟潭,同时这个庵就叫金钟潭庵,后来便于好叫就叫金钟潭了,到现在又挂牌叫金钟寺了。

安徽潜山源潭三妙乡方氏(潜山市槎水镇方冲村)(1)

安徽潜山源潭三妙乡方氏(潜山市槎水镇方冲村)(2)

再说金钟庵,当时尊奉的菩萨是观世音,观音菩萨是救苦救难的好菩萨,当时的老进百姓生活都很苦,粮食都不足,时常吃不饱,不是老百姓不勤快,主要原因是这里的地形是一条大河,两边是大山,山上土质不适宜生产粮食,根本就没有平坦的土地种植作物。观世音看在心里,怎么解决老百姓缺少好的土地,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呢。有一天,她仔细看了这个地形,发现对面山上有一个缺口,心生一念,一个大胆想法来了,改河道,把河道改向对面的胡坳方向流出,那下面河冲不就成了平整的土地了吗,这样老百姓就可以种上粮食了。

但改河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第一哪来这么多石料呢,她就就找到在对面的高峰寨上,那里有大量的巨石,再一个就是时机,只在有自己充足的法力才能进行,只能一次成功,不许失败。菩萨为了老百姓也是尽心了,连接数月,未出门,修养做好功力。一切安排后,只等到哪一天时机成熟开始动手了。

大家知道,因为天地宇宙阴阳之分。哪怕是神仙活动,都只能在夜间进行。终于有一天天气平静,到了晚上天地一片漆黑,下半夜,老百姓进入了梦乡,菩萨带上神鞭,驾云来到高峰顶,猛一挥鞭,洒向石堆,一时间,石头随着转动起来,巨大的石头象长了翅膀,向金钟寺河边飞去,一块接一块,一时间地动山摇,老百姓听到这响声被惊醒,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但都还是吓得躲进被窝里。

观音菩萨施足法力,巨大的石头一块又一块飞到金钟寺屋后的山上,河边的山上一会就椎起了一大片,要想地足够的石料,而且在河道上安放好,一刻也不能容缓,哪怕累了不能歇息,一定也要在天亮火前完成。

庵里的老和尚正睡得香,忽然被巨大的响声惊醒,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真的是丈二摸不着头脑,仔细一听,声音就在自己的屋后,再怕也要去看看,他慌忙穿上衣服,硬着头皮,打开门,提上灯笼,没走几步,被眼前情景吓坏了,只见巨大的石头一块又一块会从天而隆,堆放在寺后的山上,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什么鬼怪在加害他,想破坏庵堂呢,此时不容他多想,为了保护自己的庵堂,不顾一切也要想办法保护。

老和尚毕竟是阅历不浅的高僧,一下镇静下来,一定是来路不明的怪兴风作浪,他也知道只能以阳制约的方法来对付,怪物见不得阳光。于是心生一计,便大声学起了公鸡“喔--”大叫起来。

观音菩萨正紧张施法挥鞭正兴时,忽然听见公鸡“喔--”大叫声,不好,天要亮了,必须马上回去了,看到石头刚运了一部分,这个想法不能实现了。无奈天地规则,只好悻悻收起神鞭匆匆飞回。

第二天一大早,老百姓纷纷出来,看昨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从没看到这么巨大石头一时堆放在河边山上。老和尚得意地把昨晚之事说给大家听。观音菩萨此时才知道自己一时糊涂,上了和尚当,心中很是不悦,但一想和尚也不是故意的,这事就过去了,只是遗憾这事未办成。后来,老和尚也知道此中缘由,很是惭愧,觉得对不起菩萨的好意,帮了老百姓倒忙。于是,此后天天虔诚拜观音,一直未离开此寺,直到终老。

现在当地老百姓,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兴修农田,发展经济,百姓衣食无忧了。虽然当年观音改河未成功,却留下了这堆巨石,成了当地特有的一道风景线,让人惊叹不已。但也遗憾的是,由于现代建筑,许多大的石头已被开采利用了。

安徽潜山源潭三妙乡方氏(潜山市槎水镇方冲村)(3)

安徽潜山源潭三妙乡方氏(潜山市槎水镇方冲村)(4)

(冯甲庭 据民间传说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