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0071(研究社细读简爱)(1)

茶言酒语研究社:研究风土,助推好物。

01

有人说,女人就像一本书,翻过来翻过去就是一句话:读不懂。当你真正读懂了女人,女人或许也就成了女汉子,不再过于需要被懂了。

当然,书分好坏,女人亦然。因为“读者”也要分个好坏。大概有人一辈子也读不了一本书,但很懂女人(心思);有的人一辈子都在读书,或许不能指望这类“读者”读懂女人。

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文艺女青年”过得都不顺心,这一情况至今可能还有雷同。不是“文艺女青年”的广大普通女性,可能还是要为一家人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亲身操劳。

卓文君跟了个长得帅气的男人,为了生计也要当街摆摊;假如跟个穷而丑的男人再干同样的事情,“爱情”这个词恐怕就不太好解释了——这也是今天的我们判断爱情真假的一个侧面。

薛涛作为家里的掌上明珠,曾过着锦衣玉食的富家小姐生活,吃粮从来不问价钱。待其父殁,歹人将她算计成官姬(那个字可能会被屏蔽),从此尝尽人间苦辱。

大名鼎鼎的李清照也没能摆脱被渣男算计的厄运,还因她手上有宝贝,只因某渣骗取不得而终遭家暴。

简爱0071(研究社细读简爱)(2)

书到用时方恨少

02

世界文学史上,大名鼎鼎的勃朗特三姐妹命运好像也很多舛。

虽然有时我也感慨自己命贱运蹇,但跟历史上遭遇不幸或不公的女性比起来,好歹能为自己的遭遇心平气和,毕竟我还要站着嘘嘘。

学生时代的英美文学课上,我睡意朦胧地听过老师解读名著。曾经以为《简爱》讲的是“如何简单去爱”,后来读了几页才发现,原来简爱是个命运多舛的女性代表!

细读《简爱》,爱不简单。

其实这个简·爱就是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本人的化身。为了能让作品顺利出版,她还曾用男性化名。

夏洛蒂笔下的简爱是个“姥姥不爱舅舅不疼”的孤儿。她在别人家里(舅妈家),常被表兄欺负,而舅妈又是个专爱护犊子的恶毒自私的女人,任由儿子欺负简爱。

同是女性,舅妈为何能狠心对待简爱,这事儿可能今天的人类依然解释不清。这大概也是男人“读”不懂女人的关键。同样,这也是今天生活在金钱世界里的我们感觉亲情越来越变味的延续。

人生自古最苦莫过于“活在屋檐下”,寄人篱下的感觉要比吃不饱肚子翻倍难过。亲戚靠不住,她只想逃离,最后逃进了一所学校。进了所谓的“慈善学校”,她遇到的老师也并非个个“身正为师”,这跟今天的我们还是有些诸多类似。她就在人心险恶的环境里挣扎,不但造就了她叛逆的性格,也让她的神经系统变得异常敏感。

学校里有个叫“谭波”的老师不错,这为简爱在讨厌的人世间留下了些许美好。后来她的人生始终追求着“平等和自由”。她为生活,爱情,事业,甚至女权做过各种尝试。

大概很多人都跟简·爱一样,终其一生不过想要过得好一点(如何衡量这个“好一点”的生活,至今还是我们需要攻克的难题),奈何生活本身和世道人心都没定数,越活越成了连自己都不喜欢的样子,但也不能因此就彻底放弃自我。

无论如何,人都要让自己活下去,除了变得独立强大,真是别无他法;哪怕生活已然成为一地鸡毛,也要有信心把鸡毛收拾起来倒掉。要不然只能眼睁睁被人欺负到死!个人如此,家国亦然!

直到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简爱》的作者是位没有背景只有背影的乡村女性!细读“简爱”,谁还不会掉点眼泪?

勃朗特家族三姐妹的故事今天读来感觉相当传奇,但在工业资本兴起的年月,世道人心其实已经变得异常复杂。她们活在最好也是最坏的时代,一如今天的我们,只是她们先我们而来又先我们而去。

1848年,艾米莉·勃朗特病逝,又过了一年,安妮·勃朗特去世,她们去世时分别是30岁和29岁。1855年,夏洛蒂因难产去世,当时也不过39岁。

03

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就要读名著。

因为《简爱》被誉为“女权第一声”,所以在今年这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强烈推荐这部名著!顺便一推,不想读书可以去看同名影视作品。

推荐这部名著的理由很简单:我发现如今男女之事变得异常轻浮但又异常复杂,但凡是个男人就可能会被扣顶渣男或直男或油腻男的帽子,屌丝和穷鬼好像已经没有资格谈婚论嫁,就连体验“贫贱夫妻百事哀”的资格也不具备;甚至生活想要过得去,就要头上带点绿的男人越来越多。

而女性理解的女权似乎专以攻击男性为荣,宁愿沦为某种技师也不愿嫁给穷奴,因为她们满眼都是金光闪闪的银子,自称“从小就被穷怕了”,再也不想跟着穷鬼受苦。

我承认,世界就这样,或许一直都这样,自打有了叫“钱”的东西,世人就变得只认钱不认人。汤没盐,不如水;人没钱,不如鬼。这些都是赤裸裸的现实,一点都不骨感,有时倒觉着真特么打脸。

男权世界虽然可厌,但女权未必就能成为拯救世界人心的灵丹。世界历史上有过大名鼎鼎的女皇,但最后也跟男权一模一样,豢养面首的本性跟某帝后宫佳丽三千如出一辙。

所以,在这个不计不男不女只有男女两性的世界,如果想要大家都好过,我感觉仍然无法摆脱“商量着过”这个模式。独活未尝不可,但有时抱着枕头或猫狗睡觉就真不如抱个喜欢的人儿自在。就连女权“本尊”的夏洛蒂·勃朗特最后不也死于难产?至少说明她也没法摆脱渣男而独活。

今天很多人可能歪读了《简爱》,它之所以成为“世界女权第一声”,是因为作者当初的人生经历太过丰富而复杂,她想唤起女性的独立自主,但更想唤醒的是人间的美好,以及人类的良知!

夏洛蒂·勃朗特并没有告诉世人,不要去喜欢大猪蹄子,只因他们都是渣渣(事实上,越是自以为聪明秀丽的女人,越是喜欢渣到家的大猪蹄子)。如果有人这样理解“女权”,可能是对夏洛蒂·勃朗特的亵渎。

因此,在这个痴男怨女的世界,再加上如今国际环境的诸多不如意不遂愿,想要实现“共同富裕”,首先就要从“正心”做起。男人都是大猪蹄子,但也是世间万物之中的难人,大家活着都不容易。

女人不易,我们有目共睹,要不然古人也不会劝诫后人“玩人丧德”。即便如此,在金光闪闪的花花世界,玩人者多如屌毛,真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但是,女权主义者也别因此就把世间所有雄性都一棒子打死。

我们应该重新认真阅读名著,而不是寻章摘句、断章取义,理解以为的女权就是世界的女权。因为我相信,那句广告词说得不错: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人心浮躁,难有安逸。此一时彼一时,我们此时更应该从名著中汲取“正心”营养。如果管不了别人,最起码能起到自我防治之功。

以书之名,致敬阅读!

简爱0071(研究社细读简爱)(3)

研究风土,助推好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