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政府卫生部门已持续在妇幼保健方面发力,各省市都已建立孕产妇及新生儿筛查机制,提供免费筛查项目。社会组织作为妇幼保健服务的补充力量,发起“大地新芽母婴健康关爱行动”,帮助贫困地区婴幼儿更好度过“生命最初1000天”。

一些城市孕产妇常使用的婴幼儿用品、保健用品,如玻璃奶瓶、防水护脐贴,防溢乳垫等,在贫困地区的孕产妇家庭却极少被使用。

“这些她们都不怎么用”,临沧市云县妇幼保健院医生张丽萍拿着一支泵奶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农村新生儿父母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科学养育的意识不足,大部分产妇堵奶时不使用泵奶器,极易引发乳腺炎。张丽萍所在的临沧市云县属于山区半山区县,2018年9月刚刚获批退出贫困县,是云南省首批脱贫摘帽县之一。

近年来,政府卫生部门已持续在妇幼保健方面发力,各省市都已建立孕产妇及新生儿筛查机制,提供免费筛查项目。社会组织、企业等作为妇幼保健服务的补充力量,多有助力。

2019年4月11日,由爱德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政协云南省委员会办公厅主办的“大地新芽母婴健康关爱行动”(以下简称大地新芽)项目在云南省昆明启动,期望集政府、社会组织、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企业等社会各方之力,关注贫困家庭中孕产妇和婴幼儿的营养健康水平,帮助婴幼儿更好度过生命最初的1000天。

各地公益组织(生命最初1000天城乡差距大)(1)

“大地新芽”项目启动会上的现场讨论。 (资料图/图)

妇幼保健服务城乡差距大

近年来国家也非常关注妇幼保健工作,部分服务已纳入公共卫生政策进行全面推广。张丽萍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作为滇西边境的贫困山区,2013年开始,临沧市云县的孕妇能够参与五次免费的孕期检查,“血型、血常规、肝功能、梅毒、艾滋病等项目都有”。

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妇幼处潘旭阳处长介绍,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率由2010年的37.27/10万下降至2018年的17.90/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10年的12.24‰下降至2018年的5.78‰。但潘旭阳当天启动仪式的主旨演讲中坦承,目前仍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在他提供的数据中, 2017年全国产前筛查率为61.1%,云南省为28.56%。其中昆明市产前筛查率为81.94%,张丽萍所在的临沧市则仅有7.92%。

张丽萍对地区差异的直接感受则来自三大健康指标之一的孕产妇死亡率。2018年,她所在的云县孕产妇死亡率要求控制在19/10万以下,“怒江州和德宏(即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皆为云南西部山区)要求相对低一些,大概在45/10万左右”。

据南方周末记者查询, 2018年全国的孕产妇死亡率为17.9/10万,国内该指标领先的上海市则已降至1.15/10万,城市与偏远乡村依然存在较大差异。

助力改善贫困地区的儿童营养

另外,贫困家庭中孕产妇和婴幼儿的营养健康也是关注焦点。

生命最初的1000天,即从怀孕(280天)到2岁期间,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一个人生长发育的“机遇窗口期”。无论是婴幼儿时期体格、大脑发育及疾病发病率,还是成年后的工作能力,慢性病的发生都与1000天内所摄取的营养密切相关。

爱德基金会副秘书长何文介绍他在农村调研的感受,他提到近年到访的部分山区贫血发生率极高。贫血发生率被认为是儿童营养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据

2015 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病状况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6岁以下贫血率全国平均为11.6%,城市为10.6%,农村为12.4%。

营养不良的另一项指标是微量元素缺乏。2015年《中国贫困地区0~6岁儿童营养及家庭养育状况》报告显示,贫困地区儿童锌、维生素A和D等微量元素缺乏情况严重,其中维生素A缺乏率是大城市同龄儿童的6.3倍。

为改善贫困地区的儿童营养,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从2012年10月开始,优先选择8个贫困片区的10个省的100个县作为试点,开始组织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由中央财政提供项目经费1亿元。项目主要内容是为6个月-2岁的婴幼儿每天提供1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铁、钙、锌等矿物质的营养包,同时开展儿童营养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2013年后,项目范围扩大到21个省的300个县,张丽萍所在的云县也受该项目惠及。

而此次“大地新芽”项目不仅发放儿童的营养包,也为孕产妇提供孕期营养包,在推行营养支持体系方面也有所涉及,据何文介绍,“大地新芽”还将进行孕产检健康意识普及、贫困家庭孕产检补贴、贫困家庭孕产检服到家等多项服务,“希望对执行的村医实行正向激励,调动基层医护人员积极性,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各地公益组织(生命最初1000天城乡差距大)(2)

启动现场展出“大地新芽”提供的家庭礼包,包括婴儿的玻璃奶瓶、防水护脐贴,妈妈用的产褥期卫生巾、防溢乳垫等,鼓励当地孕产妇积极参与孕期检查及营养包干预。 (资料图/图)

没有参加孕检的10%可能是最困难、最需要预防的人群

成立于1985年的爱德基金会,多年来在乡村推动公共卫生建设,截至2018年底,爱德基金会已累计培训村医2.2万名,建设村卫生室750所,在云南、广西、宁夏、青海等多个省份开展各类义诊及健康宣传以及初级卫生保健及相关医疗救助服务。

“大地新芽”项目自2018年9月上线筹款,目前已筹集超过2000万元。这些善款预计支持云南、青海、广西、贵州、宁夏五省份至少20000名孕产期贫困女性及婴幼儿。

作为妇幼保健的一线工作者,贵州省岑巩县妇幼保健院院长李洪则提出自己的建议,孕产妇健康检查方面,政府已开展5次免费产前孕检服务,但部分常规的孕检项目,如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选检查仍是孕产妇的自费项目,公益组织提供的服务可以补足空缺。

令张丽萍头疼的是,当地的流动人口孕检难以持续。一旦外出打工,转换工作地点,这些准妈妈们就不注意定期产检,当地的妇幼保健院也难以监测提醒。“有时联系得上,可以通知她们去打工地方孕检,有时候电话都打不通”。张丽萍说,此外,农村地区的交通问题也是孕产妇参与产检的一道障碍。

李洪说,“假设90%的人参与孕检,剩下的10%则可能是最困难、最需要预防的人群”。在当天举行的项目讨论会上,有其他一线工作者提出为边远山区的孕产妇参与产检报销交通费,或者提供孕检上门服务,但实际操作方式仍在讨论中。

提及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妇幼处处长潘旭阳表示,他已建议社会组织充分与政府卫生服务部门对接,了解基层短板需求,查缺补漏,“可以让资金发挥更大作用”。

南方周末记者 刘怡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