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在圆明园经历火烧的浩劫,雨果这样描绘和抨击: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他们共同“分享”了圆明园这座东方宝库,还认为自己取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圆明园的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北京圆明园起火)(1)

两个女人的院和园

圣母院的法文原名“Notre Dame”原意“我们的女士”,这位女士不是指别人,正是意指耶稣的母亲圣母玛丽亚。

玛丽亚,《圣经》人物,耶稣之母。据《新约》福音书记载:她婚前受圣灵感孕,婚后生耶稣,圣母生耶稣前,她和约瑟从未同房;后为躲避希律王对耶稣的谋害,携耶稣与其夫逃到埃及。希律王死后返回加利利的拿撒勒;耶稣降生后,她和约瑟生了四个儿子雅各、西门、约西、犹大和几个女儿。不过,天主教和东正教认为那些是约瑟的兄弟们的孩子。她被天主教、东正教奉为童贞圣母,也被视为教徒的典范。圣母玛丽娅是耶稣的亲人中第一个认定耶稣是圣子上帝的人,在耶稣基督钉十字架时在场,被耶稣托付给了使徒约翰照看;耶稣基督复活后,圣母是第一批赶赴空坟墓的人之一。

圆明园的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北京圆明园起火)(2)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这个园里也曾经有过一个女人,不过她并不“圣母”,而是一个很不起眼的皇妃。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

常嫔,清朝时期有一个妃子,她一生平淡无奇,道光帝在位的时候被封为常贵人,后来咸丰帝即位,她被封为常嫔,同治皇帝即位后,她又被封为常妃。她活得很平常,死得却不简单——通过上面的文字,人们不难看出,她是被活活吓死的!

有人说,正是这个常嫔的死,成了清朝败亡的见证。

圆明园的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北京圆明园起火)(3)

据说,道光帝去世后,常妃就更没有存在感了,只是每日消磨时光,安心享乐。1860年,她按惯例去圆明园消暑。谁料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帝当年8月北逃承德,避难去了。她在圆明园既没去承德,也没能及时回宫,就在圆明园里等待命运的安排。随后,就被吓死了。

咸丰帝得到奏报,十分的气愤,一面要求惩办不利官员,一面命太监妥善安置。可是当时,英法联军正在大抢圆明园,承办人员想将置办的彩棺抬进圆明园,都没法办到,急忙上奏咸丰帝,暂缓办理。可怜常妃尸体,在盛夏季节,却陈尸园中,不能入殓。

圆明园的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北京圆明园起火)(4)

咸丰帝也没有办法了,就下谕说:“从权将就,断不准迹涉铺张,致滋他变。”承办人员不设仪仗,只用大红蟒缎罩住彩棺,匆忙入殓。然后,用32人夹杠,乘着夜色,抬到田村暂安处,草草掩埋。一个皇妃,被吓死不是个笑话,女人天生胆小,即使做了皇妃胆子仍然是小的,笑话在于,老百姓死了都能顺利入葬,但皇妃在那时候就不行了,入殓成了问题。笑话由此成为悲剧,不仅是大清朝的悲剧,也是当时中国人的悲剧。

院和园,两个女人,一个是圣母创造的风景,一个是女人被吓死成了风景,是天壤之别的不同。

圆明园的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北京圆明园起火)(5)

都着火了,但着的滋味天壤之别

我们在上面的文字里已经用过“天壤之别”这个词了,现在又用到了,第一次用和第二次用的滋味也是天壤之别。

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正面双塔高约69米,后塔尖约90米,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是古老巴黎的象征。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圆明园的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北京圆明园起火)(6)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巴黎圣母院的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

圆明园的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北京圆明园起火)(7)

2019年4月15日晚18时50分许,巴黎圣母院塔楼起火,一小时后火情迅速蔓延 。当地时间2019年4月16日上午,大火扑灭,火灾持续14小时。大火致使塔尖倒塌,左塔上半部被烧毁。

1860年10月18日,在英军指挥官、八世额尔金伯爵詹姆斯·卜鲁斯(James Bruce,他是恶名昭著的古希腊石雕收集者七世额尔金伯爵之子)下令,将圆明园付之一炬。大火连烧3天3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

都是个火,都让人扼腕叹息,但叹息起来总有天壤之别。

圆明园的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北京圆明园起火)(8)

据法国媒体报道,巴黎警察局表示起火原因很有可能与现场的修缮施工有关。而圆明园起火不需要调查,但起火前有着大肆抢掠,不计其数的文物被糟踏了。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在48小时里,士兵们砸碎花瓶和镜子,撕下画幅和卷轴,他们破开仓库抢夺丝绸,并用这些珍贵的织品包扎马匹;他们裹上皇后的凤袍,口袋里装满红宝石、蓝宝石、珍珠和水晶。其中的参与者在以后的文字里这样记述:“两天内,我拿到了价值3000万法郎的丝绸、珠宝、瓷器、铜器和雕塑” ,这是一场令人错愕而迷幻的狂欢,“就像是吸食大麻者的幻觉”。

圆明园的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北京圆明园起火)(9)

另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情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

最后那里起火了,被点着了,“再也没有一双眼睛能够见证另一个时代的艺术天赋和品位了”,但英军随军牧师罗伯特·麦吉(Robert McGhee)却这样写道:“一个也不留,一栋房屋也不剩,让这里再无宫殿的痕迹吧。现在,咱们回北京去,大功已告成。”

圆明园的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北京圆明园起火)(10)

不管是什么人都需要良心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是中国诗人艾青的作品《我爱这土地》中的两句。它是在说,不管是什么人都需要良心。什么叫良心,良心就是爱祖国、爱人民,爱这个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

法国诗人雨果也是个有良心,并爱着这个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的人,对于圆明园,他于1861年曾做出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在圆明园经历火烧的浩劫,他这样描绘和抨击: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他们共同“分享”了圆明园这座东方宝库,还认为自己取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圆明园的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北京圆明园起火)(11)

中国的民众在圣母院起火后,表现出了足够的关注,因为事件性质的不同,他们没有写下像雨果一样的名句,但是,他们也很爱,爱得深沉,如果要套用艾青的那句诗,那一定是:为什么我的心里总觉疼痛?因为在泪光里看到有火在毁坏和燃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