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和定量区别 定量与定性(1)

定性和定量区别 定量与定性(2)

我们在做基金筛选这件事的时候,其实是在解答三个问题

1、它过去是不是一只好基金: 如果你过去一直很垃圾我为什么要相信你未来可以呢?你会相信在中学成绩长期垫底的同学,突然高考就开挂了吗?

2、它未来能否持续成为一只好基金: 这是一个概率问题毕竟未来谁也说不准,学霸也可能发挥失常,但我们只需要找出概率上支持他继续优秀的理由就可以了。

3、我的判断有没有错:毕竟基金投资不是一次考试,而是一直持续的长跑,经历上坡下坡,逆境顺境,风雨雷电,而基金经理也在持续进化和成长,我们需要一直跟踪环境和投资人的变化。

想要回答好这三个问题,还是需要从我们之前讲过的三个维度来出发: 公司、产品、人。而去拷问这三个维度的时候,针对不同的问题,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 定量or定性,这是个问题!从而引发出,基金筛选过程中的三个步骤

1、定量筛选:通过历史业绩、持仓分析,风格变化等历史数据,来判断基金经理历史上是不是一个“好学生”,是偏科生还是各科均衡,成绩稳不稳定。由于历史指标数据非常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筛选目标和方法,但如果要给出一个最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两点: 超额收益居前,且稳定性高。前者可以看每个单独年度/季度基金的超额收益超越对标指数或业绩基准的部分) 是不是排在前1/2或1/3,后者则是观察它排在前1/2或1/3的频率有多高,比如5年20个季度中,是不是有15个季度都排在前面。总之,定量筛选虽然是后视镜,但是它可以把历史上证明过自己的基金挑出来,毕竟,好学生继续是好学生的概率还是更大的。

2、定性调研:当把历史上的好学生找出来以后,我们就需要去探究一下,它到底是为什么成绩好?有的基金经理可能只是运气好,上任之后这几年正好赶上他的风格:有的基金经理可能是交易高手,规模小时管用规模大了就难以为继:有的基金经理可能是择时蒙对了,想继续蒙对是很难的。总之,不是所有历史业绩好的基金,未来都会成为好基金,这是一个幸存者的游戏,但我们只要找到更容易剩下的那些人就可以了。这时候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基金经理调研,面对面的去聊,抽丝剥茧的去问,一般大型财富管理机构在引入产品时都会有这个流程,所以能进入到重点池的基金大概率不差。而普通散户现在也可以通过基金经理直播来听其言,观其行。只有逻辑自洽,框架清晰的基金经理,未来持续业绩好的概率才会更大。

3、持续跟踪(定量 定性) : 当千辛万苦挑出一批基金之后,我们要么加入自选池进行观察,要么就是真金白银投资了。无论是哪种方式,我们和基金、基金经理之间建立了某种“亲密关系”,我们的喜怒哀乐已经绑在了一起。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持续跟踪产品的业绩和基金经理的观点看看是否和自己的预期是一致的,是否需要修正,尤其是业绩不好的时候,这种跟踪和互动更为重要。所以我一直希望基金经理能够多和投资者交流,尤其是至暗时刻,千万不能当“缩头乌龟”哦,大胆的站出来讲出自己的信念和思路,甚至自己加仓自己的基金,都是增强投资者信心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