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民生证券,吕伟)

1 行情回顾

1.1 年初至今板块表现处于全市场后位

截至 2022 年 7 月 1 日,计算机板块年初至今跌幅 20.89%,处于 A 股所有板块 排名较后位置。

1.2 板块涨幅前列公司以中小市值为主

截至 2022 年 7 月 1 日,计算机板块涨幅前 20 名公司中仅 2 家公司市值超过 300 亿,数字经济的重要抓手数字政府与东数西算表现突出,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互 联网金融领域有两家公司涨幅处于前列。

计算机行业的形势与发展预测(计算机行业研究及中期策略)(1)

1.3 仅 30 亿-50 亿区间市值公司能够跑赢板块

截至 2022 年 7 月 1 日,以中信计算机指数成分股中,涨跌幅平均数为-17.90%, 除 30 亿-50 亿区间市值公司跑赢板块均值,涨跌幅平均数为-17.85%,其他市值 区间公司表现均低于整体均值。 市值 500 亿以上的涨跌幅平均数:-19.50%; 市值 100 亿-500 亿的涨跌幅平均数:-22.41% ; 市值 50 亿-100 亿的涨跌幅平均数:-19.62%; 市值 30 亿-50 亿的涨跌幅平均数:-17.85%; 市值 30 亿以下的涨跌幅平均数:-21.89%。

1.4 产业资本持续回购,股权激励层出不穷

截至 2022 年 6 月底,A 股计算机板块共有 63 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股份,总金额 约 44.35 亿元,其中回购前三的板块分别为:金融 IT(9 家)、政府 IT(6 家)、 信创(6 家);共 29 家上市公司发布股权激励预案,以期权初始行权价格为准, 总金额约为 54.41 亿元,总股本约 4.75 亿股。

1.5 机构持仓逼近历史最低点,但集中度仍在提升

通过对基金前十大重仓股进行估算,2022 年 Q1 计算机板块(中信计算机成份股 且剔除东方 财富)占基金总持仓比 重约为 2.19%,较上个季 度出现回落 (2020Q4~2021Q4 分别为(3.03%、2.45%、2.33%、2.51%、2.59%),处于 历史低位。

基金前 10 大重仓股中计算机持仓数量上升,持仓集中度显著提升。 1)绝对指标方面,2022 年 Q1 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的计算机公司数量为 127 家, 较上季度增加 31 家(2020Q4~2021Q4 分别为 96 家、101 家、103 家、110 家、96 家)。基金重仓的 127 家计算机板块公司中持仓上升 86 家、持仓下降为 41 家;2)相对指标方面,持仓市值前十大公司的市值占比(CR10)为 64.15%, 持仓市值前二十大公司的市值占比(CR20)为 85.16%。

基金持股市值前 10 大公司名单: 2022 年 Q1 计算机板块基金持仓市值排名前 10 的公司分别为:广联达、 中科创达、国联股份、恒生电子、金山办公、科大讯飞、深信服、浪潮信息、四 维图新、柏楚电子。对比 2021 年 Q4 持仓市值前 10,变化较大,新增科大讯飞、 四维图新、柏楚电子;道通科技、用友网络、同花顺退出前十。

计算机行业的形势与发展预测(计算机行业研究及中期策略)(2)

2 智能汽车进入“黄金右侧”

2.1 百年汽车产业迎来史诗级机遇

汽车产业历经百年沉淀,已跨越“机械定义-硬件定义”的鸿沟,而在技术迭代下 的“新四化”浪潮正推动其进入“软硬件共同定义”的智能化时代。作为继智能 手机后,移动互联网浪潮下又一划时代的产物,智能汽车是人工智能、软件、半 导体、汽车、新能源、通信等诸多行业集聚半个多世纪成果的“核聚变”,是下一 个十年最大的科技浪潮,而在此过程中,无论是产业格局还是其价值链都将迎来 史诗级的变革,同时其所孕育的投资机会也将会比 10 年前智能手机产业链更加惊 人。

智能网联化引领行业变革,EE 架构将向集中式推进,“软硬件共同定义时代”全面 来临。纵观汽车架构的发展,僵化的分布式构造使得产业链逐渐固化,并形成以 Tier1 为核心的链式结构,而其对主机厂的自主变革形成掣肘,局限性也逐渐凸显。 而在“新四化”背景下,以特斯拉为首的新势力率先启动变革,并将倒逼传统主 机厂进行架构革新。根据博世提出的“分布式-(跨)域集中-中央计算平台架构” 的演进构想,汽车架构将由传统的分布式架构向模块化、集成化的域集中式架构 开始演变。即,将大量相同功能的 ECU 进行整合,并交由域控制器进行统一的管 理调度,使开发人员能完全独立于底层硬件,进行上层软件的开发,以实现软硬 件解耦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内在数据的集中交互和决策处理。此时,AutoSAR 也随之升级为 Adaptive AutoSAR,以适应新的智能化集中式 EE 架构。具体来看, EE 架构将分别从硬件、软件、通信三方面进行架构的升级,并向“集中、精简、可拓展”的方向实现转变,以全面迎接汽车智能化浪潮。

2.1.1 智能化:汽车“价值”的胜负手——万亿市场的“阿基米德支点”

汽车智能化浪潮将重塑汽车产业的价值分配格局,汽车“价值焦点”将由机械性 能转移至智能化能力。汽车电动化以及 EE 架构集中化是汽车智能化的第一步,整 车动力系统由燃油转为电动后,动力、底盘的逐渐标准化将削弱机械性能作为汽 车价值焦点的意义。而在未来,主机厂的竞争或将聚焦于整车的智能化性能以及 为客户提供持续服务的能力(更多体现于智能座舱域、自动驾驶域中)。本轮产业 革命中,特斯拉以领先业界的 EE 架构和价值变现理念催化汽车产业的产品边界、 商业模式实现变革。 在智能网联化驱动下,EE 架构的革新驱动汽车价值的重心从硬件向软件转变,软 件成为智能汽车产业的关键,驱动软件市场规模的增长。在 Automotive NewsEurope 资讯中 NVIDIA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汽车制造商的业 务模式将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到 2025 年,许多汽主机厂业很有可能以接近成本价 的价格销售汽车,并主要通过软件为用户提供价值。”根据麦肯锡的预测,汽车软 件市场规模从 2020 年的 340 亿美金攀升至 2030 年的 840 亿美金,期间的 CAGR 为 9%。从细分市场来看,OSandMiddleware、ADASandAD 软件市场规模增长 最为迅速,2020-2030 年期间的 CAGR 均达到 11%,超过软件市场规模整体复 合增速,预计在 2030 年分别达到 80 亿美金、430亿美金的市场空间。

计算机行业的形势与发展预测(计算机行业研究及中期策略)(3)

汽车价值链呈现“总量上升,重心后移”趋势,其价值从硬件-软硬件-服务不断延 伸。传统汽车作为载人交通工具,主要聚焦于整个汽车制造价值链条。而在智能 汽车的驱动下,汽车围绕着移动终端进行角色转换,提升设计研发、后市场服务 等环节的软件价值,促进其产业的“微笑曲线”不断向后端延伸,形成“制造 服 务”的价值链条。其中,服务的增加不仅仅只存在于曲线后端,而是长期贯穿于 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推动汽车产业价值总量上升。

2.2 智能座舱:始于互联网,进击元宇宙

智能座舱将从“创新-迭代-颠覆”演化,以实现最终在元宇宙中的进击。其中,“创 新”,即对内革新了座舱配置,以实现车内场景化 多模态交互;对外则以“网联 化”为主轴,贯通了各 AIoT 终端间的互联,以最终达到“交互与生态”的重塑;“迭 代”,即通过架构的革新,驱动汽车属性从“功能机-智能机”蜕变,无论是硬件 端的多屏联动,亦或是软件端的娱乐/网联功能的完善,均能实现常用常新;而“颠覆”,则是打破了智能座舱的生态边界,使其成为智能家居、智能手机、可穿戴设 备等 AIoT 终端的生态入口,以脱离时间/空间的边界,最终或成为元宇宙下的智 能载体。

智能座舱化茧成蝶的背后,遵循着“配置升维 架构革新”的横纵法则。横向配置 的延展:智能座舱经过“液晶仪表 中控屏 HUD 氛围灯 座椅 声学系统“等 配置的升维,具备了高性能显示和感知交互能力,并通过标准的 API 接口,弥补 了传统座舱中功能布局的碎片化,实现了“多屏化融合、多系统融合”,并带来了 更为智能的交互、娱乐体验。同时,T-BOX 等网联功能的配置更是模糊了内外的 边界,智能家居、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多类 AIoT 终端能够通过标准化的网联 接口与智能座舱实现互联,进而使其成为多终端互联下的“功能集成者”,并通过 “数据”这一桥梁,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在多终端、全场景下的无 缝切换。如,索尼在 2022 年的 CES 展览上推出了 VISION-S 02 概念车,其将自 身生产的电视、音响、相机、手机等智能终端注入这台车内,使乘客在座舱内通 过 5G 网络,远程连接家中的 PS 主机在车内即能进行游戏。

计算机行业的形势与发展预测(计算机行业研究及中期策略)(4)

纵向架构的革新:通过架构的革新,使得智能座舱率先具备了智能互动、实时监 控,以及车载娱乐/应用的承载能力。从长期来看,智能座舱也或将“触角”延展 至 ADAS 功能中,并与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配合,以获取车况、路况等全方位 信息,再基于座舱控制器进行环境建模以及决策判断,同时将数据信息以及指令 集,与车载应用、交互进行联动,以赋予用户实现“多个应用一次交互,多个内 容一次呈现”,最终完成“乘客化”的沉浸式升维体验。举例来说,根据比亚迪汽 车智慧生态研究院院长舒酉星的介绍,目前开发者正在开发的“车内人工智能保 镖系统”,一旦乘客或者司机感觉到车内不安全亦或不舒服,在车上呼救,车机将 会结合语音和图像识别做出判断,智能汽车将自主控制灯光喇叭等,进入求救模 式。

智能座舱打开了元宇宙的任意门,成为了连接三维物理世界和元宇宙的超级智能 硬件。基于配置的升维,智能座舱拥有了语音识别、手势控制等“立体感”的内 在交互方式,同时与多类智能终端进行联动,拓宽了外在的交互边界,使得乘客 成为了“终极操控者”。而通过架构的迭代,未来座舱域或将与自驾域配合以实现 司机“乘客化”,即司机在座舱内即可享受 ADAS 功能所带来的“双手自由”。此 时,智能座舱作为“移动的第三空间”,具备了元宇宙所需的交互、娱乐、网联的 软硬件生态,并且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也成为了刻画出元宇宙的“马良之笔”。 在 2021 年 9 月慕尼黑车展前夕,宝马集团推出了元宇宙虚拟世界 JOYTOPIA, 且用户无需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进入 JOYTOPIA 的世界,不仅可以欣赏英国知名 摇滚乐队的演唱会,还可以通过自身对应的虚拟人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2.3 自动驾驶:决战量产元年,“感知-决策-执行”的解构

自动驾驶:百年汽车工业的“升维”攻坚战。在自动驾驶时代中,汽车已不再只 是交通工具,而是用户的“第三空间”。高等级自动驾驶意味着手、脚、眼和注意 力将逐步被解放,从“机器辅助人开车”(L2)到“机器开车人辅助”(L3),再到“机 器开车”(L4/L5)意味着车主的生产力、时间的释放,汽车将不再只是代步工具, 用户在车内即可实现娱乐和办公,汽车有望进化成为家庭、办公场所之外移动的 “第三生活空间”。 自动驾驶被重新被定义,L3 是自驾能力的分水岭。结合美国 SAE 以及我国工信部 下发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自动驾驶是指汽车本身能够持续地执行部分或全 部动态驾驶任务,使得驾驶的角色从人转移到自动驾驶系统。根据系统完成驾驶 任务的程度、角色分配以及运行范围限制,又将驾驶自动化分成 0-5 级。其中, 从全球范围而言,当前大规模量产的车型仍搭载 L2 级别以及 L2 的系统,L4 级 别目前处于测试、或在限定区域限定人群的小范围应用阶段,而处于过渡阶段的 L3 级自动驾驶系统标志着驾驶权正式从人移交到自动驾驶系统,成为自驾能力的 “分水岭”。但是,L3 级自动驾驶技术受到技术、法规等制约,目前仍未能大规模 量产落地,仅搭载在小批量车型之上,或者部分 L3 级别功能在 L2 的车上体现。

计算机行业的形势与发展预测(计算机行业研究及中期策略)(5)

“感知-决策-执行”的解构,车载传感器(眼睛)与计算平台(大脑)成为自驾关 注焦点,率先放量引领行业发展潮流。在自动驾驶中,车辆以“数据获取-分析判 断-执行指令”为主轴,通过感知层采集路况数据并提供数据分析样本,解决 “周 边环境如何?”、“我在哪?”的问题,之后决策层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集中化处理 并计算出最优行为路径,判断出“周边环境接下来要发生什么变化”、“我该怎么 做”,最终将决策层处理意见落实至动力系统,并转化至实际车辆行为的执行层。 其中,感知层作为自动驾驶功能的认知起点,直接体现了整车硬件的感知性能和 智能化水平,而随智能汽车架构由分布式-(跨)域集中-中央计算平台架构演化, 决策层的运算能力和运算效率也将面临全面的“升维”要求,成为主机厂产品差 异化的直接看点。我们认为,车载传感器(眼睛)与计算平台(大脑)或将率先 放量,或将成为智能汽车产业链中最先受益的板块。

感知层:智能传感器是感知层的核心组成,由其获取的数据是自动驾驶系统的“认 知起点”。感知层主要是通过传感器,即摄像机、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代替 人的“视觉”和“听觉”,以采集周围行驶环境信息和车内信息,并在高精度地图 及定位的辅助下获取系统地理位置,实现环境感知、车身感知。自动驾驶系统通 过感知获得众多原始数据,形成“认知起点”,即整个自驾系统以此为“基石”, 进行信息的处理、决策、执行,最终实现自动驾驶的功能,而在整个感知环节中, 传感器承担着采集原始数据的职责,各司其职构筑起“感知防线”,在整个自动驾 驶环节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其不同传感器市场的解构,我们认为, 摄像头:其定位将向“专攻图像采集”转变,或将迎来“量价提升”的黄金时期; 激光雷达:产业或迎来放量元年,OEM 厂商混战下产业链投资机会更为确定;高 精度地图:商业化拐点来临,或将下 5R5V 市场下沉,而产业格局也将重塑,相关企业迎来发展良机。

计算机行业的形势与发展预测(计算机行业研究及中期策略)(6)

决策层:作为定义自动驾驶能力的关键,依靠着高算力计算单元以赋予汽车真正 的“思考能力”,是最具颠覆性的一环。其中,在硬件架构中:软硬件分离的范围 将扩大至决策层全局,原有 ECU 的运算要求也将被彻底弱化,并统一交付于域控 制器及其主控芯片处理,而自驾芯片、域控制器产业的景气度或将迎来井喷。以 域控制器为例,未来 5 年其渗透率或将大幅度提升,按照佐思汽研的测算,预计 到 2025 年,中国乘用车 ADAS/AD 域控制器年出货量将达到 356.5 万套,乘用 车前装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将达 14.7%;在软件架构上:区别于座舱的定位, 自驾域更注重于功能迭代,因此其底层 OS 需具备“安全性、低延时”特点;算法 也将转变为以数据驱动的“功能算法”。

执行层:在根据决策层反馈的指令,代替人对车辆进行控制,其核心为车辆的纵 向控制和横向控制。智能汽车的执行层是在环境感知技术的基础之上,根据决策 规划出的目标轨迹,通过纵向和横向控制系统的配合,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能够 实现车速调节、车距保持、换道、超车、行驶等基本操作。其中,纵向控制包含 车辆的驱动控制和制动控制;横向控制包含方向盘角度的调整以及轮胎力的控制, 而实现“纵向 横向”自动控制,即可按给定目标和约束,自动控制车的运行。(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 信创与数字政府—数字经济的核心抓手

3.1 重磅政策落地,数字政府成为数字经济核心抓手之一

高层重磅政策明确建设方向,数字经济大潮下政府先行。2022 年 6 月 23 日,国 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此次 政策对明确了两个时间节点,2025 年数字政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2035 年数字 政府基本建成。同时,政策强化约束,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考核重要参考, 体现了政策的重要性,相关措施有望成为建设的重要动力。

根据数字政府政策以及近期一系列重要政策,我们梳理出数字政府建设的几个方 向: 第一,围绕政府职能进行核心功能建设,“管、办”两方面齐发力。《意见》指出, 加强履职能力体系建设,包括经济运行大数据监测分析、智慧监管、“雪亮工程”、 公安大数据平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等建设。今年以来围绕“一网统管”等方向已有细分政策出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全面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 理服务平台的通知》,根据部署,2022 年底前,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 及部分地级城市建成城市运管服平台,2023 年底前,所有省、自治区建成省级城 市运管服平台,地级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城市运管服平台;2025 年底前,城市运行 管理“一网统管”体制机制基本完善。

计算机行业的形势与发展预测(计算机行业研究及中期策略)(7)

第二,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增量在于下沉市场,即县域和乡村的数字化建设。1) 县域建设是重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 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到 2025 年,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 设取得重要进展,县城短板弱项进一步补齐补强,信息化、数字化是新型县城建 设的重点。2)数字乡村有望成为长期内重要主题。《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 (2022-2025 年)》提出,到 2025 年数字乡村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并提出乡村 4G 深化普及、5G 创新应用,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明显加快,智慧农业建设 取得初步成效等建设目标。

第三,重视数据要素赋能,数据安全成为新的重要关注点。《意见》指出“构建开 放共享的数据资源体系,重点包括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立全 国标准统一的政务数据目录、构建国家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等,分类分级开放公共 数据,有序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3.2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核心主线明确,信创成为数字经济核心抓手

3.2.1 最顶层明确核心主线,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大意义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大意义,顶层政策明确科技产业发展核心主线。

3.2.2 信创产业进入广度和深度全面升级的拐点

从政府信创市场下沉到行业信创规模化启动,今年信创正在发生一些深远预期变 化。5 月底,深圳发布《深圳市关于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若干措施》,这次深圳明 确要求:“重点行业业务办公信创产品采购比例不低于 20%,党政机关、国资国企 关键基础设施采购比例不低于 40%”三个意义:第一,此次政策是首次对全社会 明确公开信创采购比例;第二,信创采购是常态化要求而非一次性;第三,深圳 或只是“第一枪”,全国全面升级大势所趋。

计算机行业的形势与发展预测(计算机行业研究及中期策略)(8)

3.2.3“扛旗者”华为数字底座深远变化

产业端,多种迹象表明鲲鹏产业链有望复苏。华为鲲鹏已有 12 家合作伙伴推出基 于鲲鹏主板的 PC 和服务器产品,并在中国建设 24 个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发展超 过 80 万鲲鹏开发者,面向硬件、基础软件和应用全栈创新。报告中进一步指出, 鲲鹏应用软件生态发展超预期,在政府、金融、运营商、电力、交通等主要行业 全面规模上量,认证伙伴超过 3500 家,认证方案超过 10000 个。与此同时,三 大运营商接连公布国产化服务器集采大单,鲲鹏服务器接连中标,表明鲲鹏产业 链有望复苏。 产品端,鲲鹏 920 性能卓越,930 芯片值得期待。根据华为官方介绍,鲲鹏 920 处理器是业界第一颗采用 7nm 工艺的数据中心级的 ARM 架构处理器,集成最多 64*自研核,支持 64 核、48 核、32 核等多种型号。华为将鲲鹏芯片用于自身服 务器,并用来搭建自身的数据中心业务。同时,为了保证鲲鹏计算产业的可持续 演进,鲲鹏处理器从指令集和微架构两方面进行兼容性设计,确保既可以适应未 来的应用和技术发展演进的需求,又能后向兼容。参考华为鲲鹏芯片的发展路径 规划,鲲鹏次时代芯片 930 芯片将有望进一步迭代,并在服务器和 PC 两个方向 进一步出击。

受海外制裁压制两年多的华为数字底座或迎来风云再起的重大拐点,这对于信创 底层逻辑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伴随华为年报发布及三大运营商集采鲲鹏 服务器大额中标,华为鲲鹏产业链出现显著复苏信号。伴随华为鲲鹏产业链崛起, 包含软硬件在内的华为全国产化数字底座有望在行业信创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在 市场化竞争中持续做大做强。

3.2.4 国产 CPU 龙头陆续登陆资本市场,有望引领新一轮信创高潮

龙芯中科(C 龙芯):与 6 月 24 日上市交易,是第一家上市的、底层完全自主可 控的国产 cpu 设计厂商。信创产业推进下公司业绩持续高增,公司 2018-2021 年收入复合增速 84%,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超过 200%。

计算机行业的形势与发展预测(计算机行业研究及中期策略)(9)

海光信息:海光信息是中科院参股企业,是国内少数几家同时具备高端通用处理 器和协处理器研发能力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海光 7285CPU 的 SPECCPU2017 的实测性能与国际领先芯片设计企业 Intel 同期发布的主流处理器产品的实测性能 总体相当,深算一号指标达到国际上同类型高端产品的水平。2016-2021 年海光 信息收入复合增速 357%,2021 年收入规模达到 23.1 亿元,同比增长 126%; 2021 年归母净利润首年转正,达到 3.27 亿元。

从国产服务器的性能、基本产品参数来看,已与国际主流产品具备一定可比性。 随着龙芯、海光等公司陆续走向资本市场,未来有望引领板块新一轮高潮。

4 计算机行业是专精特新的“大本营”

4.1 电力改革:电网转型信息化“一马当先”,紧抓“双碳”改造下核心环节机遇

4.1.1“双碳”趋势下电网转型大势所趋,信息化是重要抓手

多个政策鼓励实现“双碳”,改革的推进大势所趋。《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落实 2030 年应对气候变化 国家自主贡献目标,锚定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 年 12 月的中央 经济工作会议又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 全社会碳中和需要考虑不同部门的协作配合,能源系统转型是大势所趋。能源系 统是“双碳”改革的先行者,智能电网、能源数字化、能源服务产业将得到快速 发展。根据《中国碳中和目标和气候路径报告》实现“双碳”的抓手有以下几点, 包括能源结构转型、模式升级、能效提升、碳捕获与储存技术。在以上四类举措 中,能源结构转型的减碳影响最为显著,将贡献约 70%的温室气体减排,主要由 能源部门的清洁能源发电、交通部门的电动化转型带动。模式升级、能效提升、 碳捕获与储存技术对减排的贡献同样不可忽视。

计算机行业的形势与发展预测(计算机行业研究及中期策略)(10)

电网是“双碳”改革中坚力量,政策明确新型电力系统、电力信息化、智能化在 能源改革中的重要性。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新时代 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 力系统,包括提高配电网智能化水平、稳妥推进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同时 也提出加大对产业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升级的支持力度。

4.1.2“双碳”带来持续信息化需求,“十四五”电网投资保持高景气

国网“十四五”年均投资规模预计将维持在 5000 亿元以上,南网“十四五”期 间投资预计较“十三五”期间增加 51%。1)2022 年国网年度电网投资计划首次 突破 5000 亿元。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用电负荷结构变化等因素导致电网结构 复杂性大幅提高,电网加速升级改造的需求显著提升。2022 年 1 月国家电网年度 工作会议中指出,2022 年电网计划投资将达 5012 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 8.84%。2)南网发布《“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投资规模同比大幅增长。“十 四五”期间,南网将规划投资约 6700 亿元,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构建。从投资额来看,“十四五”期间,南网的电网建设规划投资约 6700 亿元, 较“十三五”增加 51%;年均投资额为 1340 亿元,较投资额最高年度的 2019 年同比增加 27%。

4.1.3 电力 IT 在电网的各个建设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电力行业有五大重点环节,分别是“发、输、配、售、用”。根据《国家电网智能 化规划总报告(修订稿)》,2009-2020 年国家电网智能化投资规模达到 3841 亿 元,占电网投资总比例的 11.13%;在智能化投资中,变电、配电、用电等环节占 比较大。

计算机行业的形势与发展预测(计算机行业研究及中期策略)(11)

发电侧:1)“电力 BIM 是发电侧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设计工具。双碳”改革将伴 随着分布式电源、清洁能源发电站等建设,清洁能源发电占比将逐步提升,储能、 分布式电厂、县域光伏等建设有望带来增量。进行上述建设,首要就是要对基础 设施进行设计和建设,从事建设、电力 BIM 设计等领域公司有望受益。2)功率 预测帮助发电单位减少考核电量,提高发电效率。“双碳”趋势下,风电、光伏装 机容量都将快速提升。由于风能和太阳能的间歇性和波动性特征,新能源发电的 稳定性较差,新能源电力的大规模集中并网会对电网的稳定运行产生较大的冲击, 发电单位需要实现根据实际波峰波谷对发电进行调节,提升发电效率的同时加强 管理,因此功率预测将发挥更大作用。

输电、配电侧:“双碳”改革下,新型电力系统面临挑战,对输变配电的要求提升, 智能化设备有望发挥重要作用。1)输电线路、变电站、配网建设涉及输电线路 BIM 设计、变电站 BIM 设计、配电 BIM 设计等工作,因此电力设计领域有望受 益于输、配电建设的加速。同时,输-变-配过程中还需要信息化厂商提供电网基建、 电网运行等工程软件服务。2)随着清洁能源占比提升,基于清洁火电、海上风电、 核电等发电模式的相关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需求提升。以海上风电为例,根据南 网科技招股书、WFO(世界海上风电论坛)发布的全球海上风电报告,未来 5 年全国海上风电建设期,建设期的电气调试和并网试验以及运行期的技术监督、运 维技术服务等市场规模将不低于 5.4 亿元,同时海上风电场运行维护行业每年的产 值将超过 100 亿元。3)在输变配电运检等设备领域,机器人及无人机、智能配用 电设备、智能监测设备等领域规模均达到百亿以上。

售电、用电侧:电网内部升级改造 企业端长期节能预测需求。1)电网内部升级 改造:分时电价是大势所趋,电网售电侧不仅承受更大挑战,而且需要提质增效, 提升售电效率,分时电价也将催化用电侧建设。2)企业端节能、碳交易等建设: 对于企业端,节能、预测等需求也将愈发凸显,碳资产管理、用电负荷等产品需 求有望持续提升,同时碳交易成为调节能源分配的重要杠杆,优化资源配置是长 期趋势。2021 年 7 月 16 日,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发电行业成为首个 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2021 年共运行 114 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 交量 1.79 亿吨,累计成交额 76.61 亿元。

计算机行业的形势与发展预测(计算机行业研究及中期策略)(12)

4.2 智慧矿山:三山峦叠构建强逻辑

强安全政策要求 巨头入场构建底座统一 背靠“金主”共筑中期千亿与远期万亿 市场空间。煤炭产业历经近五十年沉淀,在我国“多煤、贫油、少气”的格局下, 始终承担生产生活的“压舱石”。而在技术迭代叠加安全为核心主线的背景下,已然进入“少人乃至无人”的智慧矿山时代。作为工业物联网中最佳应用场景之一 的矿山,智慧矿山是集合人工智能、计算机信息化、机械自动化、通信、软件等 行业的“凝聚点”。作为智慧矿山兴起的元年,行业逻辑在不断增强的同时,更加 凸显自身高价值的投资机会。

4.2.1 强安全政策要求下带来的“令行禁止”

国家对矿山生产的安全问题愈加重视,十余年间政策呈现不断收紧之势。我国煤 炭资源储存条件复杂,煤矿地质灾害频发,煤矿生产事故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 2021 年我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为 4.4%,虽然较 2015 年大幅下降,但仍高于美 国、澳大利亚等主要产煤国家。国家对矿山生产安全重视程度提升并陆续出台多 项政策,从 2008 年起,多项政策规范矿山生产并落实主体责任,驱动矿山管理者 不断重视生产安全性。近年来,三项重磅政策落地: 1)责任制:2020 年 7 月煤矿安监局印发《关于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的指导意见》; 2)产能释放:2022 年 5 月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 3)吨煤安全投入:2022 年 6 月财政部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 办法(征求意见稿)》; 三者分别从责任主体划分、矿山产能释放与明确吨煤安全投入为切入点,以矿山 生产效益的核心点为抓手,确保安全政策“令行禁止”的高效性。

《政策措施》面向优质产能释放,《安全生产(意见稿)》凸显吨煤安全费用提升, 两者预计带动超 500 亿的煤矿智能化新空间。根据 2012 年的《企业安全生产费 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第五条,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提取 标准为吨煤 30 元,从此次《安全生产(意见稿)》提升至吨煤 50 元的情况,可直 接推算出每年新增空间约为 60 亿元。而根据我们分析,相关煤炭企业通常会以超 额的安全投入来确保产能不受影响,如山煤国际于 2021 年年报中披露,2021 年 10 月 1 日后高瓦斯矿井吨煤 50 元,低瓦斯矿井吨煤 30 元,相比较政策要求基本 呈现翻倍安全吨煤投入;结合我国煤炭开采的现有情况,百万吨产能以上煤矿在 作为主要“生力军”的同时,多数存在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情况。 基于上述判断,我们给出以下核心假设:

1)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 年我国煤炭产能 40.7 亿吨; 2) 2022 年,发改委计划新增 3 亿吨煤炭产能,同时考虑到“双碳”政策推迟、 国内外煤价倒挂、我国“多煤”的资源现状等原因,预计 2022-2025 年每年新增 煤炭的悲观、中性、乐观的角度,平均每年新增分别为:3 亿吨、3.5 亿吨和 4 亿 吨煤炭产能; 3) 通过对平煤股份、山煤国际等公司公告梳理,相关公司通常会超额投入吨煤 安全指标。结合行业内产能在百万吨以上的煤矿基本面临多层开采、深度开采等 现状,在作为主要产能提供方的同时,也通常存在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等安全因 素,从新增吨煤安全投入的悲观、中性、乐观角度,分别为:20 元/吨、40 元/ 吨、60 元/吨; 基于以上核心假设,我们预计到 2025 年末新增煤炭安全费用市场空间的中性预 测约为 560 亿元。(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计算机行业的形势与发展预测(计算机行业研究及中期策略)(13)

4.2.2 巨头入场,拐点已至

自 1978 年改革开放后,煤炭在承担能源安全供应的“稳定器”的同时,也在近 五十年的历程中造就了煤炭 IT 的生态圈。而受限于煤炭开采环境恶劣、一线操作 人员学历偏低等背景,相关 IT 信息化产品普遍追求耐用且低使用门槛的特性,从 而导致行业技术壁垒较低、发展路径不统一、只服务当地煤炭企业等格局,映射 至多家且不同时代的“畸形”产品矩阵,并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具有行业 惯性的使用准则,这种“万国牌”的产品构成使得本就复杂的煤炭信息化更加错 综复杂。国能神东煤炭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新华曾表示:“神东有 1370 多家 主要设备供应商,13.4 万台各类设备,10 余类操作系统,500 多种需要适配对接 的通信协议。不同的设备装置具有不同的操作系统,同一供应商不同时期提供的 操作系统及应用也彼此不兼容,造成设备之间数据共享难,信息互通难,生产作 业智能联动难。”

“万国牌”向“统一军团”转变的契机,底层系统的统一性将是煤炭信息化向智 慧矿山转变的必要先决条件。近年来,传统煤矿在走向智能化的过程中,主要存 在四大痛点:1)智能化基础薄弱,专业人才不足;2)信息孤岛现象明显,难以 发挥数据价值;3)煤矿全方位智能化建设难以批量复制;4)缺乏自主可控的操 作系统。由于各大煤矿在以往以独自建设智能化为主,导致统一架构和平台的缺 乏,难以将智能化转型的成果批量复制到其他企业。我们认为,对于矿山企业来 说,迫切的需要建立统一平台、数字底座,从而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自由流动。

计算机行业的形势与发展预测(计算机行业研究及中期策略)(14)

在产品“万国牌”和缺乏统一操作系统的背景下,智慧矿山的出现为其产品属性 向智能化的代际突破带来可能,百年煤矿工业或将迎来新生。通过回溯智能手机 的迭代,我们发现智慧矿山的发展与其存在异曲同工之处。即:只有通过搭建统 一的数字平台和架构,才能够让移动互联网的场景应用在工业互联网的煤矿领域 重演。 智慧矿山与手机操作系统演变过程中最大的不同在于:手机的高频替换率在构建 统一架构存在推力,而矿下的原有大量设备和传感器在硬件能力符合基本要求的 前提下,整体的更新换代并不容易实现,所以本质上,对于煤矿智能化的现阶段 目标是在做“老城区”的改造。 煤炭信息化的“战国”混战导致缺乏强有力的话语权,巨头较于智慧矿山,等同 于 Google 较于手机操作系统。煤炭信息化的低门槛致使行业长期处于低价竞争、 依托当地煤炭企业、受限于需求不充分等恶性条件,同时也无法生长出体量与产 品共举的龙头企业。而复盘手机操作系统的演变之路,Google 从底层操作系统出 发,在确保接口统一、协议统一、APP 应用统一等前提下,摒弃实际操作硬件-手 机,成功构建自身的生态圈。在新格局下,手机厂商上演一出“旧王陨落、新王登基”的重塑之路。而煤炭信息化正处于底层操作系统构建之初,相关通信行业 巨头纷纷入局,以 2021 年 3 月华为成立煤矿军团为始,2022 年 5 月中国联通和 中国移动均成立相关智慧矿山军团。而在统一系统的搭建中,华为依托鸿蒙系统 的开源和解耦特性,有望成为行业中率先统筹底层操作系统的“玩家”。

矿鸿操作系统:解耦为利器,开源为核心,解决矿山的“最后一公里”。在软件工 程中,耦合度即是每层之间的依赖性,彼此耦合度越高,维护成本相对越高,通 过解除耦合关系,最大程度地降低每层间的耦合度。而矿山信息化的每一层架构 都由不同厂家建设,从而形成相关厂家的不可脱离性:既不可能由单个公司控制 所有层,也不可能上层应用需要变动,从而改变底层的对应硬件传感器。在搭建 分层解耦的架构过程中,矿鸿操作系统通过统一数据标准、数据入湖和数字平台, 赋能生态伙伴,解决矿山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4.2.3 煤炭迎来十年未有高效益,背靠“金主”迎来持续高投入

长协价政策明确,煤企短期盈利大幅提升。海外煤炭价位持续提升,国内外煤价 倒挂影响进口煤炭量补充不足,带来国内煤炭产能释放。海外煤价走高,到 3 月 末澳洲动力煤价格达到 253 美元/吨,创历史高点,同时海运费大幅上涨,进口煤 在价格方面不具优势。价格劣势加上澳煤进口禁令持续严格执行,将使得煤炭进 口量难有增加,缺口将由国内煤炭产量弥补。根据发改委数据,2022 年全年预计 增产 3 亿吨煤炭,同时根据《2022 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方案(征求意 见稿)》,核定能力在 30 万吨及以上的煤炭生产企业签订的中长期合同数量应达到 自有资源量的 80%以上,采用“基准价 浮动价”价格机制,实行月度定价,在 550-850 元/吨合理区间内上下浮动。产能增加叠加长协煤价落地,相关板块公司 预计持续受益,山煤国际、冀中能源、电投能源等公告 2022Q1 盈利,归母净利 润同比分别增长 418%、511%和 50%,预计煤炭企业全年盈利处于中高位水平。

计算机行业的形势与发展预测(计算机行业研究及中期策略)(15)

减人提效落地实际效益,煤矿企业建设意愿持续高增。煤炭企业的高盈利推动智 慧矿山建设只是表观原因,而行业的真正需求在于如何在煤价持续上涨期间持续 增加自身产能。智慧矿山的两大特性:1)在少人化的情况下仍然能带动产能高增; 2)通过建设的完善性推动产能核增的落地。多维度直击煤矿企业的需求痛点。 人力成本的攀升驱动煤炭企业全面推行智能化减人。煤炭井下作业环境恶劣,招 工困难程度持续上升,从我国煤炭开采余选洗业人数上,2010 年的 527.19 万人 下降到 2019 年的 284.68 万人,下降幅度约 46%,企业人力成本呈现上升趋势。 而在需求高增的大环境下,煤炭企业通过转型煤矿智能化可以实现掘进工作面减 人提效、综采工作面内少人或无人操作、井下和露天煤矿固定岗位的无人值守与 远程监控,有效减少煤炭企业人员需求,降低人力成本。平煤股份实施“降本增效”战略,部署《人力资源改革十年规划》,稳妥推进“万名矿工大转岗”,2020 年公司员工 7.43 万人,同比减少 1.16 万人,总薪酬同比减少 5.24 亿元,计划未 来 5-8 年把煤矿职工降低到 4 万人以下,大幅提升人均工效。智慧矿山实现产能 稳中提升,单班下井人数大幅降低的双效提升。

4.2.4“大白马、小市值”下的高价值弹性

智慧矿山的理念秉承煤炭信息化的框架,目前迈入新一轮的百家争鸣阶段,映射 至行业处于“产品路径通畅,而体量偏小”的“大白马、小市值”现状。截至 2022 年 6 月 24 日,梅安森,龙软科技,精准信息,科达自控,工大高科,云鼎科技, 6 家上市公司整体市值约为 165 亿元。而在中期千亿空间、远期万亿市场的格局, 市值与未来市场规模存在的较大弹性空间。 我们认为,行业存在弹性主要来源两点:计算机行业的赋能属性和热门赛道下, 需要经历“蜂拥而上”到“大浪淘沙”的过程。 计算机的赋能属性在煤矿信息化的建设中属于传导的后阶段。介于下游客户的主 体为煤炭企业,相关行业在数十年的发展周期中,对行业痛点及需求早已全面体 现。目前煤炭行业的三大痛点:1)高危生产环境下带来的巨大安全隐患;2)一 线操作职员后继不足带来产能释放效率低;3)长期的信息化建设却缺少标准的统 一,从而导致“万国牌”的产品格局。

计算机行业的形势与发展预测(计算机行业研究及中期策略)(16)

浪潮褪去,订单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风口过去行业并非百花齐放,受制于技术等 制约因素,智能化矿山建设效果不及预期,政策指引层面,将 71 座试点智能化矿 山验收工作延至 2023 年,强调对煤矿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的提升,并客观评价了 智能化煤矿行业目前所处阶段;竞争格局上,优胜劣汰叠加马太效应,从 19 至 21 年订单逐渐集中在部分真正掌握技术并保持成长的公司,相关招投标往往是总 包再分包形式或者直接分开招标。以梅安森的年报披露为例,公司 2021 年订单约 5 亿元,首次突破自身阈值上限,历经大浪淘沙,行业整体发展趋于理性。

4.3 智能制造:产业趋势已至,智能化与国产化共振

数字化赋能,智能化渗透到生产制造全流程。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走向成 熟,制造业从粗放走向精益管理,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赋能中国制造已经成 为下一阶段我国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手段。目前,从底层的工具软件如 CAD、EDA、 机床控制,到生产流程管控如 MES、DCS 等,再到涵盖企业管理的 ERP、CRM 等,以及上层的工业互联网体系,数字化的技术已经渗透到生产制造行业方方面 面。

从计算机公司视角,梳理智能制造产业链。智能化制造涵盖从底层软硬件到上层 工业互联网的,各个环节产业链的计算机厂商均有参与。若梳理计算机领域参与 智能制造的上市公司,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1)聚焦底层工具型工业软件的厂商, 包括中望软件、华大九天等;2)深耕细分行业,用 IT 技术赋能生产流程的厂商 如中控技术、赛意信息等;3)从产业链以及企业本身的管理切入,发力工业互联 网、ERP 等核心系统如用友网络、金蝶国际、鼎捷软件、赛意信息等;4)提供软 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用数字化手段赋能生产全流程的厂商如宝信软件、天准科 技、奥普特等。

智能化加速渗透,以工业软件为代表的市场空间持续增长。回顾过去我国工业软 件的市场发展,根据《中国工业软件产业白皮书(2020)》的数据,2020 年我国 工业软件整体市场空间达到 1974 亿元,2012-2020 年间 CAGR 达到 13%。尤其 是自 2017 年以后,工业软件市场空间进入加速增长的态势。若聚焦细分领域,考 虑到未来数字化在制造业中的渗透,以及国产化率的持续提升,整个国产工业软 件市场有望迎来加速增长的态势。

计算机行业的形势与发展预测(计算机行业研究及中期策略)(17)

国产化受到空前重视,国产厂商大有可为。进入 2022 年以来,软件国产化屡次被 政策提及,顶层规划对于基础软件,尤其是基础工业软件的国产化重视程度可见 一斑。以目前“卡脖子”最为严重的基础工业软件 CAD、EDA 为例,目前我国的 两个市场仍以国外巨头为主要供应商,国产软件占比较低。在智能化&国产化的共 振下,国产计算机厂商有望迎来高弹性的机遇。

4.4 国际局势日新月异,军工信息化成强国之本

军队现代化已成为重中之重,核心技术聚力国防自主创新。2021 年 3 月,全 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 标纲要》中强调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同时,加快武 器装备现代化,聚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加 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国防军工信息化指的是国防体系为适应信息化作战而进行的革新,一般来说,行业信息化系统可分为业务系统、管 理系统、保障系统、信息安全系统四大组成部分,而军工信息化在一般行业信息 化的基础上增加了装备信息化和信息装备两部分。我国的军工体系划分分明,主 要包括社会经济体系和国防科工体系两大体系,二者共同实现了对雷达、卫星导 航、军工通信、军工电子及信息安全五大细分领域的全面覆盖。后期,随着国际 紧张局势加剧,信息化将成为下一轮军工现代化的建设要点。

强军强国,中国军费投入持续加大。国防军工信息化主要包含智慧军营、装 备信息化和信息装备,根据 2011-2022 年财政部《中央财政预算》的数据,近年 来我国国防财政预算支出呈稳步上涨的趋势,2022 年,我国中央国防财政预算支 出约为 14504 亿元,同比增长约 7.1%。未来,在强军强国大背景下,也随着军 改持续推进,我国军费支出仍有望保持较高增速;且当前军费开支重点已出现倾 向“用于更新武器装备”的趋势,装备采购投入增速或将继续高于军费总投入的增长 率。根据智研咨询的数据,我国军工信息化市场规模由 2016 年的 814 亿元增长 至 2025 年的 1462 亿元,CAGR 约为 6.7%。假设 2017-2036 年我国军费保持 7%的平均增速,装备费用占比平均为 32%,至 2036 年信息技术含量水平累计增 长达到 50%,则 2017-2036 年我国国防军工信息化市场空间累计近 5 万亿元。

计算机行业的形势与发展预测(计算机行业研究及中期策略)(18)

知重负重,与海外国家相比我国的国防费用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长期以来, 我国军费预算占 GDP 比重较低,根据国防部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 2012 年至 2017 年,中国国防费占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比重约为 1.3%,在国防费 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中排在第六位,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最低的;占财 政支出平均比重约为 5.3%,平均比重位居世界第四;作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 我国的国防支出在满足现阶段国防任务上还存在一定差距。中国军队目前处于向 信息化转型阶段,顺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白皮书提出未来中国国防开支 将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继续保持适度稳定增长。

5 重点公司分析

5.1 四维图新

占据智能汽车时代“制高点”,厚积薄发终迎拐点。公司起步于地图导航,虽 然目前在位置大数据、车联网、自动驾驶、车载芯片等诸多领域优势显著,但市 场仍更多地把公司当作传统图商,而忽略了其在智能汽车时代升级为全栈服务商 的业务空间和商业模式的深刻变化。我们认为,在汽车智能化的巨大浪潮下,公 司已全面形成“地图 车联网 自动驾驶 大数据 芯片”五位一体的业务布局, 通过全栈布局占据智能汽车时代“制高点”。公司长期高研发投入终于迎来收获拐 点:2021 年营业收入 30.60 亿元,同比增长 42.5%,创上市以来新高,利润扭亏 为盈,2022 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再次大幅扭亏为盈,业绩拐点确立。

“三山叠峦”确立史诗级机遇,“合规 地图 算法 定位”闭环实现盈利模式 蝶变。“滴滴事件”驱动数据安全迈向监管时代,合规平台的搭建迫在眉睫。值得 注意的是,合规平台与高精度地图的强耦合性,将催生汽车智能化“军备竞赛”, 三方面共同加速高精度地图的刚需性下沉。根据现有“合规 地图”的特点,我们 判断未来或将以“数据运营”的形式展开。根据测算,在悲观、中性和乐观的情 况下,至 2025 年对应的增量空间或将分别达到 79 亿元/年、105 亿元/年、131 亿元/年。而公司在“国资背景 独立身份”加持下,凭借在高精度地图中“底图- 更新-定位“等关键环节的卡位,市占率或将一骑绝尘。从目前已获得的订单看, 继宝马、戴姆勒后,沃尔沃“云合规”、“高精度地图”、“自动驾驶服务平台”发 布,清晰地展示了订单背后的业务闭环,即从“信息合规-数据建模-底图验证-功 能展现-定位辅助”的全垒打,此后福特订单也是例证,后续订单更值得期待。

计算机行业的形势与发展预测(计算机行业研究及中期策略)(19)

5.2 金山办公

个人、机构订阅业务均持续高增,合同负债持续增长体现发展潜力。公司 2022Q1 国内个人办公服务订阅业务收入 4.26 亿元,同比增长 37%;国内机构订 阅及服务业务收入 1.45 亿元,同比增长 79%。个人订阅业务几年来保持高增,主 要是因为公司产品力不断提升,多样性功能及云、协作等能力吸引更多用户,同 时用户使用习惯也不断从短期走向长期。与此同时,政企用户在“云和协作”领 域的应用体验也在不断提升,进而有效提升客户的云化进程和渗透率。

用户数提升、合同负债持续高增均反映订阅业务增长潜力。1)用户数:截止 到 2022Q1,公司主要产品月度活跃设备数为 5.72 亿台,较上年同期增长 14.86%, 较 2021 年年末增长 5%。分不同产品线看,WPSOfficePC 版月度活跃设备数 2.32 亿台,移动版月度活跃设备数 3.36 亿台。2)合同负债:2022Q1 合同负债 15.64 亿元,同比增长 79%,较 2021 年末增长 10%。合同负债是反应 SaaS 业务潜力 的重要指标,持续增长说明公司订阅业务仍具有高速增长潜力。(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5.3 海康威视

突破传统安防边界,AI 解锁智能时代。公司 20 年的发展史就是不断开拓业务边 界的过程。如今,公司业务由单一安防产品逐步拓展到综合安防、大数据服务和 智慧业务,致力于构筑云边融合、物信融合、数智融合的智慧城市和数字化企业。 公司的产业链升级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从诞生至今的数字化时代;从 2010 年起 始的网络 高清化时代;和在 AI 及大数据背景下的智能化时代。公司超前布局使 得业务结构从原来单一的安防产品扩展至前端音视频产品、后端音视频产品、中 心控制设备机器人和智能家居等创新业务,前端产品仍然为公司主业的中流砥柱, 随着行业集中度上升,公司前端产品进一步被市场所认可,其毛利率和营收入均 呈逐年上升趋势。公司 19065 名研发、技术服务人员散布在全球的 10 个研发中 心和 7 所生产基地中,构建以研发、生产一体化的海康体系。

AIoT 时代:安防边界模糊化,场景高度碎片化。传统安防正在走向“泛安防”生 态圈,安防行业上游的更新也带来了下游产品的整体升级。其中视频监控占泛安 防产品比重较大,是 AI 安防最先落地的场景。视频监控是泛安防的核心环节,应 用场景也最为广泛。多场景需求造成安防应用“长尾效应”,行业“碎片化”效应 愈加明显。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智能安防时代的到来 让安防行业的边界逐渐模糊化,在新技术的加持下许多未被满足的需求有望实现。

计算机行业的形势与发展预测(计算机行业研究及中期策略)(20)

5.4 科大讯飞

二十年磨一剑的语音 AI 技术,厚积薄发全面进入 2.0 时代。公司的演变既是 语音识别的不断升华。各行业之间的差异化阻碍 AI 方案顺畅运行的核心难题,而 对相关行业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利用,最终反哺于“深度学习”的针对性进化,已 逐步成为行业共识。公司率先以根据地为蓝图,分别建立教育、医疗、消费者、 智慧城市、运营商及汽车六大“根据地业务”。构建讯飞“顶天” “立地”的全体 系 AI 解决方案。

5.5 广联达

转云之路方兴未艾,SaaS 红利“才露尖尖角”。公司 2021 年对最后四个地 区开始云转型,2021 年末转化率已经达到 60%,好于过往年份新地区转化率。转 云后各项数据亮眼,2021 年云收入增速达 58%,整体归母净利润实现翻倍增长, 经营性净现金流持续明显改善。2022Q1 业绩风保持高速增长。根据我们测算, 造价业务中性测算空间约为 80 亿元,云业务空间近 70 亿元。2021 年云合同负 债、云合同额保持 30%以上增速,一方面造价云收入仍具备较高成长空间,另一 方面 SaaS 模式红利才刚刚开始体现。

展望第二成长曲线:逻辑顺畅 订单在手 空间大,施工业务成长可期。1) 成长性良好:订单持续保持高增。施工业务以集团为重点快速推进,规模化采购 成为成长重要动力。2021 年施工业务收入增速近 30%,2021H1 新签合同额同比 增速超 100%,2021 年全年合同额同比高增。2)发展逻辑:施工企业降本增效 势在必行。建筑业整体发展趋缓,行业内公司利润率承压,降本增效势在必行, 而信息化是降本增效的重要抓手;国外可比公司 Procore 近五年收入端保持约 50%复合增速,验证行业成长逻辑。

计算机行业的形势与发展预测(计算机行业研究及中期策略)(21)

5.6 大华股份

公司作为全球市占率前二的视频物联龙头,在安防新时代下的逻辑重构。新安 防时代打破传统业务边际,公司以城市业务为起始,逐渐延展至企业数字化全环 节。形成以“四级矩阵 全域 6D 感知”的战略布局,结合公司在视频感知体系储 存下来的海量长尾场景数据,在数字化转型下将以行业级 AI 实现高度契合的能力。 区县乡镇的产品下沉体系助力数智赋能“三农”发展新模式,构建增长新引擎。 在 2017-2022 年的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均对应性提出乡村振兴的指导方向,公 司于数十年间完成产品下沉至县区乡村等地的全面布局,天然符合乡村振兴的大 背景。目前公司已构建“智慧农业 乡村扶持 乡村安全”三位一体的乡村数字化 建设全景图,将持续受益于乡村振兴的政策推动。

B 端业务大放异彩,公司拐点将至。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均呈现市值与 B 端业务 重要性的不断提升的正向趋势。海康威视的 PBG 收入与 EBG 收入于 2018 年同时 稳步上升进入平稳期,并呈差距逐渐收窄之势,致使市值缓慢调整。经过前期积 累,G 端业务逐步达到自身阈值,而 B 端市场存在广阔的蓝海空间,伴随 EBG 体 量持续向 PBG 体量靠拢,海康威视的市值进入上升通道期。

5.7 宝信软件

钢铁行业迈入新阶段,技术突破与资源优势助力竞争优势凸显。当前,我国工业 互联网已步入产业深耕、赋能发展新阶段,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同时, 钢铁领域格局出现重大变动为工业软件发展带来新的需求。一方面,宝信与宝武 集团业务关联程度较高,作为集团建设的承建者,公司将依托宝武集团拉动公司 内需;另一方面,公司持续加速工业互联网技术布局,自研神兵利器 xIn³Plat 平 台打造 ePlat、iPlat 两大护法,并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及上海市经信委的支持 下成功推出自研大型 PLC 产品,解决了国内工业软件的“卡脖子”技术问题,打 破国内工控市场长期由国外厂商垄断的格局。公司不断加大 PLC 领域研发投入, 研发人员薪酬水平处于行业高位,未来,我们预测公司有望迈入国内 PLC 厂商第 一阵营,与当前市占率较高的海外龙头品牌分庭抗礼。

“万台机器人”有望打全新业务增长点。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 也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水平的重要象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 变革加速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与机器人技术深 度融合,机器人产业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 十分亮眼。公司通过聚焦生产线“少人化、无人化”等,持续提供非钢行业机器 人应用及整体解决方案并启动“万台机器人”项目。宝信软件凭借着在大数据与 人工智能领域所拥有的强大能力,能在未来的工业机器人发展过程中助力公司乘 风破浪,扶摇直上。

计算机行业的形势与发展预测(计算机行业研究及中期策略)(22)

5.8 石基信息

国内疫情管控边际变化加速下游回暖,国外酒店业回暖为国际业务发展奠定 基础。1)国内:已有多个城市宣布常态化核酸检测暂停或降频,27 国务院强调 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九不准”要求,疫情管控放松直接利好酒店、餐饮等石基信 息的核心下游回暖。目前公司国内收入占比近九成,国内下游回暖有望对公司业 绩形成重要支撑。2)国外:龙头酒店集团业绩快速回暖,更加坚定转云信心。万 豪、洲际酒店集团 21 年净利润已经是 19 年水平的 70%以上;希尔顿、万豪集团 2022Q1 净利润水平超 2019 年同期。资本开支方面,2022Q1 希尔顿、万豪集团 资本开支两年以来首次同比提升。

公司坚定推进国际化战略,云业务在海外酒店集团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多个 关键事实说明转云潜力,强标杆效应下后续进展可期。1)公司云业务快速推进: 21 年末 ARR 达到 2.6 亿,SEP 平台海外已上线 27 家酒店,云 POS 海外上线数 量已超 2000 家,整体平均续费率超 90%。2)二季度以来多个重要酒店集团投标 与测试积极推进,洲际、半岛等 SEP 在国内酒店的持续落地将树立强标杆效应, MSA 协议不断推进。云 POS 持续快速落地,影响力 TOP5 的国际酒店集团中有 4 个已经选用公司产品;半岛等酒店逐渐切换等利好,后续重要订单加速落地可期。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