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听到一种与你相左的意见就发怒,这表明,你已经下意识地感觉到你那种看法没有充分理由。如果某个人硬要说2 2=5,你只会感到怜悯而不是愤怒。

这种怜悯的情感源于什么境界?

我初中时的物理老师每当发生尴尬、不快的时候。她总会嘴角两边上扬一下,作出微笑的表情,然后继续心平气和的说话。

她的这种笑看起来像一种“假笑”,所以,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我以前把这种表情解读为内心不满情绪的一种压制,也夹杂着一种无奈的意味。

后来我试着模仿老师的微笑感受了一下,这种肢体上的刻意微笑给了我内心些许的安宁。

而现在,我又有了新的理解。

当我看见一些小孩做着一些幼稚的游戏,问一些幼稚的问题时,有时候我不自觉的也做出了一种微笑的动作。

我探究了一下我的心理,这种表情不是鄙视、轻视,而是一种理解的包容。

我似乎明白了我的物理老师当时的感受:她觉得学生没有理解她的意思或者没有听懂,她的微笑是一种包容,同时也在思考如何更容易的让我别人理解她所阐述的道理,她每每微笑后,都会继续把我们没有理解的问题,重新讲解。

但是又想了想,包容这个词也不太确切,因为那更像是一种胸怀。

我前几天写了一篇关于“格局”这个主题的文章,格局主要体现于一个人看问题的通透,遇事的不计较,内心的包容。

有格局给人一种认知程度高,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势。

而胸怀的背后是“爱。

不但没有居高临下的那种,而且还会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的行利他之事,因为初心就是为了帮助别人,仅此而已。

所以,大格局需要有智慧,大胸怀需要爱。

如果一个人的意见跟你不同,甚至抨击你的意见,你怎么办?

有格局的人不会与之计较,不会跟与之争辩,因为他们觉得没有义务花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提高对方的认知,而且你好心帮助他,他很可能还不领情,甚至仇视你,所以,有格局的人一般会保持沉默,一笑了之。

而有胸怀的人会跟对方认真解释,单纯想告诉对方正确的道理,即使对方会反感,也依然会本着为了他好的初衷而不厌其烦的讲解。

我一直觉得,一个有能力、有智慧的人不能只是独善其身,要有一种兼爱精神。为了集体、社会、世界更加美好而承担一部分责任。

这样的人需要格局和胸怀。

《道德经》说: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意思是:江海之所以可以成为百谷山川的领导者,因为它善于容纳下所有百谷山川的流水,所以它能成为百谷山川的领导者。

一个人想成就一个伟大的事业,除了需要有格局、智慧,他还要有胸怀,能容得下比他厉害的人,而且能真心去做让自己周围人过得更好的事情,包括比自己好。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体现的不仅是格局,更是一种胸怀。

有格局的胸怀懂得时机的重要性,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事,什么时候不做什么,什么时候做这件事效果会更好,有勇气、有魄力去主动承担责任。

今天是2023年元旦,祝各位在新的一年,通过不断的修行、精进,能够成为一个有格局、有胸怀的人。

形容胸怀和格局的诗句(格局与胸怀)(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