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月的7日,明代珍宝古籍嘉靖年间《永乐大典》誊抄本两册四卷,在法国巴黎以812万欧元合6500万人民币,被一位华人女性拍得,有人会问,《永乐大典》是为何书?不是原本的手抄本都能拍出6500万人民币的价格?原本又去了哪里?请听我细细道来。

不无夸张的说,现阶段流散世界各国的《永乐大典》统统都是笔抄本,这早已是学术界的共识。也就是说,一万一千多册的《永乐大典》原本其实早就消失了。

永乐大典抄本值吗(两册永乐大典抄本)(1)

明朝永乐时期,永乐帝朱棣管理东北,命郑和下西洋,攻占安南,五次征伐漠北边疆。可是我认为他最大的功绩非派千名文臣史官编纂《永乐大典》莫属。五年时间,众人查史料阅古书,呕心沥血终成《永乐大典》。

这部书前至秦代,后达明朝初期,经诗史词,孔孟之道,商农艺技,科技百科,纵横捭阖,无所不包,无所不含。书里存录我国古代各种各样著作资料近万余种,装订成共计11095册,总篇幅近四亿字,称得上中华古代文明上的奇书之一,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珍藏典籍。

永乐大典抄本值吗(两册永乐大典抄本)(2)

只可惜《永乐大典》仅仅为文臣手工抄写,并没有整体刊印,所以原本只此一部,存于深宫供皇帝一人查阅。到明朝万历年间,因嘉靖帝特别喜欢《永乐大典》,遂命人抄写一部誊抄本,原本到是从此以后一枝之栖,不晓得踪影。现阶段仅剩的寂寂数册,皆为嘉靖副本。

当代学者认为,从嘉靖年间以后,原本《永乐大典》藏匿地曾引发多次火灾,此书原本已付之一炬。但是也有质疑的声音,有人认为原本《永乐大典》并没有烧毁,只是藏匿永陵。

明成祖登基之初,为了更好地表明自身的雄才伟略,安排修编了一部超大型“百科辞典”。但编成过后,该书就被不闻不问,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当中。这一部书,便是《永乐大典》。明朝之后,当《永乐大典》重见天日之时,已经是其制书近三百年后的康熙时期。

永乐大典抄本值吗(两册永乐大典抄本)(3)

清朝康熙年间里的一天,内阁文臣徐乾学推开了一间历史悠久的帝王档案室的大门,此处建筑完工于明朝嘉靖年间。与周围建筑显得格格不入,整体用石头堆砌而成,阻燃防水,所以能非常好地珍藏各种皇家史料典藏。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简介、帝王族谱等,就保存在这特殊的“石头档案室”内。

令人诧异的是,他们惊诧的发现,明朝末年至今百余年里一直失踪的《永乐大典》也在这其中。

此处不是什么储藏财宝的银库,兵荒马乱的岁月自然也不被人觊觎,也在意料当中,所以,《永乐大典》在这么多年以来都是完整无缺的。

永乐大典抄本值吗(两册永乐大典抄本)(4)

天灾人祸,《永乐大典》终归没有逃离厄运,二十世纪,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翰林院的《永乐大典》最开始遭到损毁,其中绝大多数多数葬身火海,没有烧毁的则掉落满地。因为《永乐大典》非常结实,一些强盗竟然用《永乐大典》盖成牛棚马圈,垫路修桥。

仅有一小部分,被眼光长远的劫匪带回本国,用以收藏出售,至此《永乐大典》四散各地。

明嘉靖时期突然有一天皇宫起火,嘉靖帝寝食难安,心急如焚,把自己身边的心腹之人都调派到珍藏《永乐大典》文渊阁,从火场抢运《永乐大典》。嘉靖帝彻夜未眠,深夜曾多次下旨,要求确保《永乐大典》完整,否则必当责罚众人。

永乐大典抄本值吗(两册永乐大典抄本)(5)

幸亏施救及时,《永乐大典》并没有损坏,但惴惴不安的嘉靖帝马上决定“重录一部,贮之他所,以防不虞”。火灾过后的第四年秋季,工作量繁重的重录作业正式扬帆起航。重录的《永乐大典》任何方面都与原本别无二致。

此后,《永乐大典》便拥有了原本和手抄本两种版本:永乐原本或称永乐本,明嘉靖副本或称明嘉靖摹本。

可是在八国联军侵华侵入北京时,《永乐大典》也早已丢失大半,虽为摹本,但这些也非常宝贵,且全都统计在册,为什么会丢失这么多本呢?答案很明确,监守自盗。

永乐大典抄本值吗(两册永乐大典抄本)(6)

我认为《永乐大典》本为皇室珍藏的至尊典籍,藏于皇家档案室,平民百姓哪能有机会靠近?摹本从皇宫外流出去,必定是朝中高管监守自盗。但是,每册《永乐大典》高500毫米,宽300毫米,厚100毫米左右,想偷走一两册而不被皇宫守卫发觉,难于上青天!

但是早有专家学者解密,据民国文人缪荃孙猜测,翰林院的高官偷书招数极其精妙。通常在严寒时节进行偷盗,早晨进院时携带夹袄包袱一件,大小如两册《永乐大典》一般无二。

离宫之时,就把棉衣穿在身上,将两册《永乐大典》放入包袱皮里。守卫还以为包袱里是棉衣,每次都给予放行。

永乐大典抄本值吗(两册永乐大典抄本)(7)

其实,这也仅仅只是推断,关于《永乐大典》的前世今生,专家学者其实一直在争论不休,只希望当前流失海外的数册《永乐大典》摹本,早日回归祖国的怀抱。

关于《永乐大典》,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