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全图(清明上河图张择端)(1)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全图(清明上河图张择端)(2)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生卒年不详。幼时至汴梁读书,后专习绘画。在北宋宣和年间(1119年~1125年)为翰林图画院待诏。工界面,尤善画船车、市桥、郭径,自成一家。有《清明上河图》、《西湖争标图》名于世。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全图(清明上河图张择端)(3)

《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早春时节汴河及其两岸的都市风光。全画共分三段:首段写市郊风景,有村落、丛林以及上坟回城的人群。中段描写汴河及其两岸的景观,特别是虹桥附近的漕运、车、船和人群活动。后段描写市区的繁华场面,如茶坊、酒肆、脚店、寺观、公廨等,士农工商,无所不有。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全图(清明上河图张择端)(4)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全图(清明上河图张择端)(5)

然而,一个有趣的现象却引起后世学者的注意,即此图“有驴无马”。为什么画家会忽略了当时最重要的交通工具马呢?一种解释是汴京虽然繁华升平,但此时北方已辽金压境,边塞吃紧,马匹已悉数征军用。这一丝不易察觉的信息,被认为不仅是张择端的绘画忠实于生活的证明,同时也是对时代内在特征的深刻描述。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全图(清明上河图张择端)(6)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全图(清明上河图张择端)(7)

清明,太平盛世的意思;上河,指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图》的画题,即揭示了此图旨在描绘汴京汴河两岸物阜民丰的世俗生活景象,反映汴梁承平时期的高度繁荣。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全图(清明上河图张择端)(8)

画卷内容繁富精谨。卷首从右开端,描绘城郊景色,宁静的田野,稀疏的农家。过了村口小桥,到了汴水河边,绕过茂密的树丛,房舍、店肆渐多。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全图(清明上河图张择端)(9)

官道上的桥马和河中的舟船正在向汴城进发。接着以汴河上的一座规模宏伟的木质拱桥为中心展开画面:一艘巨大的漕船正逆流而上,拉纤的、撑篙的、掌舵的都在用力拼搏,桥上挤满了凭栏俯视的人群,有的抛绳索相助,有的在呐喊鼓劲。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全图(清明上河图张择端)(10)

桥两岸更是店铺林立,人流如织,热闹非凡。这是全图高潮所在,也是最精彩的段落。末段描写汴京城内的繁华,街道平坦宽阔,纵横交错,各种店铺鳞次栉比,买卖兴隆,各色人等摩肩接踵,川流不息,一派承平盛世的景象。作者以长卷的形式,鸟瞰的角度和散点透视法摄取物象,段落节奏分明,结构严整紧凑。画法工细灵活,布局繁简有序,设色清雅淳朴,不愧为流芳百世的名画杰作。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全图(清明上河图张择端)(11)

据统计,全国共绘有七百四十多人(也有人说五百多人、六百多人)包括官吏、士绅、书生、兵丁、农民、船夫、挑贩、货郎、伙计、轿夫、和尚、乞丐,还有卖艺的、说书的、占卜星相的等等,各有身份特征、服饰情态,无不形神毕肖。曹舟过桥一节,人物的神情描绘更是精彩至极。另画有牲畜六十多头、车轿二十多乘、舟船十多艘。而三十多屋宇也是农舍、官府、宅第、茶坊、酒肆、脚店、寺观等,几乎应有尽有。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全图(清明上河图张择端)(12)

《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是极高的,在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早在南宋京城临安,已有画院画家摹作的复制品出售。元明清三代的摹本更多,还有仿作、改作(如《清明易简图》)。

而张择端的原本在南宋末年曾落入奸相贾似道手中。明代奸相严嵩父子为谋得此图,大兴冤狱,株连无辜,终未到手。在清代,此长卷归皇室珍藏。民国初年,为逊帝傅仪盗出关外。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政府花费大力才使其回归国家。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全图(清明上河图张择端)(13)

自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问世后,特别是明清以来,代代不乏追随者。以“清明上河图”为题材的长卷,留存至今者可达数百本之多,而最具代表性的有三本。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全图(清明上河图张择端)(14)

其一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卷(简称宋本),代表了宋代风俗画的最高艺术成就,可以说该本是这类题材的原创本或祖本;其二是明代仇英(款)的《清明上河图》卷(辽宁省博物馆藏),代表了明代苏州一带此类题材的最高艺术水平,对后世具有一定的范本意义;第三本是清代宫廷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五人合绘的《清明上河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馆藏),代表了清代宫廷画家表现这类题材的艺术成就。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全图(清明上河图张择端)(15)

若将这些版本放在一起对照参阅,无论是构图严谨、气息流畅、人物生动、屋舍俨然、舟车设置、设色典雅等,高下立判,后世摹本均无法与宋本比拟。若再以年代之先后与保存之完好角度考量,张择端之《清明上河图》堪称千古绝唱。

《三百丛书》系列--刘传铭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全图(清明上河图张择端)(16)

艺诺网首席文化顾问

著名学者 艺术史论家

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端智库专家院长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

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大学)导师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专辑委员会委员

国家文物出版社《中国经典》主编

百集大型系列人物纪录片《百年巨匠》总撰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