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盗将行》~

几年下来,网易云里黑这首歌的评论数以万计,喜欢这首歌的同样不少。作为一个文科生(虽然学的是社科方向,并不是文学院的),我实在也想说上两句。

关于抄袭的质疑我并不了解,这里不做讨论。我也没有什么乐理知识。我只说说歌词。

首先回应一下,黑这首歌不知所云的评论并不能站住脚。一方面,歌曲的核心功能是审美,涵义清楚只是实现审美的一种方式,并不是必要的要求。古往今来的很多富于美感的作品,从李商隐的《锦瑟》到北岛的《路歌》,都不能用唯一确定的涵义去理解。相反,灵动的思维、跳跃的意象、极其丰富的想象空间 正是这类作品的魅力所在。

另一方面,这首歌确实不知所云吗?事实上在我看来,和刚刚举的例子相比,《盗将行》基本上有相对确定的意思。

要理解它的意思,我们首先得弄明白:《盗将行》实现审美效果的核心方法并不是叙事,而是写人,或者“塑造典型形象”。整首歌的叙事部分是服务于塑造人物的目的而存在、展开的,因此没有严格地按照时间顺序、情节顺序推进,进而导致了其不太好理解。其次,作者很努力地希望在遣词造句上推陈出新。推陈出新的效果好不好暂且不论,但至少当我们遇到比较眼生的词句时,应该停下来想一想。

“劫过九重城关”到“乘擦肩把裙掀”绕过迂回拖沓的人物介绍,直接描写人物的举止动作神态,把一个生动的形象推到听者眼前。这种手法并不少见。李白渲染秦始皇的雄才大略,也没有说他金城千里、甲兵百万,而是用“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直击描写对象,把睥睨四海的英伟形象推出来。那么姬宵在这里推了一个怎样的形象呢?御马过关是典型的侠士形象,掀人裙摆的确不雅,但作者的本意应该是狂放不羁、潇洒自在。这里的女子和后文的“你”应该是同一人,那么此处“掀裙摆”应该也交代了两人的初遇。“踏遍三江六岸”到“问卧龙几两钱”虽然后半段进入副歌,但总体意思是一致的:交代大盗的生活。“三江六岸”是漂泊,“借刀光做船帆”“与虎谋早餐”是危险,“露水浸透短衫”“枕风宿雪”是艰辛。少见金银财宝,所得竟寒酸到渔线的程度。但大盗依然“睥睨四野”,俨然笑傲生活苦难,豪气长存的形象。而作者选用的“钓叟”“卧龙”则暗示了大盗的志向。在中国古诗文中,这两个词的指向相当确定。“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钓叟指姜子牙;“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卧龙指诸葛亮,两人都原为布衣隐士,后来风云际会,成就一番功业。可以想象,如果大盗也是胸怀大志之人,当他看到了“关外横尸遍野”的惨状,会有何决心。你可能会说作者并没有把钓叟、卧龙与大盗的志向联系在一起。但作为艺术作品而非学术论文,并不需要如此直白的交代。这两个意象出现就够了。如果没有这层暗示,那么这两个意象反而显得不伦不类,莫名其妙。

“蜀中大雨连绵”到“撞乱了我心弦”这几句跳跃性很大。“蜀中大雨连绵”应该是渲染凄冷气氛,顺便和下一句的惨状对比。如果前文都是对大盗形象的直接刻画和对后文叙事的铺垫,那么从“关外横尸遍野”开始,时间线和叙事真正出现了。这句话意义很明确:战争爆发了。后两句突然跳到抒情,写大盗对女子的情愫。我感觉作者想要通过反差来增强张力,对比世事惨烈与情感美好。同时联系上文大盗志向的内容,应该能够推知大盗对女子的痴情和投身战争、拯救危局的感情的矛盾。我个人认为这里的交代是不够成功的:跳跃性太强,留白太多,涵义很容易让人疑惑。而“你的笑像一条恶犬”我个人感觉是不错的。因为我自己想到心上人而心动不已时,也能感到这种情感的突然、强烈、可爱得蛮不讲理。从评论区来看,大家对这句话诟病还是不少的,如此看来这句话到底能否有效地与听者共情是存疑的。但是无论如何我愿意看到新表达的出现:风花雪月诗书酒剑雨雪雷烟这类意象当然很常见,很能引起我们的共情,但确实已经用烂了,显得俗套陈旧。盛世的中国当然应该以泱泱大风呼唤拓路开新的探索。探索不成功甚至失败是常见的、正常的,但媚俗守旧依我看更不能接受。

“谈花饮月赋闲”到“铁甲寒意凛冽”我觉得非常之妙。前两句交代大盗与女子美好幸福的生活,回应了开头对两人相遇的铺垫。这里看上去大盗选择了隐居的幸福生活,不问天下动乱。但接下来话锋突转:原来这只是一场梦,而现实是“铁甲寒意凛冽”。仔细品味的话,这两句给人的震撼和感动非常强烈。“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大盗的选择不言而喻了。寥寥数笔,大盗与女子的幸福生活、舍家卫国的艰难抉择、战争的艰辛痛苦跃然纸上,简洁而富有感染力。后面四句涵义也很丰富:“夙愿”毫无疑问是还家与女子幸福生活,但明明离家乡一箭之隔,为何有家难回?如此看来,战事严峻至极,敌人已经深入内地,战火已经不只在关外肆虐。而在此时突然传来“浅唱弄弦”之声,正如“四面楚歌”的凄苦。卫国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痛苦可想而知。

副歌第一段是重复,也可以看作大盗对往日生活的回忆。第二段副歌前两句气魄非凡。从下文来看,“风烟万里如衔”显然不同于“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的残酷,而应该指的是战争出现转机,王师大规模反击,追亡逐北,将侵略者驱逐万里。“掷群雄下酒宴”是全歌最具力量和气势的一句。“掷”应该是“抛下”;“群雄下酒宴”描绘的应该是卫国战争英雄的庆功宴:大盗“谢绝策勋十二转(《木兰词》)”,对得胜后奢侈放纵的庆功宴毫不在乎,却只想着“为你窃玉簪”,和心上人幸福快乐地生活。毫无疑问,大盗在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最终放弃荣华富贵,回乡“吃汤面”,“笑看窗边飞雪”,极富画面感,洋溢着平凡安逸、富有诗意的幸福感。但与之鲜明对照的是最后两句无限的凄凉、遗憾。明珠虽贵,却已经无人可以佩戴,只堪打鸟。枇杷树的涵义见《项脊轩志》,“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女子的死因留白了,给听者想象。但大盗生活的无限孤独遗憾和他笑看非雪、大口吃面的那份无奈的潇洒形成的张力,却极其动人。

总的来讲,虽然歌词表达比较隐晦,但实际上全歌的含义相当清楚,在主干情节上基本没有不明确、值得探讨的地方。但相比于作品质量本身,更让我担忧的是评论区的态度。很少有人愿意静下心来去思考作者的意思,甚至作品中最基本的一些文化常识,评论区有所了解的人也寥寥无几。这个作品很精致,看得出姬宵的思考和用心。它当然不是完美的,是可以批评的,但如果大多数评论者没有对自己不欣赏的美包容的气度,不完美之处宽容的风度,甚至艺术作品尊重的态度,乃至解读艺术作品的耐心,竟然连最基本的文化常识都是欠缺的,那未免就可悲了。

盗将行浅语(说说盗将行)(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