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在从自己的角度,去观察世界、行走世界。
每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与判断,都会有一套自己的标准。
项羽有项羽的看法,韩信有韩信的看法、刘邦有刘邦的看法,老子有老子的看法、曹操有曹操的看法、张良有张良的看法。
所有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标准与办法,去观察世界、行走世界。有的以道德为标准观察世界,有的以仁义、有的以礼法、有的以智慧、还有的以信念、本能,去观察和行走世界。
这就是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其中最高深的莫过于“以道观世界、以道行世界”。
要想做到“以道观行世界”,就必须要明白,什么是道?什么是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
白马非马,是道非道。
马是一个综合性名词,白马、黑马、棕马、红马都是马。马却不是专指白马。所以白马非马。马是一种整体性认知。白马、黑马是专指,是局部性认知。
所以“道可道,非常道”。世间的道有千千万,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道,但都不是常道。
道与常道的关系,就像白马与马的关系。
白马非马,是道非道。前一个“道”是指每一个人独有的道,后一个“道”是常道。就像白马非马。
什么是常道?常道就是全面的道、整体性的道。马就是最全面、最整体的名词,它可以代表所有的马。
什么是道?道与道德仁义礼智信有什么关系?
道就是道理,就是最正确的道理、最全面的道理。它往往就只是一句话而已。
比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一句话就是一条道、一条全面的道。很多人都知道它,但是怎么理解它、怎么运用它,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世界已经发展几千年,很多“道”都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但是你不理解它、不会运用它,不懂得怎么抱持它,又有什么用。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是一条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也是一条道;“小国寡民”也是一条强国之道。关键只在于你怎么理解它、怎么运用它。
有全面的道,就有片面的道;有整体的道,就有局部的道;有战略层面的道,就有战术层面的道。
道德仁义礼智信便是这样的道。只有道是全面的,德还勉强算是,仁义就比较片面,智慧、信念、本能等,往往都已经完全偏向于某一点、某一个方向。
道德仁义礼智信,它们都是道,也都属于道。所差别的只是有的比较全面,有的比较片面。就像白马非马,是道非道。
其实,“道”就在我们身边,它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只是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它而已。还没有把它当作道义。
什么是道?什么是常道?
道,往往只是一句话而已,关键只在于你怎么理解它、怎么利用它。
白马非马,是道非道。是谓常道。大道无形,大道既是常道。
我们很多人都正在运用着残缺不全的道、片面的道,不管你知不知道。
你所抱持的观念与人生准则就是你的道,就是你正在运用的道。它们往往是残缺不全的。
如果你抱持的观念是比较全面的,那么恭喜你,你可能会比较幸运,你的人生也会比较顺遂。
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在以道观世界、以道行世界。只是每一个人的道都不相同,每一个人对道的理解程度不同、运用程度也不同。
你的人生如果能得到过来人的一两句点拨,你可能就能豁然贯通。这就是道在起作用。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丢失“礼法”全面发展的观念之后,大家在社会立足就只能各凭智慧、各凭智谋、各凭手段。秦汉时代不就是智谋频出、智计百出的时期吗?尤其是三国时期。
当智慧、智谋也丢失,社会的发展就只能各凭信念、各凭抱负与自信。
当信念、自信也丢失,大家就只能各凭自身趋利避害的生命体本能反应,去观察世界、行走世间。
这就是人类思想认知的八大层次:道德仁义礼智信,另加趋利避害的生命体本能。它们对“道”的全面运用,是逐次递减的。
你也可以把它们全部叫作“以道观世界、以道行世界”,只是有的全面,有的片面。只是要明白:“白马非马,是道非道”。
所以,道德仁义礼智信,不是很多人所理解的,用来束缚人们现实行为的道德标准,而是人们用来观察世界、行走世界的七大思想认知境界。
世间万事万物皆是道,它们也皆有道。所以我们才会以道观世界、以道行世界。只是人们对万事万物、对道的理解与认知千差万别五花八门,根据对客观事物的反应程度不同,可以把道划分为七个层次:道德仁义礼智信。
它们都是“道”,但又“是道非道”,就像“白马非马”。白马只能代表白马,代表不了所有的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