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算是一个比较懒的父亲,别人家的爸爸陪儿子睡觉都是讲故事,笔者却是掏出手机播放评书,好家伙,一部《三国演义》听了半年多才听到司马师死了,现在儿子基本上养成了一个习惯,上床时只用说三个字就行:“袁阔成”。

袁阔成讲过啥评书(评书四大家之首)(1)

一部评书《三国演义》从笔者父亲开始听,现在听到第三代了,这就是评书艺术的魅力,也是袁阔成先生的神迹。

现在一说起评书来,大家总是喜欢提“评书四大家”,袁阔成、单田芳、刘兰芳和田连元,甚至还有人用相声的“帅卖怪坏”给四位做了分类,袁阔成“帅”,刘兰芳“卖”,单田芳“怪”,田连元“坏”,确实有点儿那个意思。

四位评书大家在艺术上各有千秋,粉丝数量也非常多,但要说起来四位当中谁是魁首,那必然是袁阔成先生了,这一点不光是笔者这么认为,很多人甚至包括评书行业内部人,甚至是刘兰芳田连元他们也这么认为。笔者认为,这个说法是有根据的,具体原因如下:

袁阔成讲过啥评书(评书四大家之首)(2)

一、 辈分高,门户正

从评书行业的门户上看,严格来说,单田芳和田连元都应该属于西河大鼓门艺人,他们并不是传统评书行出身,而且两人都属于袁阔成的师侄辈。

刘兰芳是东北大鼓门出身改说评书,虽然按照笔者考证,刘兰芳拜师的师父孙慧文也有传统评书门户,并且刘兰芳如果从孙慧文的评书门论的话还能算是袁阔成同辈,但刘兰芳一直是自认比袁阔成低一辈。

袁阔成属于评书行业第九代艺人,和连丽如的父亲连阔如、刘立福的父亲刘健英以及李鑫荃的师父段兴云同辈。

袁家从袁阔成爷爷袁蔼堂起就是传统评书门艺人,两位伯伯袁杰亭和袁杰英以及父亲袁杰武在北京城号称评书界“袁氏三杰”。袁阔成是家传的技艺,从小就跟着父亲满北京城书场转接受熏陶,后又拜师金杰立,问艺于陈士和。因此袁阔成属于评书界里的名门正派,评书界在艺术上能与之比肩的只有陈士和、刘健英和刘立福的陈派《聊斋》。

袁阔成讲过啥评书(评书四大家之首)(3)

二、 袁阔成的评书博采众长

袁氏三杰的评书风格和特点本来就各有不同,袁杰亭的评书稳重大气,袁杰英的评书潇洒幽默,袁杰武的评书规矩瓷实。尤其是袁杰英,他在北京城名气很大,被书座们称为“评书行的梅兰芳”(也有一说是袁杰亭)

袁阔成的评书可谓袁家评书集大成者,家传的《五女七贞》对他来说已经不够展现实力,在经过师父金杰立和陈士和的指点之后袁阔成18岁就在东北书场上一炮而红。

袁阔成的评书用单田芳的话说就是“干净”,没有零碎的嗯、啊的停顿,一段评书一气呵成没有卡顿,每个字落下来就可以印刷出版。这种功夫真不是每个评书人想学能学得来的,这不仅有天赋还得有后天的汗水和心中的热爱。

袁阔成讲过啥评书(评书四大家之首)(4)

三、 锐意改革的先行者

评书界虽然是相声界的老大哥,但可能还是由于地位高年头远,行业改革要比相声界晚了很多而且困难重重,这也是评书这门艺术的特殊性决定的。毕竟很多评书老艺人一般是一辈子只说一部书,突然改革说新书自然很难转过弯来,还闹出了《济公传》改名《革命僧人》的笑话。尤其是在1953年和1962年两次评书“说新书”改革更是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震荡。

而袁阔成则不仅没有这样的问题,相反他早在1948年东北刚解放时就带头说起了《小二黑结婚》,首开说新书的先河。要知道袁家是行业闻名的评书世家,他的带头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袁阔成讲过啥评书(评书四大家之首)(5)

1958年袁阔成又第一个抛开评书行业用了几百年的场面桌,把坐着说书改成了站着表演,他将长衫换成中山装和皮鞋,引领了整个行业的变革。

袁阔成对评书行业的改革和带动之功劳,堪比相声界的侯宝林,他的二伯被人称为评书界的梅兰芳,袁阔成堪称评书界的侯宝林。

袁阔成讲过啥评书(评书四大家之首)(6)

四、 与时俱进的弄潮者

在整个评书行业都在纠结说新书还是坚持说老书时,袁阔成的新书一部接着一部,听他的新书几乎就是一部中国革命史,从《二五长征》到《烈火金钢》《吕梁英雄》再到《暴风骤雨》《林海雪原》,袁阔成的新书不仅能够实现高台教化历史普及,还能吸引观众。比如他著名的《肖飞买药》,他能将每一个人物从肖飞到汉奸再到日本兵的动作表情演绎得惟妙惟肖,一分钟不到就能让你听进去,这就是本事。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刘兰芳、单田芳和田连元的袍带书短打书重出江湖,袁阔成在1981年录制了长篇365讲的《三国演义》,这成了中国评书历史上的一座丰碑。

袁阔成让人惊讶的是他虽然贵为评书高门大户的世家,但他从来不排斥新鲜事物,在世纪之交时他甚至接受证券行业期刊的邀请录制了《散户兵法》,所谓大师必定是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袁阔成以行业领军者之尊勇敢尝试新鲜事物,甚至能够去做普及儿童评书的工作,从此角度看,称其为一代宗师行业泰斗当是无可争议。

袁阔成讲过啥评书(评书四大家之首)(7)

五、 低调做事谦逊为人

姜昆和单田芳都曾劝袁阔成应该办几次评书专场,不论从哪方面讲他都是评书行业最应该办专场的人,以他的艺术风格来说,大舞台也更适合他的表演,但袁阔成总是婉拒各方的好意。他曾经表示过,不愿意办的原因还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评书艺术依然不满意。

这可能也是袁阔成始终不正式收徒的原因之一,一颗对评书的热爱和敬畏的心贯穿了他的一生。

袁阔成讲过啥评书(评书四大家之首)(8)

综上,不论从人品修为、艺术水准、行业贡献、师承门户等各方面讲,袁阔成足以配得上评书行业泰山北斗之名,“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并不算夸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