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西游记》第一回讲到,一个夏日,花果山的众猴在涧水里玩耍,逆流而上,发现了瀑布水帘,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孙悟空从纷杂的树丛中跳了出来,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孙悟空过了水帘以后,发现有一座铁板桥,过了桥有一个石房,房中间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灶台里火还未灭,桌子边的盛酒器里还有饭渣,显然有人在这里刚刚吃完饭喝完酒。
孙悟空依靠完回无伤地的新发现,被众猴尊为了猴王。
关于铁板桥和石房的来历,有两个可能:旧的或者是新建的。大多数人都有个直觉,是旧的,以前的猴子太笨或者胆小,没有被以前的猴子发现而已。但我认为是新建的,而且是专门为孙悟空所建的,有着重大的目的,孙悟空能当上猴王是有人在背后操纵,理由如下:
第一、为什么以前花果山的猴群没有猴王?大家都知道,有猴群必定有猴王,而且争夺猴王的过程需要激烈的打斗。花果山的猴王位置一直空着,就是在等待孙悟空的出世,是为孙悟空预留着的,而且孙悟空的猴王位置不是靠与别的公猴打斗得来的,而是靠为猴群谋福利、靠推举得来的,反映了以德服人、反战和平、和谐社会的道教思想。
第二、从石房的装饰和前人的行为艺术看是典型的道教色彩,福地、洞天、饮酒都是道教语言和行为,有人想把孙悟空和猴子们潜移默化为纯粹的道教徒。
第三、从石房的面积看,可以看出是专为猴群打造的。孙悟空介绍石房的情况说:“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目的就是让孙悟空和猴子摆脱野生状态,向人类进化,因为任何动物想要羽化成仙,能变成人形是必要条件。
第三、修建铁板桥的重大意义。铁在古代是国家的稀缺战略物资,国家是严加控制的,在一个没人烟的岛上修建一个需要大量铁的铁板桥,是没有经济效益的,需要有雄厚的财力,没有政府的力量支持是不可能修建的,用意也仅是让猴子感受到人类文明的氛围,联想到从挖矿、炼铁、造兵器、用具的一系列过程,加速让猴子进化到人类的进程。
从后来大大小小的猴子都能搬进石房的过程看,越过水帘并不难,以前的猴子为什么不知道呢?第一个可能是以前的猴子固步自封、脑袋愚笨,没猴想到要越过去看看究竟。
第二个可能是有人创造条件要让孙悟空当猴王,从客观的结果看,找到了这样一个福地洞天,为孙悟空积累了巨大的声望,让众猴子佩服得五体投地,甘愿受孙悟空的领导,是有人不惜血本打造让孙悟空顺利当王的条件。至于谁是孙悟空的造王者?谁建造了铁板桥和石房?
《西游记》第一回的两首诗已说得很明白:
第一首诗是写在孙悟空自荐想越过水帘后,
今日芳名显,
时来大运通;
有缘居此地,
王遣入仙宫。
讲孙悟空居住在花果山是缘份,入水帘洞是某个王派遣的。
第二首诗是写在孙悟空刚当上美猴王后,
三阳交 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
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
这首诗说明培养孙悟空的目的是“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是前面说的某个王借孙悟空的名姓,来完成完大道、配丹成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为了说明道教可以让猴子都能变成长生不老的得道神仙,何况是真正的人呢?最终的目的就是让道教发扬光大、击败其它竞争对手。
为什么要不惜血本建设花果山、水帘洞?为什么要扶持孙悟空?就是因为花果山是“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是道教圣地,然而连这个圣地早就被其它宗教渗透了,早就不是个纯粹的道教圣地了,说明道教衰落了,道教领导人一筹莫展,正好一个纯正道教血统的猴子孙悟空出生了,在还没有受到其他宗教污染的时候,道教领导人就迫不及待地培养起了孙悟空。至于这个道教领导人被吴承恩称为王的是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1、具有政府背景
2、财力、物力、人力雄厚
3、功力无边,建造这么大的工程,速度之快、无声无息,整个花果山的动物都没发觉
这个王就是:玉皇上帝。
联想到以后玉皇上帝对待孙悟空的态度,只能用“溺爱”两个字可以形容:孙悟空不愿意只当个弼马温,他就封孙悟空当齐天大圣;难道他不知道孙悟空最爱吃桃子吗?但为了让孙悟空能长生不老,他偏偏让孙悟空看蟠桃园,最好的蟠桃他也想让孙悟空吃。
但后来孙悟空野心膨胀,想夺他的玉皇上帝的位置,玉皇上帝忍无可忍,但整个道教界都不忍心对孙悟空下狠手,不得不让佛教来压抑孙悟空的野心,孙悟空最后变成了佛教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