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设|人情练达即文章

革去官职不拒功名(人情练达即文章)(1)

王长伟老师的又一部新作《诗说红楼梦》,即将和广大文学爱好者见面了。我作为王老师的学生,有幸先睹为快,并且感触良多。

该书内容分为几个版块,有对红楼梦人物性格的剖析和评价,有对一代伟人丰功伟绩的歌颂,有对抗击疫情的人和事的讴歌,有对一年四季风雨雪霜的描写,有对人生春华秋实的感慨,全部用诗词的形式展示,新颖独特,大家看后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王老师说过,《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巨著,是具有历史深度和卓越艺术成就的不朽杰作,不仅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也是世界文学之林的一颗璀璨明珠。王老师在年轻的时候就把该书中的章节故事记得滚瓜烂熟。“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说没人能理解,而王老师就能解释得清清楚楚。当代红学家周汝昌教授曾经说过:“要想了解中国古代文学,那就一定要读了《红楼梦》,读懂了《红楼梦》,也就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学。”王老师认为,《红楼梦》和梦有不解之缘,以梦为链条,贯穿整个脉络,把人世间的庸俗与理想世界的奇幻相结合。人生一世,如虚幻魔境,梦醒之时,万物皆空,终成一梦。真是“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王老师将《红楼梦》中宁荣贾府及姻娅、仆人、皇室人物、封爵人物、官吏、社会人物、外国人约975人作以归类,对十二金钗、十二付册、十二丫环、十二家人、十二儿、十二官、七尼、七彩、四春、 四宝、四薛、四王、四尤,四草、四玉、四文、四代辈、四清客、四无辜、四小厮、四小儿、四婆子、四情友、四壮客、四烈婢、四宦官、四珍宝、一主三仆、文房四宝、潇湘馆、稻香村等作诗350多首,描述了贾府与荣、宁二府之间,父子、兄弟、妻妾、主仆,以及与史、王、薛府之间,在婚姻、道德、文化、教育、财产等各方面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这里面有对立阶级的压迫与抗争,也有统治阶级内部的钳制与叛逆;有家族之间的倾轧、骨肉之间的陷害,也有豪强之间的掠夺、走卒之间的诱骗。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揭示出封建社会制度崩溃和灭亡的历史趋势。

革去官职不拒功名(人情练达即文章)(2)

王老师创作的“诗说红楼梦”组诗,把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追求完美的贾宝玉,风风火火的王熙凤,心胸宽广的薛宝钗等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无论是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都能体现出优雅脱俗的诗人气质。读后有“问谁幻入华胥境,千古风流造业人”的感想,把这么多的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彰显出王老师已经达到了“世事洞明皆学问”的境界。

在创作世纪伟人毛泽东这个篇章,王老师连续数天观看有关历史题材的电视剧、电影和毛泽东年谱,把毛泽东在青年时期拯救民族的远大志向,浩然壮气和战略定力的进取精神,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开国气象,抗美援朝初战告捷的欢喜之情,以及新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都以七言诗的形式展现出来。

王老师按照时间顺序,从一轮红日出韶山开始,经过启蒙、当兵、新民学会、湘江评论、成立共产主义小组、与杨开慧结婚、韶山农民夜校、参加全国第一次党代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三湾改编、井冈山、七溪岭大捷、黄洋界、古田会议决议、五次反围剿、血染湘江、转兵贵州、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过草地、和红四方面军会师、攻打腊子口、瓦窑堡、延安整风、上党战役、转战陕北、千里跃进大别山、小河村会议、石家庄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建国大典、席卷大西南、解放成都、抗美援朝、三反五反、合作化、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各个时期,把伟人毛泽东领导的新一届集体的民族情怀、政治情怀、人民情怀做了阐述。赞颂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开国精神。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为人民着想,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关心人民疾苦,这样的政府才能经受住历史的考验,长盛不衰,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我们缅怀伟人毛泽东,是他领导全国人民结束了旧中国饱受欺辱的历史,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让人民真正成为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开创了中国近代以来崭新的时代。毛泽东的伟人魅力鼓舞了一个时代人,也激励着后人自强不息,实现祖国复兴,圆好中国梦。我认为这种精神,能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这种怀念,能历经时代风雨,更臻醇厚。

作为文学体裁的词,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定型于中晚唐,鼎盛于宋代,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给它们起了名字就是词牌。我国流传下来的词牌有1900多个,比较常用的词牌如沁园春、西江月、如梦令、忆秦娥、长相思、渔歌子、虞美人、清平乐、采桑子、菩萨蛮、醉花阴、浣溪沙、临江仙、水调歌头、渔家傲、鹊桥仙、点绛唇、相见欢、捣练子等等,该书收录王老师填的词牌有300多个。

“新冠病毒,妖风毒雾侵入大地。党领导人民共战斗,抗大疫。让清风花香覆大地,新冠泣”。这是王老师在抗疫篇章中的“满江红·战大疫”的词句。2020年新春佳节,是万家团圆共度欢乐的日子,也是家人和友人欢聚的时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夺走了我们的自由生活,也打乱了王老师的外出计划。“少一次聚会,病毒就会少一次传播机会”,“待在家里,就是对抗击疫情的贡献”,成了他的口头禅。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不外出,就是对他人和自己最大的关爱,就是给白衣战士等“逆行”人员少添一些麻烦,就是给坚守在第一线的社区志愿者多一些鼓励和尊重。

在别人“宅”家陪伴亲人,享受幸福温馨时刻,而王老师在充电学习,过着别样的“宅年”。当在电视新闻上看到全国军民同心协力抗击疫情,他就用手中的笔这个特殊的方式,为抗击疫情助力加油, “春风习习,细雨霏霏,全国军民抗大疫。英雄无数,人民同心,向党旗宣誓。军号响,巾帼是第一。”一路向前,风雨无阻,病毒终于向人们低头了,抗疫的春天到来了, 胜利的号角响彻神州,山花开得依旧烂漫。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王老师把反映一年节气变化的170多首诗,浓缩在四季歌篇章中。看水,听风,听雨,情境如诗,让人感觉心旷神怡。看着青山绿水,心有一种豁达,心有一种坦荡。人生旅途,能丰富人生感悟,寄托对祖国壮美山河的深情眷恋,抒发自己跋山涉水的雅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闲识得东风面,沾衣欲湿杏花雨”。 读了王老师的田园四季诗,感觉到了春天的明媚,夏天的火热,秋天的豪迈,冬天的严峻,把五光十色的缤纷镌刻在生命的年轮里。

革去官职不拒功名(人情练达即文章)(3)

时光如流水,岁月在唱歌,我们走过了人生岁月,经历了春夏秋冬,如同品尝窖藏多年的老酒,飘然而醉。每当读起王老师的诗词,感觉是那么的亲切,那么令人的陶醉,犹如一帘幽梦,带我飘舞在山川,行走于林荫树林间,寻找那妩媚繁华的盛景。山谷中的清泉,流入我的心田,滋润着我的心窝。

捧书诗书气自华,读罢春,又看夏,过了秋,就和冬天来牵手。在王老师的田园诗里,品味到了文人烹雪煮茶的风雅,体验到了农民瑞雪丰年的喜悦。“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四季的年轮始于春终于冬,在岁月的旅行中,冬的语言朴实简练,毫无雕饰,犹如一位睿智的诗人书写着岁月厚重的篇章。读了王老师的诗后,我更喜欢冬天,因为它是回收的季节,一切都还原了本色。山变得内敛,伟岸和高大;水躲在冰下,平淡而润泽;树木花草更注重内心的沉淀,期待着再次生发。人也摒去了旧日的繁华喧嚣,开始沉淀和丰盈自己。

感受冬天,我们的内心洁净而安宁;感受冬天,我们更加珍惜每一个飘雪的黄昏;灯下静读的长夜,炉火旁融化的亲情;感受冬天,回味过去的艰辛,让我们充满感动、自信与坚强,永葆迷人的魅力。冬季到此,春天马上就会如约而至,山花烂漫就在眼前。

王老师的诗词,每一首,每一句,都如号角,如战鼓。号角声声振人心,战鼓隆隆催人进,读后意气风发,真真实实地享受到了一道文化大餐。正如好友丁国喜所写的感言诗一样,我们心中的王老师是:“炼就识人慧眼,处事厚德和谦。聪颖睿智博才,功底敦厚匪浅。励志畅游学海,无畏苦登书山。集学储宝致用,为人师表共赞。”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王老师是“诗词歌赋彰显,下笔如神明练。内蕴大师气质,外展学者风范。求索不倦为本,执著刚毅不减。年逾七旬志高,是我辈学习典范”。

革去官职不拒功名(人情练达即文章)(4)

王老师把文学著作推荐给同事、朋友,把文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自己甘为陪衬的绿叶,桃李遍布在社会各个角落。在此,大家都有一个愿望,那就是祝王老师“福如东海精神好,寿比南山幸福多,宝刀不老春常在,铁树开花结硕果”!我们也以昂扬的姿态,踏着诗词的步伐,唱起歌赋的旋律,去迎接美好的新时代,去拥抱美好的春天,这正是:

人间三月好风光,冬去春来百花香。

小桥流水歌盈盈,大江东去浪汤汤。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讴歌时代勤奋进,诗词歌赋韵味长。

作者介绍

革去官职不拒功名(人情练达即文章)(5)

革去官职不拒功名(人情练达即文章)(6)

李建设,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河南省老年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文艺界》执行主编,《智泉流韵》文学平台主编,《叶县史蕴》《澧水》编委。作品散见于平顶山《鹰城炎黄》《鹰城》《鹰城企业家》《平顶山地域文化》和《叶县史蕴》《澧水》《东方文学》等期刊。出版有《夏李关帝情》《澧岸听风》等文集。部分文章收入河南省老干部局《为河南现代化建设点赞征文选编》、叶县县委宣传部《沃土》和叶县文化局创作室《年度作品集》,有少量作品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