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按照通透的本义,从心理学角度形容一个人通透的状态,这种状态是指:个体允许并接纳各种不同的声音,内在和外在和谐一致,内心无冲突。

在一篇推送文里看到一名企业高管放弃高薪,返朴回寺庙,每天打坐冥想,有人在下面留言:在历经人世沧桑后,他终于活得通透了。很多人在下方纷纷留言点赞。

通透是一种什么感觉?大多数人认为,就是像这名企业高管一样无欲无求。在我们的认知里,那些得道的高僧,指点人生的智者,归真的隐士……

凡是不为世俗所牵绊,不为名利所累的人都是活得通透,这种通透是我们等凡人难以企及、高山仰止的境界。

活得太通透是一件不浪漫的事(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1)

从心理学视角来说,“通透“其实没有那么高深玄妙。通透的本义是指没有阻碍,阳光和空气能够穿透过去。

那么按照通透的本义,从心理学角度形容一个人通透的状态,这种状态是指:个体允许并接纳各种不同的声音,内在和外在和谐一致,内心无冲突。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也是指的这个意思。老人摔倒在地,作为路人的你,扶还是不扶。在你去做这个选择题时,你的内心就已经有了冲突。”扶“,有可能遭遇讹诈;”不扶”,老人惨倒,良知受煎熬。这两种声音,此低彼涨,相互搏斗。

阳明学说认为:认识事物的道理和外在呈现的行为应当是一致的。即知而行,有向善的内心,即有从善的行为。老人摔倒在地,在王阳明那里,做选择题?那是不存在的。必须是毫不犹豫地填空题,直接上前将老人扶起。

这便是内心无冲突,内外和谐统一。

活得太通透是一件不浪漫的事(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2)

”通透”也并不是无所欲望,无所需求,人在这世上活着,是社会是关系的存在,一定会有各种声音渗透冲击着他的内心。即便是修行的高僧,也不例外。

高僧为什么修行?他也是希望能摆脱心内的嘈杂,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状态。这即是他的愿景需求。

通透的人是无畏无惧这些声音抵达他耳边的,对待这些声音,他的反应是“让它淡淡地来,让它好好地去”,全然接纳各种不同的声音。

但不会让这些声音扰乱他的心智,消耗他的能量,一个内心笃定而丰盈的人,是完全会hold住这些不同的声音。

活得太通透是一件不浪漫的事(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3)

如果一个人“通透”了,他会怎么对待周遭的人和事?

在我这里,答案是唯一的,那就是“深刻且深情”地注视着这个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