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最后一句话是为而不争(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1)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道德经》新解”之三十九,萝卜/摄影

义简:

本章老子在讲0与1,以及有无相生。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全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

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

故致数舆无舆。

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道德经》新解” 之三十九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

在后面《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提到“道生一,一生二……”云云。这里的“一者”是“提前”说了。其实所谓“一”,笔者认为大而无形,或其大至大的“道”,变化出万事万物的“一”,也就是各种各样的事物与事务,而各种事物或事务……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各自运行。所以,天自然而然做好天的事情,就“风轻云淡”了,地做好地该做的,就安宁了,神明做好他们的工作,就灵光了,谷物好好生长就会充盈后结果实,万物各自生长,生生不息,而王侯们各司其职,顺道而行的话,天下就治理好了。物各尽其用,事各归其务,有所成。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而,天、地、神、谷、万物、王侯等等不能守一顺道,或说,事物将消灭,事务将结束时

,天地无宁日,神灵不应验,万物消亡,王侯权将无以为继。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

所以懂得有无相生,高低贵贱对立又统一的明道之士,深知贱下是高贵的基石,实为一体,无法分割。所以,古时,王侯们都自称是什么“孤”、“寡”、“不榖”的,比“屌丝”的称谓还“惨”——为什么?难道是他们不知道自己比别人很大程度上“金贵”些吗,当然知道,但他们更知道,这“金贵”的基础是“卑贱”,所以这种称呼,能谦虚着让他们更位尊些。而也只有“少数人”才乐于和敢于“领取”这些“贱名”吧,虽说这些“少数派”,命可非常不贱!

“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有说是“乘车”的,有说是“大众”的,有说是通“与”的繁体“與”等等,各种解读。笔者认为,其实都不太重要,不论车子是“至乘不乘”还是“群众无众”还是什么解释,以及后面“不欲”珍贵如玉石,坚实如石头……等解读,都是在形容一种有与无的相互印证,“有”来衬托“无”也很珍贵,“无”来给“有”背书“有”的价值。总之,只要从人(我们活人)的角度看,0与1,无与有,同等重要,同时重要。

蹶:(读“爵”音)

汉朝许慎的《说文解字》:“僵也”。

中华书局《王力古汉语字典》:《孟子》《淮南子》《史记》,跌倒。

榖:(读“谷”音)

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1,《荀子》,俸禄2,《诗经》,养活3,《诗经》,好,善

舆:(读“鱼”音)

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1,《潜夫论》,车厢2,《三国志》,车3,《左传》,众,众人的

琭:(读“路”音)

中华书局《王力古汉语字典》:“琭琭”,《老子》《文子》,珍贵。

珞:(读“落”音)

中华书局《王力古汉语字典》:“珞珞”,《老子》《后汉书》《晏子春秋》,石头坚硬的样子。

结语:

我们常常会感觉老子他老人家说话啰嗦或含糊,但当笔者在自己解读道德经时才发现,老子一直在无所不用其极的尝试,用语言这个“狭隘”的工具来描绘这个宏大的“事物”……揣摩这无边无沿又近在身边的“道”……怎样才算合适的表达出来……还是表达不出来!?……谁知道。

2020年9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