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浪漫主义诗人爱伦坡说: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弹丸之地的希腊文明却影响了亚非欧三大洲人民,不得不说其独特的文化魅力的确让人叹服。而在众多先进领域中,希腊的哲学则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希腊的自然哲学自成一派,其众多代表中最有名人物的之一就有亚里士多德,当然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大帝的师傅。一位崇尚民主的大哲学家教育出一位热爱战争的军事家,二人之间究竟有怎样的渊源?且听我慢慢道来。

“百科全书式”的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文明各项领域的集大成者,物理,医学,逻辑,心理……凡当时希腊文明已经开始研究的东西他都有涉猎,凡他涉猎的领域都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之所以人们都称呼他为哲学家,只是因为他在哲学方面成就最高。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希腊自然哲学在他手上发展到最辉煌,但也在手上走向终结。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及评价(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是师徒关系)(1)

古希腊三者亚里士多德雕像

卓尔不群的亚历山大

英雄是孤独的,亚历山大的父亲腓力二世一直长年在外作战,而他母亲风评并不是太好,所以陪伴少年长大的是一本叫做《荷马史诗》的书籍,亚历山大被书中的英雄阿喀琉斯所折服,励志成为像他英雄人物。同样少年的亚历山大就已经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地方,无论是驯服烈马时的表现出的无畏,还是后来与去波斯帝国面对巨额财富时的从容,都能从中看出他王者式的领袖气质。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及评价(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是师徒关系)(2)

亚历山大铜像

命中注定——天才和天才的相遇

说来也巧,亚里士多德出生地就是在马其顿;青少年时期,为了求学他去了雅典。他拜入柏拉图门下,并在柏拉图的创建学院里待了二十年,因为他的主要论著也是在这里完成的,所以一直称自己是雅典人。柏拉图死后,他与学院的继任者观点不和,变离开了雅典,在小亚细亚众多国家中游历。大概又过了七年,亚里士多德受到了腓力二世的邀请来教育他的众多儿子。兜兜转转,年龄已超过四十岁的亚里士多德再次回到了马其顿,并在这里遇到了年仅十三的天之骄子亚历山大。

亚里士多德并非亚历山大唯一的老师,而亚里士多德所教授的学生也并非只有亚历山大一人,更像是现在教育,一个老师教很多学生,学生也要上很多老师的课。只不过在这里没有了语文数学,有的是军事,哲学。众多王子中,唯有亚历山大受亚里士多德影响最大。

老师是优秀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将自己的知识倾囊相授,极大丰富了未来帝国创建者的见识;学生是热爱学习的学生,亚历山大受感染爱上了辩论,医学。有的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说帝王不一定要有那样的辩论能力,更需要的是作为君主的权威。于是,亚里士多德下线了,三年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如果仅仅这样结束,二人的师徒关系还能延续下去,千年之后更是可以成为一桩美谈,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一切让两人的关系改变了。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及评价(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是师徒关系)(3)

亚里士多德向亚历山大讲学

政见不合——师徒二人终于分道扬镳

二十岁那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年轻的亚历山大继承了王位。不得不说亚历山大真的是一位合格的弟子,他充分继承了师傅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继位不久后,亚历山大以受到雅典人嘲笑为理由派兵攻打雅典,这处往日老师求学的地方。

其实这并不是一次偶然,早在学生时期就已经显现出端倪了。如果说亚里士多德的光芒体现在对各类学术的研究上,那么亚历山大的伟大则是与他富含远见的政治眼光密不可分。首先是他对阿喀琉斯的崇拜,一个英雄必然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其次则是在接受亚里士多德教育同时期,他还在接受斯巴达式的军事教育,这让亚历山大褪去了身上温柔软弱的一面变得铁血和坚毅。

多重学习和教育下,亚历山大心中有了自己的“真理”:他要用战争去征服广袤的土地,把整个世界连成一块,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统一王朝。而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待了半生,他早已习惯了雅典的民主政治,认为唯有民主才能保护每位邦民的利益。二人对于执政的理念完全相反,政治观念不同,不要说是师徒关系,就是父子关系也可能保持下去。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及评价(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是师徒关系)(4)

雅典卫城的落日天空

大军围城,“马其顿方阵”让雅典人民迅速投降。亚历山大率领军队大步昂扬走进雅典城,历史没有记载他俩再次相遇的情形,相必是双方都知道见面不如不见;这对昔日师徒可能再无坐下言谈的可能性,他们的人生轨迹亦将渐行渐远。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城创立了吕克昂学院,希望有人能将自己的理念传承下去;而亚历山大大帝的马蹄不可能只停留在雅典一处,外面还有无数的土地等着他去征服,还有新天地等着他去开辟。

两人人生经历不一,追求的人生也不一样,没有一个准确的衡量指标让我们去评价谁的成就更高!但两位天之骄子隔了两千多年还不被遗忘,其高度已是我们常人不能到达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