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汶川大地震举世界皆惊但大家多少对汶川这个地方有点陌生实际上,汶川这个地方在华夏历史上,却是大大有名的因为夏族最初,就是发源于这个岷山腹地的汶川这里多山多石,山洞也多,夏族人最初就是以山洞为生的,而且最重要的是,这里自古就多地震,山崩地裂,大石横飞,这也就造就了夏族最开始的大石崇拜,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原神地中古老的石碑?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原神地中古老的石碑(文字中的密码石)

原神地中古老的石碑

前些年汶川大地震举世界皆惊。但大家多少对汶川这个地方有点陌生。实际上,汶川这个地方在华夏历史上,却是大大有名的。因为夏族最初,就是发源于这个岷山腹地的汶川。这里多山多石,山洞也多,夏族人最初就是以山洞为生的,而且最重要的是,这里自古就多地震,山崩地裂,大石横飞,这也就造就了夏族最开始的大石崇拜。

记住这个词------大石头崇拜,这是解决题目中四个字的关键。而且在夏族神话中,就有禹生石纽,启母化石等等内容可以作为大石崇拜的旁证,直到现在,到处可见的石敢当,也是当初大石崇拜的痕迹。

夏族的始祖是大禹的父亲鲧,鲧则是黄帝的直系后代,姓姒,姒是一种粮食植物,是鲧部落的主食。说是说鲧部落,可是在上古蛮荒大地上,我估计那也就是几十上百人的一个家族而已,家长就是鲧。

现在我们来看看题目中的四个字,首先“石”字,明显就是石头的象形。

现在我们把“石”字和“后”字的字形对比一下,可以发现,两个字的主体是相同的,只不过“后”字多了上面的一撇,中国文字的造字法,我们归纳起来就是: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等等几种,“后”字上面的一撇,我们可以看做是指示,也就是说,这个“后”最初的意思就是大石后面或者中间的一个东西,那是什么?不用猜,那就是石洞,是夏族人居住的地方。

可见“后”最初的意思就是山洞,但这仅仅是最初。夏族因为饱受石崩的危害,开始了大石崇拜,他们常常在山洞的最深处安放一块石头作为祭祀,这块石头就被称为石主。因为那时候有洞就有石主,所以,“后”字,后来又引申为一种特指,也就是放在石洞里面的“石主”------也就是神主。因为“石主”的位置是放在石洞的后面,所以“后”字也有了后面的含义。

也许正是因为“后”字所代表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后”在后来进一步被引申,就成为部落首领的称号了,比如夏后,就是夏族部落酋长的意思,而且这种称号后来还被广泛传播,比如后稷、后羿等等。

现在我们再把“后”字与“司”字对比一下看,就很明显看出,“司”就是“后”字的反写,实际上,当时就把负责祭祀大石的人称为“司”,“司”就有了掌管的意思。而把存放大石神主的地方叫做“祠”, “祠”的示字旁是神石前的供桌!

好了,说完四个字,我们现在来说一说夏族的一些故事算做结尾了。

鲧治水失败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实际上情况却远远不是如此的。当时可能是大洪水时代的水还没有完全散去,到处为患,鲧最初是入赘到擅长水土工程的熙部落做女婿的,学到了治水的本领。但是他却九年治水无功,最后被流放了。但他的被流放,其实根本原因不是治水失败,而是在争权夺利斗争中失败了。因为,鲧在治水过程中,摸索出了一整套修筑堤坝的技术,这是个聪明而有野心的家伙,他后来就用这个技术建立起了上古第一个城郭,使他的夏部落空前强大起来。同时,也引起了部落联盟的其他成员的嫉妒。这时候,虽然夏族的实力在当时独步天下,也抵挡不过众怒难犯的结局。应该说,鲧是个人才,但不是个雄才大略的大才,他竟然看不清局势,不知道含韬晦略。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是尧,出自黄帝族,与鲧同族,但荛一方面嫉恨鲧的飞扬跋扈,一方面出自私情。所以拼命打压鲧的势力,扶持他的女婿-------东夷族舜的势力。为了舜能够顺利当选,尧后来干脆就以治水失败为借口,把鲧流放了。当然,也有记载是把鲧杀了。但杀其父,用其子,多少有些不可信。

到了禹手上,情况就聪明多了,禹是个拐子,特别聪明,他一方面跟父亲划清界限,甚至不通往来,一方面把父亲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固若金汤却弊大于利的城郭扒掉铲平了。然后低声下气地在舜手下做事,十三年治水,几过家门而不入,当然,有人说他不过家门是因为他有外遇,但至少禹不仅获得了天下人的好感,更消除了舜的戒心。这就为后来抢班夺权做好了准备。

禹上台,说是说禅让,其实从尧开始,禅让----选举制度就已经成为纸上美谈了,禹实际上是依靠巨大的声望,直接把舜的儿子商均流放了,才登上大位的。这中间,肯定也离不开夏族的巨大实力做背景。但不管怎么说,在上古一盘散沙似的小国寡民时代,强大的富有朝气的夏王朝的建立,无疑是一件横扫蛮荒的好事,不管他内部如何尔虞我诈,结果总是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