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机会,拿到《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信手翻来,不由得着迷起来。

它是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但却能以深刻的主题、动人的故事、流畅的情节和严谨的结构,紧紧抓住读者的眼球,让我在最短的时间内一气读完。掩卷后,认为这部作品排行于2016年畅销书之首,名副其实。

追风筝的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

这本书在全球受到追捧,直接的背景原因是911事件后,塔利班本拉登作为幕后操纵者浮出水面,从而把世界的目光导向阿富汗—一个以前从未引起西方关注的第三世界国家。

阿富汗在哪儿?主体是什么民族?国家是什么政体?为何塔利班本拉登生存于此?人民过着这样的生活?这部小说,从某种程度上说,回答了上述问题,为世人展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阿富汗,满足了西方世界对阿富汗的好奇和了解。

不仅仅如此,作者更是通过着眼于阿富汗一对主仆家人命运演绎和变迁的过程,来反映出整个国家生死存亡和人民的流离失所的状况,同时也反映出人性在历经磨难后的光辉,是关于兄弟、友情、爱和救赎的感人故事。

追风筝的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追风筝的人读后感)(2)

故事以阿米尔少爷和仆人哈桑为主要人物,以放风筝为线索,讲述了阿富汗社会传统、历史演变、国家分裂、百姓蒙难的过程。最终,阿米尔少爷移居美国,而仆人哈桑却死于战乱。阿米尔为了弥补自己懦弱导致的过错,历经千辛万苦、种种磨难,把哈桑之子索拉博带回美国。

仆人哈桑对阿米尔少爷无比忠诚,这种忠诚起源于阶级,但又超越阶级。那是自童年玩伴发展起来的友情,在哈桑的个性光辉下,演变成一种爱,这种爱深沉而执着,即便在背叛下也丝毫不动摇。正如书中所道:“为你,千万万遍。”

追风筝的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追风筝的人读后感)(3)

阿米尔少爷在哈桑遇到强暴时出于自身的懦弱,没有挺身而出,这成为他背负生命自责的开始,伴随他后续的一生。是啊,作为一个人,总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人性‬缺陷。正如他的父亲,通过修善行,建孤儿院,帮助别人,来拯救自己。“当恶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救赎”。阿米尔最终悟到这一点,勇敢地直面自己人性的弱点,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搭救索拉博的行动,实现了自我的救赎和人性的完善。

书在‬收尾‬处‬写道‬:“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追风筝的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追风筝的人读后感)(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