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散人认为,品赏老白茶,
第一要点为:
“逢一人独处,且心中无事”
谓之品赏,那么品赏之人,是否具备品赏老白茶之心境,至关重要。
一人独处,惟与老白茶相伴,且心中无有其他挂念,则品赏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就能“一以贯之”,集中于老白茶上;
若不是独自一人,或三五知己,或七八宾客,难免就会高谈阔论,注意力也就不全在老白茶上了,则失去了品赏的心境;
又或是在因生意或其他事由而引发的茶局里,即使所品的老白茶品质再好,品茶者各揣其心,各有所图,也就难有闲情去真正的品赏了。
虚极静笃,方能品茶之真味‖青雲散人
青云散人认为品赏老白茶,
第二要点:
品赏应用到“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去感受老白茶的“色、声、香、味、触、法”。
“眼”观老白茶之“色”。
产地佳,工艺佳,存储、转化佳的老白茶,如4年左右的太姥山高山茶园秋白露寿眉饼,其饼颜“色”因经年岁月,而五彩斑斓,绿色、褐色相间的叶,咖色乃至深至黑色的梗,间或点缀着依然布满“毫”的白芽,仿佛是一名历经世事,却依旧保留着天真之心的女子,虽眼角凭添了些许皱纹,然成熟优雅,韵味十足。
青云散人不禁要叹一声:
“从来佳茗似佳人”。
“耳”听冲泡老白茶所煮水之“声”。
既然老白茶如佳人,那么冲泡老白茶的水,自然也不可轻慢,要煮的恰到好处,既要沸腾,又不可煮老,否则便是唐突了佳人。
古人雅致,称水沸腾的声音为“松涛”声,不少文人墨客皆有诗颂之,青云散人举一首以窥之:
“屋里松涛从地起,窗前梅月几时看。
飘然便欲淩风去,清浅蓬莱水又宽”。
“鼻”闻老白茶之“香”。
老白茶之香,不似新白茶来的猛烈,花香已大为减弱,代之以草药香,品质好的寿眉饼,还会出现“枣香”。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白茶的“落水香”和“盖香”,令人惊艳。
青云散人相信老茶客看到这儿,会露出会心一笑。
“舌”品老白茶之“味”。
青云散人每每喝到一冲好白茶,甘甜,先于舌,再至喉,再至心间,兼伴枣香,闭上眼睛,如至山谷。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
高山白茶的回甘之味,来自于其丰厚充盈的内含物质。回甘的甘,不是入口即甜,而是缓慢浮出,若隐若现。
正如那透过松间,照耀在泉石上的月光。
“身”感老白茶之“触”。
老白茶的触摸感,更多在于叶底,这也是品质优秀的老白茶,区别于做旧老白茶的关键要点之一。品质优秀的老白茶,不管是冲泡或是煮后,叶底都还会非常有弹性,仿佛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历经风吹日晒,雾盖雨淋,碳火烘焙后,又历沸水浸泡,却依然保持着桀骜不驯,或许,对于一名真正的战士,“马革裹尸”才是最佳归宿。
“意”体老白茶之“法”。
青云散人以为,
白茶若朴,故合于道。
朴(樸)是何意?《说文》:木素也,意思是原木,未经切割、雕刻,就好像是素未染、璞未理。
《道德经》曰:“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将樸定位为“道”的别名,从形而下的“樸”升华为形而上的“道”,从显意升华为密意。
又曰:“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樸”、“见素抱樸”等,也是取的密意。
白茶在中国六大茶类里,制作工艺最简单,不揉不炒不渥堆,散茶仅有萎凋、干燥两个程序,饼茶也只是多了一个制饼程序。
至简的制作工艺使白茶本身的原始状态,得以最大程度的还原与保持。
青云散人认为,近乎未经雕琢的白茶,与道相合。
“人间有味是清欢”。
“静樸”,或许就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白茶清欢无别事,煮好岁月待故人”,
茶生于草木间,
于沸水中复活,
以心品赏老白茶,
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为那个已经不再相见的人,
跳动♥
#中和山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