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文化历史悠久,从石器时代一直到玉石雕刻传承至今,玉蝉在古代玉文化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去国博 “玉琢成器”汉字博物,专门让小孩去现场找找不同时期的玉蝉——

去到博物馆中去寻“蝉”

古时,蝉形制品都做什么用?

到博物馆中去寻“玉蝉”——国家博物馆新石器、殷商等不同时期的玉蝉,以及汉代玉蝉

活动小插曲,这里同时也设个小问题——

参加博物活动的小朋友在找到一件玉蝉,在边上说了一句话:“我也想有件这样的玉蝉含在口里。”

现场老师赶快纠正说:“千万不要这样说,那是含在死人口里的,寓意死后可以重生。”

又道:“玉蝉可以生前作为玉饰佩带,也可以死后葬玉。简单区分它们就看玉是否有穿孔。没有穿孔的一般为葬玉蝉,是汉代的风俗。”

可以找找小插曲中说的是下面所列的哪一件玉蝉?

这是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玉蝉”——

各种玉蝉的寓意(读懂玉蝉文化含在嘴里的)(1)

▲ 玉蝉 新石器时期 红山文化

(特别提醒:玉蝉带有穿孔)

这是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的“蝉形佩玉”——

各种玉蝉的寓意(读懂玉蝉文化含在嘴里的)(2)

▲蝉形佩 新石器时代 石家河文化

这是商代晚期的玉蝉佩饰,头上有穿孔,玉蝉佩饰——

各种玉蝉的寓意(读懂玉蝉文化含在嘴里的)(3)

▲ 商代晚期 玉蝉

各种玉蝉的寓意(读懂玉蝉文化含在嘴里的)(4)

▲ “玉琢成器”汉字博物现场陈列 商代晚期玉蝉

这是汉代的玉蝉——

各种玉蝉的寓意(读懂玉蝉文化含在嘴里的)(5)

▲ 汉代玉蝉琀

各种玉蝉的寓意(读懂玉蝉文化含在嘴里的)(6)

▲ 汉代玉蝉琀

玉蝉的寓意

玉蝉的使用历史较长,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遗址中都有发现,其后至汉代的各个时期,蝉都是玉质作品中的重要题材。

何谓“玉蝉”?【玉蝉】,指的是蝉型玉制品。蝉饰:蝉的造型很早就被中国人选用为佩饰。

玉蝉,自汉代以来,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

死者葬玉:将玉蝉放于死者口中称作“含蝉”,寓指精神不死,再生复活。

蝉形佩饰:把蝉佩干身上则表示高洁。

玉蝉,既是生人的佩饰,也是死者的葬玉。“玉蝉”即可“以生为佩”也可“以死为含”,按用途分为琀蝉、佩蝉、冠蝉三种。

玉蝉的用途主要有两项,

一为佩饰,流行于商朝之前。

二是汉代玉蝉多为逝者口中的含玉,称为“琀”

在逝者口中置玉是古代的一种入葬习俗。战国早期曾侯乙墓中出土的玉琀为一组小牲畜,汉代墓葬中出土了较多的玉蝉,其上多无穿绳挂系之孔,用“玉蝉”作“琀”有“祝愿逝者蜕变再生”之意。

琀蝉,即含在口中随葬的玉蝉,一般刀工简单,无穿眼。古人注重玉蝉,生以为佩,死以为含,因而有将此类玉蝉称为“琀”者,应视为丧葬玉一类,而不同于其他形状的玉蝉。

琀蝉以蝉之春生秋亡、反复不息来借喻生命的周而复始来赋予死者特定的意义,意即人死后,可“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脱胎于浊秽污垢之外,羽化成仙。

汉时人多以玉蝉作琀,寓意非常明了。蝉由地下洞出得生。

除《后汉书·礼仪志(下)》写“饭含珠玉如礼”的“礼仪”意思,玉蝉在亡人口中,无非是要亡人“蝉蜕”复生,灵魂延续,它的形象是收敛着翅膀的。

又有一功能说,清徐珂撰《清稗类钞》正文注:“口实曰琀。古人多以水银殓,因水银性活易流,遇玉则凝,故用玉以塞之。”

汉以前的琀多为碎玉珠片,后来作为琀蝉的物件上也是没有孔眼的。琀有玉蝉,但并非所有的玉蝉都是琀,因为有着太多的第一回工艺上就已经打了孔眼的玉蝉,它的作用原本是为了活人佩戴。


我是 @汉字谷主,欢迎关注!

【说文解字、快速识字、全语文通识素养、海外汉语,古汀汉字元宇宙,汉字博物】

想成为一名专业的汉字老师!请关注本号,私信留言 :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