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12.16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论语感悟人生之道?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感悟人生之道
【原文】12.16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孔子说:“君子成全他人的好事,而不帮助他人作恶。小人则与此相反。”
朱熹注:“成者,诱掖奖劝以成其事也。君子小人,所存既有厚薄之殊,而其所好又有善恶之异。故其用心不同如此。”成:成全。朱子说“诱掖奖劝”帮助他人成就好事。君子与小人对待事物的存心有厚此薄彼之区别,他们的爱好又有善恶之不同,其用心就不一样。所以君子会成人之美,而小人会成人之恶。
成人之美
“成人之美”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成全别人的好事或帮助人实现他的愿望。成人之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体现了儒家一贯的思想主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
成人之美是个美德,于是儒者就一定会有“成人之美”的故事。明朝有个名叫谢榛(zhēn)的歌词作者,瞎了一只眼睛,所作歌词在民间流唱甚广。万历元年冬,孙穆王亲自接待谢榛。饮酒畅谈之余,孙穆王让自已的宠姬贾氏在帘后弹唱谢榛所作的一首竹枝词。孙穆王见谢榛听得十分出神,干脆叫贾氏出来拜见,贾氏长得非常漂亮,她把谢榛所作的歌词都唱了一遍,谢榛十分高兴,起来说:“夫人所唱的,不过是在下粗浅之作。我当重作几首好词,以备府上之需。”次日,谢榛即奉上新词十四首,贾氏一一谱曲弹唱,两人配合得十分默契。孙穆王见二人如此投机,便在次年元旦将贾氏和一批丰厚的礼品一起送给了谢榛。世称孙穆王成人之美,有君子风度。
上面这个故事只是“成人还没”,还没有“不成人之恶”。好吧,那就来一个全面的。古时候有个名叫李商的人,有一天在玉器店买下了一块质地上好的美玉。正在他爱不释手地玩赏时,一对夫妻看到李商手里的玉觉得是难得一见的美玉。这位妇人的相公想满足爱妻的心愿便上前与李商说明今天是他夫人的生日,想买下这块玉送与夫人。说来也巧,一位脑满肠肥的阔少也看上了这块美玉,愿以双倍价钱买走。这位少爷正是吴知府儿子,是个仗着他老爹地位作威作福,欺善怕恶的主,很多人都很讨厌他。李商心想:此人一向不做善事,还欺压百姓。他只不过是贪图价值,而非真心喜欢。我决不会让如此美玉,让给一个狐假虎威、让人厌恶的人。再说,这对夫妇这么看重此玉,毕是重情之人。于是李商便将此玉分文不收赠给了这对夫妇,而未高价卖给这位少爷。
成人之恶
成人之美,只要能成全别人的好事,哪怕自己受点损失也没有关系,这样的人当然是难得的君子。君子不仅仅要具备成人之美的美德,还要做到不成人之恶。
不成人之恶就是不帮助他人做坏事,比如,一个好赌之人缺少本金,就不能借给他。借钱给他就是在助长他的恶习。一个喝得半醉满嘴胡言乱语之人还喊着要喝酒,也不应该成全他。这时候的帮助就是在害他。所以君子要具备辨别善恶的能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正道而不随波逐流,甚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还应该见义勇为去阻止他人作恶。
老子反对提倡美德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春秋时期的文献中,美的反义词不是丑,而是恶。《道德经》中也是如此,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认为如果天下人都在提倡美德,都知道什么是美德,这本身就是一种恶行。都知道什么是好的,那就是不好的行为。老子反对对美恶加以区分。老子认为如果对美恶严格加以区分,坏人就会装扮成美的样子,而使得我们根本分别不出什么人是真的美恶,也就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而最后倒霉的还是好人。老子进一步阐述“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提倡“不尚贤”,直接否定了孔子及其儒家提倡的惩恶扬善的价值观。在老子看来,一切顺其自然,为无为,才能无不治。
道客村曰:
成人之美为君子,成人之恶是小人。
君子亦有伪君子,小人还有真小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