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我们需要根据其业务特征选择不同的估值方法。

一、PB估值法。

PB,适合银行股。银行股具有盈利前置 风险后置的特点,每年财报公布后我们都会看到几大银行加起来获得了多少利润的报道。需要注意的是,银行的收益主要靠息差来维持,它需要考虑到贷款客户无法按时还款的风险。对于这类风险,银行会采用坏账拨备计提的方式来调节风险。

调节,就意味着可以在业绩好的时候多计提坏账拨备,业绩差的时候少计提坏账拨备,从而实现“经营风险稳定,业绩稳定增长”的平滑曲线。这时如果我们用PE去衡量它,会发现计算出的“低估”和“高估”是基于企业利润调节后得到的结果。而采用PB对银行股进行估值,则可以避免业绩调节带来的不确定性。因为,银行的净资产往往稳定性较高,且通常能持续增值。

目前,很多银行股PB<1,因为市场认为银行的债务是真实的,但资产是有水分的。银行给很多企业的贷款,实际上已经收不回来了,但它还作为资产趴在资产负债表里,所以对银行的估值自然要打折。在极端行情下,这种折扣理论上可以无限接近于0,因此港股市场的银行股就出现了0.2、0.3倍PB的情况,未来甚至可能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例如,我有20元的债务,15元的资产,名义上已经是负资产,资不抵债了;但我的20块债务每年只产生0.6元的成本,15块的资产每年能产生0.75元的利润,那我每年收益就还是正的,只要现金流不断,游戏就可以继续。理论上,一些大而不倒的银行哪怕是变成了负资产,也能照常经营。

如何判断低位低估值(如何选择不同的估值方法)(1)

二、自由现金流。

自由现金流,适合业务稳定的企业。比如,某能源、某铁路、某白酒,都是很适合采用自由现金流估值的企业。之前(学院来信612:【魂斗罗游戏】如何降低投资的不确定性?)我们讨论关于某能源企业的自由现金流估值,今天我们以某铁路为例,看看其合理的估值情况。

作为运煤的货运铁路,线路稳定、业务稳健,只要科技不出现大的变革,运输方式不被颠覆,就几乎没有太多竞争对手。在此情况下,该企业每年都能产生100亿 的净利润,且该企业会拿出一半的净利润分给股东,这部分收益是稳定、可持续的,就像收房租一样。

按8%的折现率计算,其合理估值为3336亿;

按9%的折现率计算,其合理估值为2876亿;

按10%的折现率计算,其合理估值为2525亿;

按12%的折现率计算,其合理估值为2249亿;

按15%的折现率计算,其合理估值为1560亿。

一般我们取折现率10%的估值,但我的要求更严格一些,用15%的折现率计算,即认为该铁路企业的合理估值是1560亿。当前该企业市值1000亿不到,此时买入还预留了30% 的安全边际。至于它是否会回归1500亿市值?何时会实现价值回归?我们无需担心,因为它每年都能稳定地创造100亿 的净利润。我们甚至希望它下跌,对于这样一个每年能创造100亿 利润的资产,当然是越便宜越好,这样我们就能买更多。

如何判断低位低估值(如何选择不同的估值方法)(2)

三、EV/EBIDTA。

EV/EBIDTA,适合房地产企业。0.1倍PB的恒大,2倍PE是不是很便宜?但它们已经资不抵债了。对于这类企业,我们更应该关注企业价值。Market Value(市值)=Enterprise Value(企业价值)-Debt(债务)。

以某创为例,其市值约250亿,债务有9300亿,近万亿的资产实际只创造了600亿 的EBIDTA;对比某国企,市值约2000亿,负债15500亿,创造了以2000亿的资产创造了250亿的EBIDTA。前者的EV/EBIDTA倍数为15倍;后者仅为7.6倍,且现金流健康,孰强孰弱一看便知。

如何判断低位低估值(如何选择不同的估值方法)(3)

四、小结。

很多企业的资产,往往不具备变现条件。比如某些物流企业持有的地块,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土地升值了,但企业又不能真的卖掉它们。同时,由于经营能力不强,又无法创造很好的效益。这类资产,我们可将其归为“不能创造现金流的资产”。

对于不能带来现金流的资产,我们要获得收益就必须依赖另一个买家以更高的价格买走企业手中的资产。而因为用地性质比较特殊,往往只有少数开发商和地方ZF可能购买它的土地,合格的买家很少。对于这类不能很好变现,又不能很好地创造收益的资产,我们需要谨慎,即使它们被低估,也很难预计它们何时能获利。

脱离现金流去谈升值潜力,都是耍(GE)流(JIU)氓(CAI)。一边创造现金流,一边升值,岂不是更好?任何资产,只有它能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它才有价值。

祝大家生活愉快。

更多文章欢迎关注公众号99Degr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