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阳专题6

五种耗阳行为怎么只有四种(细数这十大伤阳恶习)(1)

颜帅: 同学们早上好啊!

众学生: 颜帅早上好!我们今天好高兴啊!

颜帅: 为什么呀?!

豆子妈:昨天咱们前半部分的《十大伤阳恶习》被刷屏啦!推荐量接近200万,阅读量也接近40万噢!

颜帅:难怪你们这么高兴,的确,这是我们头条号开设以来第2条“爆款”!我们真心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传播让更多的有缘人了解阳气的重要性,改变生活方式,避免因为阳气的不断伤害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兜兜妈:是的,事在人为!我们继续努力,今天您就接着把咱们应该知道的伤阳行为说完吧!

颜帅:嗯, 昨天最后说到运动不当,其实很多人都是因为白天忙工作没时间,只能晚上运动。

说起来,现在虽然大多数人只要努力工作都能衣食无忧,但却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要出人头地,要大富大贵……整个社会都处在一种焦虑之中。工作繁忙、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烦恼也增多,所以很多人出现睡眠不熟、易醒、难入睡、夜尿等等,而这些不正常的身体反应因为很多人都有,也渐渐被我们认为是“很正常”的,忽略了这些反应其实是身体出现某些问题之后的“提示”和“抗议”。

五种耗阳行为怎么只有四种(细数这十大伤阳恶习)(2)

颜帅: 的确,这第七“恶习”就叫“物欲难止,壮火食气”。物欲横流导致阳气张扬,伤人于无形。发展和消费其实都在不断增加人的欲望。欲望是精神之火,而且是邪火壮火,《内经》提到“壮火食气”,欲望也会消耗人体正气。

《老子》告诫我们要少欲知足,要“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其实就是减少我们的欲望,从而节省阳气,不让其过早的消亡。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疲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所以能年皆得百岁而动作不衰。”少欲才是健康长生之道。

现在国内外的很多人都开始反思这种过度追求物欲的错误方式,倡导“减法生活”,还推出了与之相关的绿色公益活动,认为“随着经济的飞速增长,环境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地球已经不堪重负,地球公民应该为地球减轻负担了”。“减法生活”,不仅强调生态环保,也强调精神环保和心灵环保,并且提倡:减排、减负、减污、减欲、减速的“五减法则”。

兜兜: 其实这也是一种“天人相应”吧?人类过强的欲望伤害了身体健康,也影响到地球的自然环境。

颜帅: 不错!这就是“生活处处皆中医啊”!

豆子: 现在还流行“极简主义生活”,提倡“断舍离”,做身边只有几件必须品的“极限民”,房间收拾得非常干净!

颜帅: 厉害啊!这都知道!

豆子: 因为爸爸批评妈妈,说家里太多东西没收拾,我听到了……

豆子妈:……咳咳……现在小朋友是越来越“早熟”啦!现在豆子看的动画片里已经有男生喜欢女生,女生亲亲男生之类的剧情……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五种耗阳行为怎么只有四种(细数这十大伤阳恶习)(3)

颜帅: 确实,这应该与商业社会有关,因为刺激人的视听感官可以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所以电视、网络、书籍、杂志无处不在宣传男女之事。女性还流行露脐(神阙)、露腰(肾俞、命门)、低胸(膻中)……那就是露的人受寒伤阳,看的人躁动伤阳,双向的伤阳。《老子》曰“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而现在到处是“可欲”,目见耳闻使人体的肾阳长期浮越在外,“心动”就刺激人“行动”。这第八“恶习”就叫“房事不节,肾阳亏损”。不懂得适度和节制,人的肾精就会亏虚,精亏则难于固摄阳气,导致肾阳亏损。最初的表现其实包括牙龈萎缩、牙缝变大、牙齿松动,很多人以为只是牙的问题,却不知道“肾主骨”、“齿为骨之余”、“齿为肾之表”。牙齿的状态变化跟肾阳息息相关。因为对此一无所知,所以错过了最容易调理的时期,发展到后来导致乏力、畏寒、腰冷痛、五更泻、双目无神、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等等。

豆子妈: 难怪豆子刚长牙就开始有蛀牙,原来是因为我体质虚寒,导致他先天肾阳不足!幸好现在学习到知识,可以尽早开始注意护养阳气……万幸万幸!

五种耗阳行为怎么只有四种(细数这十大伤阳恶习)(4)

可爱妈: 之前颜帅在“抗生素”专题里讲过,虽然不可否认抗生素在治病救命方面的巨大效果,但现在国内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滥用行为。它性属寒湿,长期滥用会伤害人体的阳气。

颜帅: 不错,这第九就叫“滥用西药,抗生伐正”。抗生素口服主要损伤脾胃阳气,会导致胃寒、纳差、呕吐、腹痛、腹泻等症,而静脉用药直接进入血管,还会伤及心阳,引起水气凌心证,甚至引起猝死。所以抗生素不是不可以用,但是一定要对症,而且中病即止,绝不能作为日常小病甚至保健预防的药物来滥用。

五种耗阳行为怎么只有四种(细数这十大伤阳恶习)(5)

小可爱: 激素类药物也伤阳气!因为它其实是短时间透支了人体的阳气去对抗疾病,虽然短时间似乎效果好,但是却把人身体的基础损伤了!所以大剂量使用激素后不仅会带来免疫力低下,还会导致骨质疏松甚至股骨头坏死等恶果。

颜帅: 对!从中医角度看,激素则使人的肾阳直接外越,看似效果明显,其实是肾阳的透支,损害到人体的远期健康。肾主骨,肾阳不足自然就骨质疏松了。还有很多其他的化学药物若去除糖衣或胶囊后都呈苦味,苦味伤脾胃阳气,长期服用西药必定脾胃阳虚。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并不是盲目地否定西药的治疗作用,而是要提醒大家,保护身体健康的根本在于提高自身免疫力,也就是阳气,而不是依赖各种药物。药物只是在生病时请来的“援兵”,如果让它们长期呆在身体里,那是会捣乱的。很好,还有吗?

豆子妈: 最后一条,应该是乱服药伤阳。比如“感冒”专题、“发烧”专题、“五虎汤”专题、“过敏”专题都有提到,很多疾病都是卫气不足、寒气入体、体内伏邪所致。但以感冒为例,现在的感冒中成药市场,百分之八十都是“清热解毒”,适合治疗热感的药物。而感冒初期绝大多数都是受寒,哪怕后期化热也多是寒气凝滞造成的郁热,用清热药物通常只能强行退烧或将排寒症状强行压制,却不利于身体恢复,反而伤及阳气。

颜帅:这第十条,可以叫做“清热养阴,中医流弊”。近五百年中医药的历史是温病学独领风骚。其实温病派、经方派,还有什么火神派、伤寒派……彼此之间争论由来已久,还谁也不服谁!但我的观点是,中医只有一个,那就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指导下的辨证论治!无论什么药,能治病就是好药!无论什么方,对症才是良方!真正的中医师,不应该被某个派别的思路所局限,或滥用苦寒清热导致阳虚体质普遍,或但求用药无过做个太平医。这样就是在自毁长城,因个人的心态和技艺问题而让整个中医学都背上黑锅。这就是大家经常说的“无偏不成家,成家必不偏”。

外感病大部分是感受风寒导致,有少部分确实是热邪伤阴证,短期清热有效,但久用必伤阳气;而慢性病主要为阳虚证,或者以阳虚为主要矛盾。

清代医家陈修园提出“宁事温补,勿事寒凉”,我的师父李可老先生也说:“阳虚者十之八九,阴虚者百无一二。”这其实是针对当下特定的社会条件和现实而言的。而当前滥用清热药的原因一方面为医生的辨证不精,一方面则是用清热药比较“安全”,误用清热养阴药产生的副作用具有隐秘性,短期不会被发现。但是,长期使用必然使人大伤阳气,这就是“庸医杀人不用刀”。

五种耗阳行为怎么只有四种(细数这十大伤阳恶习)(6)

治病用药是治果,养生防病是治因,治病者事倍功半,防病者才能长治久安,“扶阳”不是某个派别,更不应该成为学术争论的“炮灰”,而应该是一种养生的理念。这不仅要体现在临床辨证用药上,更要体现在养生防病上,要贯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众学生: 那怎么“扶阳”呢?

颜帅:扶阳、护阳有三个法则:守阳、温阳、通阳。

守阳,就是要守住阳气,就是守住天命。有人说人一生阳气是有定数的,乱消耗就会早死。早死这个说法不一定对,不能乱消耗是肯定的。

温阳,就是要让身体避寒就温,给身体温暖,让阳气得到良好的补充。

通阳,是让阳气流动起来。周流不息才是阳气。不动了、堵住了,就会发生疾病。

不管什么养生方法,或者医生给你们开的方子,最终都要落到这三个大原则上来。该清热该引火的我们不要避若蛇蝎,为了治病甚至救急救命,什么方法都可以接受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补养扶助阳气上去,这样才是长久之道,也才能让人身体康健,不会成了一辈子吃药的“药罐子”。

众学生: 嗯!我们应该把扶阳的理念努力广泛普及出去,让更多的人远离损阳伤阳的行为思想,让大家都能够健康长寿。

颜帅: 西方医学研究统计同样显示,想要健康长寿,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占60%,包括日常健康行为、保健行为、避免有害环境行为、戒除不良嗜好、合理求医和遵医行为等。

环境因素占17%,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经济等。自然环境即生态系统,包括地质、气象、海拔、环境污染等。

卫生服务因素占8%,包括社会卫生医疗设施和制度及其利用,包括医疗、预防、康复等机构的服务。

生物学因素占15%,如遗传因素。当然,如果你的生活方式很差,好的遗传基因也会被浪费的。

这说明什么?

众学生: 说明,把自己的健康完全交给医生,交给医院,其实是很不负责任的行为!“为人父母,不知医是为不慈;为人子女,不知医是为不孝;为人者,不知医是为不智”!

颜帅: 中医要学精、学通,很难。但要了解基本的大方向、大原则并不困难。因为“天人相应”,人体的运行法则和天地间的自然规律是吻合的。很多人根本没有尝试了解就认为这很难,其实是对自己健康和生命的不负责任。

我国古代有一种“儒医”,一开始只是普通知识分子,根本不懂中医理念,更没有跟师学习,只是凭借研读医书、了解其中的精髓,而成为能治病救人的医生。而更有名扬千古的大医,原本拿起医书只是为了治好自己或家人的疾病。

五种耗阳行为怎么只有四种(细数这十大伤阳恶习)(7)

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文化水平、聪明才智,不知道比他们的时代好了多少倍,为什么要轻易的否定自己的能力,放弃学习呢?

豆子妈: 现在有很多专业的医生群体在进行着科普的工作。余浩的任之堂、梁冬的正安聚友会、徐文兵、罗大伦、田原、汉古中医、懒兔子……

兜兜: 还有我们的“颜帅点灯说养生”

颜帅: 哈哈!对!活到老学到老,养生不是仅仅去追求“该怎么做”,更应该去了解“为什么这么做”。只有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才能接受并放心的实践,这些做法也才能更广泛的传播开去。

众学生: 我们有机会接受您的教导,实在太幸运了!

颜帅: 不!应该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提高,我非常荣幸!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众学生: 加油!

(本专题结束)

****************************

专家简介

【颜芳】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经典科主任,医院首批“青年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师承山西省名中医李可(已故)。全国扶阳流派委员会秘书长,广东省养生康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3年率先开设了科室“经典中医守护健康”微信公众号,每天推送中医养生科普资讯,目前关注量高达近30000人;2015年开设“经典有爱”系列微信群,受到患者的热捧,仅一年时间已发展到“经典有爱—快乐学中医”14个子群,所有群瞬间满员,目前共有经粉7000人。微信群交流活跃,分享积极,正能量满溢,培养了大批热爱中医的“经粉”;在此基础上开设的“经典有爱守护健康”养生健康大讲堂,每月进行一次健康讲座,也受到患者的热捧,参与人数每次都近200人。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