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我们将迎来今冬的第2个节气——小雪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此时气温骤降,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人体代谢变缓,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

小雪三候

一候虹藏不见:古人认为阴阳气交形成彩虹,此时阴盛阳伏,雨水凝成雪,彩虹也隐匿起来了。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天气阳气上升,地气阴气下降,天地不通,生机不现。

三候闭塞而成冬:天气寒冷,万物的气息游离几乎停止,肃杀成冬。

小雪时节,自然界真正进入到万物收藏,人体也要养藏。

此时养生更应顺应自然,加强御寒保暖,减少精气神的消耗,早睡晚起,适当进补,多晒太阳,有个好心情。

外寒与内火的食疗方(小雪驱外寒)(1)

防寒气:注意戴帽防风寒

在冬季,“六邪”(风、寒、暑、湿、燥、热)中,以风邪、寒邪为最!由于气候虽冷却还没到严寒时期,很多人不太注意防护。

中医讲“头为诸阳之会”,即头部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最不能受风寒,所以此时出门要记得准备好帽子、围巾。特别是老人,心脑血管疾病人群一定要注意保暖!

除了头部,还要护好身体的其他关键部位——如肩颈、肚子、背部、膝盖、脚部,防寒防风的同时,更是为了保护阳气。

因为我们一旦没“藏”好,阳气容易被寒气所遏制,轻则感冒头痛、肠鸣腹泻;重则导致肩周炎、关节炎、阳痿早泄、痛经不孕、中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

外寒与内火的食疗方(小雪驱外寒)(2)

我们都知道“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除了穿暖,有条件的朋友,最好能够每晚用热水泡脚,这样能刺激足底穴位,提高机体抗寒能力。

此外,还可用手掌搓脚心直至发热,再用大拇指指肚点按【涌泉穴】3分钟,以感觉酸痛为度,两脚互换。

长期坚持,利于阳气潜藏,阴精积蓄,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

外寒与内火的食疗方(小雪驱外寒)(3)

补肾阳:补肾养阳两手抓

秋收冬藏,「藏」对应的脏腑是肾,肾主藏精,通于冬气。小雪后天气逐渐寒冷,寒为阴邪,容易损伤肾阳。

冬季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易从体表外泄,而经过肾、膀胱的气化作用,除少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外,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无形中加重了肾脏的负担。

而肾又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盛,生命力就强,机体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而保证肾气旺盛就是这一时节的养生关键。

因此在冬季,我们补肾阳可分为两部分:一是补肾,二是养阳

外寒与内火的食疗方(小雪驱外寒)(4)

01| 养肾宜吃黑

养肾既有效又简捷的方法——揉按太溪穴,《九针十二原》中也提到:“肾也,其原出于太溪穴。”

【太溪穴】是肾经上的原穴, 原穴是指源头,生命的原动力。坚持揉按可调动起生命的原动力,气血才会上达于面,下行于足。

具体做法:冬季晚上9点,采取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取太溪穴一次按揉30下,每天坚持能有效防治因冬季气候所引起的常见病症。

外寒与内火的食疗方(小雪驱外寒)(5)

中医讲“黑色入肾”,黑色独入肾经,食用黑色食品,能够益肾强肾,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现代营养学也表明,食品的颜色与营养的关系极为密切,食品随着它本身的天然色素由浅变深,其营养含量愈为丰富。

黑色食物中富含的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性,可起到延缓衰老、保护心血管等功效。在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冬季,更应适当多吃黑色食物。

小雪过后,每日适当吃点黑色食品,如木耳、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枣、黑枸杞等,以补养肾气,抵抗寒冷,保持旺盛的精力。

此外,目前是冬令进补膏方的黄金期,大家还可根据自身体质选择膏方服用。

外寒与内火的食疗方(小雪驱外寒)(6)

02 | 养阳宜晒背

初冬的阳光,没有了夏季的毒辣和火邪,很像温煦般的艾条,补而不燥。

此时要抓住时间多晒太阳,“腹为阴,背为阳”,尤其多晒背部,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功效。

此外,对调节情绪、改善人体状态也有很好的作用。

这两个时间晒背 ,效果更直接

这两段时间的太阳温煦又暖热,这样暖而不寒不燥的太阳,晒头也不会晕,任何体质都适合。

僵硬板结、阴寒不是一天两天形成,在晒背15-30分钟后,不少人会感到后背麻酥酥的,这正是身体坚冰在融化,气血触达积滞点,全力攻坚之时,拍一拍打一打,能更好地散寒散淤。

此外,“早睡晚起”也是一种藏阳之道。

冬天夜长昼短,是为了让阳气得到充分的闭藏,生命得到充分的休养。睡好觉,是潜藏阳气,蓄积阴精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冬天不要辜负漫漫长夜,晚上十点前就要准备休息了;而晚起也不是“睡懒觉”的意思,而是“必待日光”,等太阳升起来(7、8点钟的时候),再起床开始一天的活动。

外寒与内火的食疗方(小雪驱外寒)(7)

清内火:生吃萝卜熟吃梨

许多人都以为只有夏天才容易上火,其实不然。气候寒冷的冬季也是上火的旺季。

这里说的上火指的是我们人体的“内火”,一般可以分为胃火和肺火。

01 | 清胃火,吃萝卜

天气较为寒冷,大家都喜欢吃火锅等辛辣的食物;同时冬季膳食以补益为主,肉食偏多,造成饮食积滞、痰湿内聚。

当肥甘厚腻吃多了就容易让人产生“胃火”,从而出现口干口臭、牙龈出血、牙龈肿疼、大便干燥,恶心呕吐等。

调节胃火应当遵循清热、清滞的原则,要饮食节制,过热、甜腻的食物少吃。这个时候可以试试「生吃萝卜」。

所以,从清热生津的角度来说,冬天生吃萝卜效果更好,或是略微焯水后食用,不必煮至软烂。

但注意生吃萝卜不适合脾胃虚寒者。而像莲子、芡实、淮山、生菜、油麦菜、西红柿、枇杷等皆为健脾开胃、利于消化之物,可适当多吃些。

外寒与内火的食疗方(小雪驱外寒)(8)

02 | 清肺火,吃热梨

冷空气一到人们便急着添衣进补,身体还来不及清泻虚火,就将其包裹在体内;加之,冬季本就干燥,暖气、空调热风使室内环境更加干燥温热,很容易引起肺火旺盛。

“肺火”容易导致我们咽喉红肿干痛、口干欲饮、燥热咳嗽等不适,还会伴有胸部疼痛、烦躁等现象。这时候可以试试「吃熟梨」。

我们可将梨挖洞,去梨核,装入蜂蜜60克,置于碗中,隔水蒸熟吃。对于冬季肺火旺的人来说,可以有效缓解。

同时,也可以将白萝卜加上梨一起煮水来喝,梨滋味清甜,能润肺凉心,一起煮可以掩盖白萝卜的辛辣味,食疗功效加倍,脾胃不好的人也可以喝

还可适当吃一点偏凉的食物,如大白菜、芹菜、菠菜、冬笋、香蕉、梨、苹果、百合、枇杷等。

若经过调理后症状还是没有好转,可适当服用清肺丸、羚羊清肺丸等。

外寒与内火的食疗方(小雪驱外寒)(9)

冬季暖气、空调热风使房间干燥,可取金银花、菊花、白芷、藿香适量,水煎煮,取药汁适量,用清水稀释后加入加湿器,关闭门窗,使水气弥漫房间。中药清热解毒、芳香通窍的作用对干燥性鼻炎、咽炎很有好处。

此外,我们还应从小雪这天起,拍打膝窝处的【委中穴】——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

具体做法:用空拳拍打膝窝处,每次5-10分钟,一周2次,身体沉重、湿气大、痰多的人,最宜多按揉拍打此穴。

利于膀胱经排毒,先为冬日补益清除素日的沉积,然后在暖身进补,效果才好。

外寒与内火的食疗方(小雪驱外寒)(10)

小雪节气·食疗方推荐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天气寒冷,宜吃温补的食品,为身体增加更多的营养,帮助人体积蓄能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者,很多人会在这个时节会感到全身发冷,手、足等末梢部位尤为严重。如果在饮食上选用一些补气助阳的食物,可使代谢加快,能有效地改善身体畏寒现象。

小雪过后,可以多吃

保护心脑血管的食品,如丹参、山楂、黑木耳、西红柿、芹菜等;

降血脂的食品,如苦瓜、玉米、荞麦、胡萝卜等;

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如腰果、山药、栗子、核桃等。

01 | 果仁玉米粥

秋收冬藏,种子里藏有植物很多能量,果仁和玉米面一起煮粥,健脾补肾,营养丰富,味道也好。

食材:花生米20克、核桃仁20克、黑白芝麻10克、玉米面50克。

做法

1、将花生米、核桃仁、黑白芝麻炒熟。

2、放入料理机磨成碎末(如果给小孩子吃必须磨碎,大人则不必)。

3、细玉米面用温水调匀。

4、将适量清水放入锅内,水开后,将调好的玉米面放入锅中搅匀。

5、再开锅时即成玉米面糊糊,然后将碎果仁倒入搅匀即可。

功效:玉米是很好的粗粮,具有益肺宁心、健脾开胃、利肠通便之功效。

营养学上来看玉米富含多种营养素,如B族维生素、镁、硒、膳食纤维等,而且热量低,用来代替米面做主食也很好。

外寒与内火的食疗方(小雪驱外寒)(11)

02 | 当归生姜羊肉汤

羊肉有补肾壮阳、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的功效,所以冬天吃羊肉,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

食材:当归30克,生姜60克,羊肉500克。

做法

1. 将当归、生姜洗净,切片;羊肉剔去筋膜,置沸水锅中稍烫,盛出晾凉,切块。

2. 将羊肉及生姜、当归放入洗净的砂锅中,加入清水适量,用武火煮沸,除去浮沫,改用文火炖至熟烂,饮汤并食羊肉。

功效:当祛湿止痛的生姜、被称为补血之王的当归,搭配上温热的羊肉时,该汤品更是具备了补血调经,散寒止痛的食疗效果。

外寒与内火的食疗方(小雪驱外寒)(12)

03 | 山药百合乌鸡汤

食材:鲜山药50克、干百合10克、乌鸡肉100克、枸杞8克。

做法

1. 干百合、枸杞、红枣洗净,温水浸泡10分钟;山药去皮淡盐水洗净,切片。

2. 乌鸡肉切块,热水焯后再用清水洗净。

3. 清水1.5-2升煮开,放入乌鸡、山药、百合、红枣、枸杞,加盐1匙煮1小时即可。

功效:这碗汤,乌鸡补肾,山药补脾阴,百合安神,枸杞滋阴,同时寒热比较适中,温补又不会很峻猛,特别适合冬天给喝,每周可以喝1次。

外寒与内火的食疗方(小雪驱外寒)(13)

需强调的是,无论在药补还是食补,都不应盲目、不随波逐流,在充分了解自身情况的条件下,选择恰当的食物。

在小雪节气里,天气多阴冷晦暗,光照较少,加之灰霾不断,有些人容易随此气候特点引发忧虑抑郁。

建议大家在有阳光的日子里,要抓紧时机出去走走、晒晒太阳,也能借助外出的机会多与人沟通交流,舒解心结。

同时,还可吃些能畅情志、安心志的果蔬,如香蕉(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桔子、菠菜、豆类等。

外寒与内火的食疗方(小雪驱外寒)(14)

I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甘草医生公众号、作者姓名。

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