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遵义市桐梓县  夜郎,汉时我国西南地区的古国名。古夜郎国在哪里?夜郎是不是自大?夜郎县在哪里?近日到贵州桐梓考察,发现一个夜郎客栈,笔者不是考古学家,只是听贵州赵晓光老师兴致勃勃的介绍,略作分享。

江畔古夜郎(千年夜郎今何在)(1)

  桐梓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属革命老区遵义市市辖县,与重庆市接壤,素称“黔北门户”、“川黔锁钥”。桐梓地图(来源:网络)  夜郎古国地址所在,史学界为此300年来争议不休,至今没有定论。《后汉书》载:战国时期的夜郎“东接交趾,西有滇国,北有邛都国”。“从历代文献、方志的记载及解放以后考古资料的印证,史学界大多数学者认为夜郎的中心应在今贵州西部或西南部。”夜郎鼎盛时期的疆域包括今天的贵州全省,东到今湖南的新晃,南抵今广西的玉林、南丹,西辖今云南的曲靖、陆良,北有今川南。

江畔古夜郎(千年夜郎今何在)(2)

  贵州夜郎古国——西江苗寨 (网图)  夜郎古国、楼兰古国、大理古国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神秘的三大古国之一,夜郎古国在历史上存留了三百多年,然后又神秘消失的蛮夷古国。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说:“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汉成帝河平年间(公元前28 -前25年),平息夜郎王兴及其亲党的叛乱,古夜郎国才告终结。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汉使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奉命到滇探寻通往身毒的道路,返途经夜郎。司马迁《史记》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大”。滇王自大,夜郎侯亦自大,史实如此。但后因喻人妄自尊大为“夜郎自大”。

江畔古夜郎(千年夜郎今何在)(3)

  桐梓县县城至贵阳、重庆行车时间2小时左右,210国道、渝黔铁路、渝湛高速公路、川黔古道均从场镇侧近通过,清代并曾通航运至长江,乃著名川黔盐道綦岸航道之终点及重要集散之地。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南北最长处81公里,东西最宽处52公里。国土总面积3202平方公里,桐梓县辖8乡(其中1个民族乡)16镇,总人口65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族。 (网图)

江畔古夜郎(千年夜郎今何在)(4)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嗽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填有《忆秦娥·娄山关》词一首,描写红军指战员英勇鏖战的壮烈情景, 娄山关因此名闻四海。-娄山关亦称太平关,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北距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兵家必争之地。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娄山关载入中国革命史册,是因为中国工农红军为保证遵义会议胜利召开而进行的由南向北攻克娄山关的战斗,以及遵义会议后红军再次进行的由北向南攻克娄山关的激战,两次均取得伟大胜利,红军的英雄壮举写下了光辉的历史。(网图)

江畔古夜郎(千年夜郎今何在)(5)

  桐梓凉风垭七十二弯 蔡律摄

   高原隆冬,寒风刺骨。2012年12月25日,与企业家们来到贵州遵义市桐梓县凉风垭七十二道拐,七十二道拐处于凉风垭山上,海拔1450米,长约12公里。以多弯、坡陡、景色怡人而闻名全国。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贵州素称“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如今“北进三巴,七十二弯成旧梦;南驰八桂,百千万壑变通途”,崇遵高速、黔渝铁路、210国道纵贯遵义桐梓县全境,山道弯弯,华夏第一湾凉风垭“七十二道拐”,在国道210路段的新站到楚米之间的凉风垭山上,盘山弯道据说有72个。蔡律摄

江畔古夜郎(千年夜郎今何在)(6)

  2012年12月22日,陪同刘总、赵总、李明浩老师考察贵州遵义桐梓县,七十二道拐与青杠哨、娄山关等路段,是全国有名的“魔鬼路段”。七十二道拐处于凉风垭山上,海拔1450米,长约12公里。1935年修建川黔公路时,凉风垭北侧6公里的盘山公路,竟有七十二个回头弯,因此凉风垭也被称为“七十二弯”,七十二弯就是中国红军万里长征途中四大雄关之一,凉风垭这一特险路段也以多弯、坡陡而闻名全国。

江畔古夜郎(千年夜郎今何在)(7)

  桐梓凉风垭七十二弯 。(网图)

江畔古夜郎(千年夜郎今何在)(8)

  “神州第一弯”五字系毛泽东手写体集成,碑记由胡大宇撰,其文如下:禹甸仙区,神州胜概;天下一弯,享誉中外。夜郎故地,古史幽幽,从而今直至邈远;川黔要冲,长途漫漫,想当年从此开端。北瞰苍山云海,尤似蟒入深渊;南仰山路螺旋,直如龙翔九天。天公绶带,飘逸山间;异峰奇峦,一线贯穿。万载山国,蛮荒因之尽变;一将功成,众庶享福无边。凉风习习,尚有古寺稀木;古道盘盘,犹存堑壕险关。蚕丛崎岖,鸟道蜿蜒。中外游子,临途蹀躞;古今骚人,望山兴叹。惟我周公,为民纾难。路蓝缕,不辞辛艰;抗战兵兴,共驱倭寇;顿辟康庄,车行宛转。军民戮力,降此险关;智者巧构,蔚为奇观。一壑四路,共和伟岸;天堑通途,路工血汗。金戈铁马,蹄痕依然古道;铜釜泥埙,泣血仍旧杜鹃。寒暑晨昏,咏多少儿女情长;迎来送往,有几许离合悲欢。,夜郎古国神州胜,天下奇景七二弯。浪者纷至智者留,诗韵流长武运宽。骚人墨客尽忘返,五洲游人乐蹁跹。巧夺天工人称羡,竹帛青史美名传。

江畔古夜郎(千年夜郎今何在)(9)

  大河镇七二弯位于莽莽苍苍、巍峨雄壮、绵延千里的大娄山山脉中段,位于县城以北22公里,高速路楚米收费站下道往重庆方向14公里,高速路新站收费站下道往遵义方向12公里,属于重庆一小时交通经济圈。七二村森林覆盖率达47%,全村海拔最低680米、最高1500米,气候凉爽,空气清新,雨量充沛,旅游资源丰富,是一个天然大氧吧。气温相对县城都要低好几度,尤其在夏天,更是凉爽宜人,是不可多得的避暑胜地。每年的6月到9月是旅游旺季,客流量最大,据说,有的重庆游客一住就是两三个月。(网图)  桐梓古驿道,中国古代陆地交通主通道,同时也是属于重要的军事设施之一,主要用于转输军用粮草物资、传递军令军情的通道,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驿道,史上长期存在的千年古道的两条线路“巴苻夜郎大道”“綦江松坎古道”都必须经此渡过夜郎溪,才上蒙山入播川、播州去云南、广西。刘总告诉我,这是保存较完整的盐道,特别是留存完好的汉夜郎古道,让人遥忆那个远逝古国的强盛与神秘……夜郎古道 蔡律摄。

  “寻常过此肝胆裂,何况两军相攻年”,夜郎驿又名夜郎箐,亦称民朝聚庙,民间称为夜郎栈(站)。明代洪武初年,改朝换代后新兴的明朝廷敕令废除原有行政建置,明令由重庆经綦江、松坎越蒙山至遵义的线路为川黔间正式驿道。1935年1月初,黎平会议后,中央红军折走黔北,强渡乌江,夺占娄山关,巧取遵义,进驻桐梓,红一军团在桐梓境内分兵设防,抵御川敌入黔,保证遵义会议顺利召开,据刘总介绍,四团团长耿飚在这里设立指挥所。夜郎栈(桐梓古四驿之一)遗址 蔡律摄  随着古夜郎的变迁,历史上不少文人骚客因夜郎而留下千古绝唱。唐代大诗人李白闻王昌龄贬谪龙标(即今黔阳)时写下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不朽名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古夜郎,风景秀丽,山色空朦,在这块土地上形成的夜郎文化,代代相传,遗风犹存。

江畔古夜郎(千年夜郎今何在)(10)

  “夜郎自大”、“ 黔驴技穷”这些出自贵州的成语,夜郎文化与周边发掘、研究成熟的巴蜀、滇、楚和南越文化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夜郎古国又称作夜郎国、或称南夷,是中国汉朝时所谓西南夷中的一个国家,中国历史上神秘的三大古国之一。夜郎的中心位置,至今尚无定论,夜郎国的历史,大致起于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前后约300年。之后古夜郎国神秘消失。这个古老的文明在史籍记载中留下了一团迷雾。赫章可乐“西南夷”墓葬群的考古发掘,为神秘的夜郎文化揭开了辉煌的一角。蔡律摄 夜郎,一个《史记》中记载的有10万精兵,满坝良田,于盘江上下舟楫往来的神秘古国,是中国历史上神秘的三大古国之一,夜郎国的历史大致追溯到战国至西汉成帝河平年间,存在约300年后神秘消失。由于其历史原貌与都邑所在的史籍少有记载,近年古那于夜郎古国属地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有人说,夜郎国是一个虚幻的世界,一个空中楼阁。几十年来,人们苦苦寻找的夜郎国,可能一直都不曾存在过。也许有一天,夜郎古国的种种谜团会在史籍的深入研究和考古发现的逐步突破下慢慢解开。传说中的“夜郎王之印”或者“夜郎庄王墓”会被发掘出土,古夜郎国的全貌昭然于天下。

江畔古夜郎(千年夜郎今何在)(11)

  2012年12月22日,陪同刘勇、赵晓光、李明浩老师考察贵州遵义桐梓县大河镇原生山地,这里海拔1500米,气温1℃9摄氏度0左右,我的手冻得冰冷,莽莽苍苍的森林,还有高原湖泊,但这里空气清新,在山间有数百亩平地,刘总说,可依自然山体、不破坏生态前提下,营造“高山园林——山、水、林、田、居、路”,建设适合老年人居的山地田园养老院。蔡律摄

江畔古夜郎(千年夜郎今何在)(12)

  12月22日,在贵州遵义桐梓县大河镇原生山地考察,途径七二弯、凉风垭、古驿道、夜郎驿等地,距娄山关不远,系大娄山山脉支脉——蒙山山脉,境内山峦起伏,沟谷交错,呈现山原、中山、丘陵、山间盆地、河流阶地等多种地貌形态,且岩溶广布,石峰林立,洼地、漏斗、竖井、盲谷比比皆是,暗河、溶洞十分发育,地形复杂,造成差异明显的立体生态环境,我问老百姓吃什么?赵老师说,你瞧:夜郎栈屋梁上挂的玉米。蔡律摄

江畔古夜郎(千年夜郎今何在)(13)

  建设中的桐梓·重庆工业园区 蔡律摄

江畔古夜郎(千年夜郎今何在)(14)

  已建成的桐梓·重庆工业园区(楚米组团)已有10余家企业入驻。 蔡律摄  三年前桐梓县提出“新型工业大县、绿色产业之乡、特色旅游胜地、重庆卫星城市”的发展定位。超前思维的桐梓人深知:招商引资中比“招商”更为重要的是“留商”。为做好东部IT产业转移承接,2011年3月桐梓·重庆工业园(楚米组团)开工建设。“发展靠投入、投入靠项目、项目靠招商”,“两眼紧盯重庆,两手伸向重庆,两腿迈入重庆。”县委书记、县长多次亲自带队四面出击,进行积极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招商引资,对重大项目“亲自盯、亲自跑、亲自抓”,“亲商、安商、扶商、富商”,2011年12月28日,原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到桐梓县调研时,对桐梓工业园区建设做出了高度评价。  蔡律 2012年12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