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瘘穿刺点出血是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现象,穿刺点为什么出血?出血的原因是什么?发生出血或血肿的情况应该怎么办?

穿刺针眼周围有水泡怎么办(预防穿刺点出血)(1)

排查出血因素

1、患者自身因素

  • 患者对内瘘重要性的认识和内瘘护理知识缺乏,在咳嗽,用力排便时引起穿刺点出血;
  • 内瘘血管狭窄尤其静脉端吻合处狭窄、移植物感染、假性动脉瘤形成等并发症引起静脉回流受阻后引起穿刺出血或渗血;
  • 患者卧位不当压迫穿刺一侧肢体也可导致血液回流阻力增加,穿刺点出血。

2、治疗因素

  • 反复穿刺:由于同一部位多次穿刺,而使该处皮肤弹性下降,皮下组织松弛,尤其是老年血透患者管壁皮下脂肪少,针眼处皮肤愈合慢,极易引起渗血;
  • 操作方法:推荐绳梯法或扣眼钝针穿刺法。
  • 1-绳梯法要求两穿刺针眼呈绳梯样转换,并排上移或下移,形成3~5个穿刺点,每对穿刺点间距达1~2cm,当所有穿刺点全部使用后,再从第1个穿刺点开始穿刺。
  • 2-部分血管长度比较局限,即可穿刺血管的长度<5cm的患者,在后续治疗过程中很可能演变成区域穿刺,造成该区域血管壁变薄,易形成动脉瘤或穿刺点出血。
  • 3-扣眼法在选材及穿刺角度上采用金属针头高角度穿刺法与皮肤呈40°刺入,在经过充分透析脱水后,机体的容量负荷降低,导致组织张力减少,亦是穿刺点出血的危险因素;
  • 4-过早使用内瘘导致出血的发生率也较高;由于早期静脉壁薄弱,透析时即使穿刺方法和针的位置正确,也容易引起出血;
  • 5-患者拔针后压迫止血时间过短,力度不当也会引起穿刺点的出血;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对凝血机制差的患者要适当延长压迫时间。

3、药物因素

  • 血液净化治疗中为防止血液在体外凝固,常以一次足量或微量维持方式应用抗凝药物,使血液肝素化,从而激活了血小板及补体,消耗了凝血因子及纤溶因子,加剧患者出血倾向。

4、疾病因素

  • 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纤溶功能异常、血小板粘附功能被血浆中尿毒症因子抑制、血小板功能障碍;
  • 患者体内的毒素浓度超标,刺激血管壁可使血管脆性增加;
  • 新建动静脉内瘘患者的血管条件不成熟,如过早应用时可因静脉动脉化不充分,管壁薄、弹性较差等原因也会增加出血风险。

穿刺针眼周围有水泡怎么办(预防穿刺点出血)(2)

穿刺点出血的预防

1、穿刺手法

  • 避免区域穿刺法进行穿刺
  • 严格遵守内瘘穿刺护理常规

2、穿刺位置

  • 不宜选择肢体背侧或靠近关节处作为穿刺点,可避免在高危区域的固定,降低意外出血的风险。

3、固定方法

  • 在穿刺成功后,立即用一缕无菌纱布纱线绕过穿刺针,拉至进针处向上对折拧成麻花状,然后沿穿刺方向拉紧固定。此法使针梗与皮肤之间贴合紧密,阻止血流。
  • “蝶”形妥善固定穿刺针,巡视过程中,仔细查看固定胶带的固定情况,避免松脱穿刺针脱出出血。

4、加强巡视

  • 在透析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渗血。
止血处理
  • 少量渗血可采取调整针头位置或用棉球按压的方式进行止血
  • 出血量较多可在血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消毒穿刺针后将穿刺针全部送入血管堵住渗血,也可以将无菌纱布线绕过穿刺针,拉至进针处向上对折拧成麻花状,将针梗与皮肤之间贴合紧密阻止出血。
  • 穿刺一侧肢体发生皮下血肿时,(有研究发现)可用三七粉联合喜疗妥膏微波理疗,将三七粉混合蛋清调成糊状用棉签涂于愈合的穿刺点及周围血管处,非透析日2次/日,透析日1次/日。同时配合微波理疗40分/次,治疗结束后1小时用喜疗妥膏涂抹在血肿处。(具体方法还需要听从您所处医院的建议)
  • 推荐几种止血方法
  • 拉紧式止血法:即利用苯扎氯铵贴弹力大,拉紧皮肤后,接触面积减少,局部压强增大,使针头、皮肤和血管贴合紧密,产生对出血点的持续加压,血液流出受阻,凝固成血块,达到止血的目的。
  • 明胶海绵止血:取适量的明胶海绵覆盖在穿刺出血点上方,再用创可贴以药垫对准海绵正中加压固定。
  • 微孔多糖止血棉球法:将微孔多糖止血球喷洒于出血点再用无菌纱布覆盖按压5~10分钟。
  • 酸钙止血敷料止血法:使用藻酸钙制成的止血敷料进行压迫止血。
透析后内瘘穿刺点止血带打开后还是出血怎么办?
  • 迅速压住出血点:
  • 若还在医院,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重新压迫穿刺点
  • 若已经离开医院,压住穿刺点后重新捆绑止血带或胶带(推荐胶带但一人操作不方便),注意检查压迫力度,能否感触到震颤和杂音
  • 最后,逐步松解止血带后再局部消毒。
  • 对既往止血困难的患者,积极寻找原因
  • 及时发现止血困难的原因有助于诊断和临床处理

【总结】穿刺点出血是血液透析常见的失血原因,由各种原因带来的穿刺点出血用不同止血方法,避免失败时增加感染风险,加剧患者的贫血症状,作为医护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和提高专业实操水平,针对患者自身情况进行有效地预防和处理效,最大限度地减少穿刺点出血的发生,保障患者提供安全,提高透析质量。

分享自:360个人图书馆 hghhphf ,版权归原作所有,本号只做知识储备和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