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占南京城后,将之改为天京,并确定为都城。此时此刻,太平天国为什么驻足南京,不一鼓作气继续向北进军,攻占北京,推翻大清王朝,夺取全国政权呢?

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太平天国建都天京,而不急于北上的因素,以解其惑。

一、客观形势需要建立根据地。

太平军在由广西向南京胜利进军的过程中,太平天国曾在永安、道州进行过两次大的整顿。这两次整顿,都为太平军后来的胜利进军提供了保障,对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太平天国南京的建立(太平天国定都南京)(1)

太平军在整顿军纪(剧照)

攻占南京后,太平天国的队伍空前壮大,除了步兵和“土营”之外,又新建了庞大的“水营”,其革命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之,客观形势也向太平天国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太平军的斗争方式,从以前的流动作战和无后方的作战阶段,进入到有根据地、有大后方的作战阶段;要求太平军在继续推进战争的同时,制定出新的方针政策,以实现“开创新朝”的革命目的。

这样一来,建立一个稳定的根据地,从而拥有充足的时间,进而统筹运作今后的革命行动,就势在必行了。

太平天国南京的建立(太平天国定都南京)(2)

太平军建都南京(剧照)

二、综合实力不足仍处于弱势。

从大清王朝来看。自嘉庆以来,特别是到十九世纪中叶时,大清王朝的国势的确已经开始衰退,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民众的反抗行为和起义不断发生。

但是,在太平天国占领南京时,大清王朝还控制着全国的政权,掌握着全国的经济命脉;民众的反抗与不满,还大多处在酝酿过程之中。也就是说,这时的大清王朝还没有到达全面崩溃的地步。

就太平天国来说,它从1851年初金田起义以来,经过两年多的英勇奋斗,从广西到南京,打出了一片大好形势,给了清王朝以沉重打击。

但是,太平军边打边弃,没有可立足的根据地,没有巩固的后方。虽多次战胜清军,但并没有歼灭其多少有生力量。

太平天国南京的建立(太平天国定都南京)(3)

进军中的太平军(剧照)

而且,民众对太平天国的革命主张,也不甚了解,话语权还掌握在清政府手中,为此,群众基础欠夯实。

也就是说,双方虽然在某些方面都发生着不小的变化,但是,对太平军来说,敌强我弱的基本态势还没有改变,更谈不上占有什么绝对优势。为此,应及时驻足巩固、弥补自我。

三、军事征战优势仅限于局部。

就军事上来说,太平军占领南京时,清军约有八、九十万人(包括八旗兵20余万,绿营兵61万;不包括地方团练等地主武装)。

太平军攻占南京后号称百万,但大多是举家参军,其中多为妇孺老弱。据专家考证,太平军此时的、真正的能战之兵约为十几万人。

大清军队驻扎在全国各地,虽一时间难以集中军队,组织大规模作战,但能及时应对、抗击太平军。因此,就全国范围的作战来讲,清军处于优势;太平军仅能在局部地区形成优势。

再者,太平军是一支新生的农民起义军,精神状态虽优于清军,但在武器装备、后勤保障等方面却远不如清军。

太平天国南京的建立(太平天国定都南京)(4)

清军的武器装备(图景)

为此,在两年多的战斗中,太平军并没有消灭多少清军的有生力量,清军的数量并没有明显减少。太平军从广西到南京的进军途中,曾久攻桂林、长沙不下,而且被清军的向荣部一直紧紧追逼。

这样看来,虽然清军在削弱、太平军在壮大,但还不能说明,太平军已经获取了绝对优势。

在这种还没有实现我强敌弱的战略转变的情况下,太平军决定建都金陵,巩固成果、谋划全局;择机北上,进军北京,夺取全国政权的决策是正确的,不能认为是保守行为。

四、反其道而行之则属于冒险。

如果太平军全力北伐,进攻北京,清王朝肯定会全力抵抗。届时,围困南京的向荣、琦善的“江南大营”、“江北大营”肯定会尾随北上,各地的“勤王之师”也会迅速聚集在北京周围。

太平天国南京的建立(太平天国定都南京)(5)

清王朝的军队(图景)

这对在军事上不占优势的太平军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只能是一种轻率的冒险行动。

如果太平军全力北伐,这支由南方人组成的起义军的战斗力,将会受到气候、地理环境及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影响。而且,太平军还面临着粮食、军械等方面的筹措及运输方面的困难。

特别是,离开长江流域之后,太平军势必要丢弃“水营”,还不得不面对以前未曾接战过的清军强大的骑兵,可谓舍长取短。

因此,《忆昭楼时事汇编》中说:

“贼匪起自万山,登高履险,是其长技,一入河南平原旷野四战之地,……,排整马队,……贼匪万不能当此冲突。”

太平天国南京的建立(太平天国定都南京)(6)

清王朝的骑兵(剧照)

气候、地理环境需要逐渐适应,群众基础需要逐步加固,后勤保障需要设法解决,骑兵马队需要招募培训。这一切,都需要时日,都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再者说,太平军如果全力北伐,即使攻下北京城,也并不意味着就是夺得了全国政权。如果不能彻底摧垮清军的有生力量,即使攻下了北京城,也可能得而复失。

因此,对太平军来说,“开创新朝”的关键在于歼灭清军的有生力量,而不在于何时进攻并控制北京城。

综上所述,不论是整体局面,还是军事实力,建都南京是必要的,以之为根本是可取的,不能认为是什么保守行为。

当然,过早的建都,确实让一些太平军的将士误认为“革命成功”了,助长了他们的安逸享乐思想,因而不求进取。

但即使这样,也不能成为否定太平军在南京建都的理由。因为是否在南京立足,应当取决于当时的客观形势和敌我力量的对比,而不是考虑建都后可能会带来什么消极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清史稿•洪秀全》、《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之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