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方山上,留有一件明代时期著名宦官冯保的石刻墨宝,它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历程,但是今人看罢之后,仍然会竖起大拇指啧啧称奇,赞叹冯保不愧是一位伟大的书法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书法四大家及其代表碑文(上方山留下冯保的石刻墨宝)(1)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我国古代,有一个特别畸形的群体,就是被割掉男性特征的太监。太监本身就是身心不完整的人,而且在宫廷之中一直伺候皇族,自然身心俱疲,万事都要小心。时间一长,太监们患上心理疾病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为了释放压力,他们会参与政治事件,故意陷害别人,被人认为太监没有一个好东西。

书法四大家及其代表碑文(上方山留下冯保的石刻墨宝)(2)

现代有人为太监制作了一个“十大恶太监排行榜”,其中被列举得太监,无一例外都是大奸大恶之人,但却都对历史影响深远。他们分别是秦朝时期的赵高、东汉时期的侯览、张让、唐代时的仇士良、田令孜、明朝的王振、刘瑾、魏忠贤,以及清朝的李莲英、安德海。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旦我们提到太监,估计就会下意识地联想到许多猥琐卑鄙的字眼,但凡事无绝对。太监虽然是一个臭名昭著的群体,可是历史上仍然出现了不少品性纯良的太监,如唐朝的高力士以及明朝的郑和等。当然,也包括今天我们要讲得明朝大太监冯保。

书法四大家及其代表碑文(上方山留下冯保的石刻墨宝)(3)

明朝太监冯保,为衡水市赵家圈乡冯家村人,是明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兼音乐家。嘉靖年间,冯保被送入宫中,并在宫中小心翼翼地伺候各位主子,因为从小机灵加上读过几年私塾,故此冯保很快便得到了赏识,时间一长,便被提拔为东厂御马监,后又成为宫中的掌印太监,深得皇帝的信赖和宠爱。

在嘉靖皇帝驾崩之后,冯保被任命为顾命大臣,在宫中的话语权极重,甚至连首辅张居正也要让他三分。然而,冯保虽然大权在握,却从不仗势欺人,反倒是谦恭有礼,积极支持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得万历朝一度出现中兴的气象。直到后来,因为与皇帝之间存在嫌隙,冯保最终还是没有逃脱“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命运,成为了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被皇帝发配流放,悲惨的死在了家中。

书法四大家及其代表碑文(上方山留下冯保的石刻墨宝)(4)

关于“太监”一词,想必所有人都不会对其有好感,甚至会感觉到厌恶和嫌弃。毕竟在各类影视剧中,太监的形象向来以丑角出现,其唯唯诺诺的谄媚之态,实在是深入人心。不过相比于那些只知道阿谀奉承讨皇帝欢心的太监而言,冯保却是真正靠着实力受宠的一位。

书法四大家及其代表碑文(上方山留下冯保的石刻墨宝)(5)

作为嘉靖皇帝最信任得太监,冯保在皇帝驾崩之后,成为了重要的托孤大臣,而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教育小皇帝,整天陪伴在小皇帝的身边,伴随其成长。为了能够教育小皇帝,冯保不顾一把年纪,终日与小皇帝一起学习读书,并在司礼监任上时,命人专门刻制了许多书,如《启蒙集》、《四书》、《书经》、《通鉴直解》、《帝鉴图说》、《经书音释》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以上这些书籍,对万历皇帝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了其日后的性格。当然,以上佳作最后在宫廷中被传阅,成为公开的幼儿启蒙读物,直至崇祯年间,还在宫中流传。

书法四大家及其代表碑文(上方山留下冯保的石刻墨宝)(6)

除此之外,冯保还是一位大书法家,据称,冯保的佳作甚至深深影响到了万历皇帝。万历皇帝日后尤为喜欢书法,其实就是受到了冯保的启发。更有趣的是,冯保居然还擅长音律,其一生创作无数琴谱,也擅长制作乐琴,并且每一曲都能成为宫廷内竞相传颂的舞曲,为皇帝单调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在史籍《酌中志卷五》中就有记载,称冯保的琴和作品“世人咸宝爱之”。

书法四大家及其代表碑文(上方山留下冯保的石刻墨宝)(7)

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冯保写下的乐曲和造就的乐琴都已经失传,我们再难以复原这位才子当年的佳作。不过有一点值得我们庆幸,就是在京西上方山上的兜率寺中,保留着冯保的石刻墨宝。

据古籍记载称,在东汉时期,就曾有僧人在此处开山修寺,距今已经有1400多年历史。兜率寺是上方山最别具一格的风景名胜,寺庙中建有山门殿、大雄宝殿和左右配殿。大雄宝殿为正殿,内供奉释迦摩尼一尊。正殿的后檐墙上镶嵌有十五块明代雕板,刻有“佛说四十二章经”,而这一段《四十二章经》之下,正雕刻着冯保的方印。

书法四大家及其代表碑文(上方山留下冯保的石刻墨宝)(8)

《四十二章经》被誉为天下第一经,是释迦牟尼的四十二段语录,被称作是佛经中的精髓。石刻总宽约10米,其字笔法刚劲秀逸,其上2000多字基本保存完好,印章上的“太监冯保沐手拜书”几个大字,无不在彰显这位明朝大太监的才气。

由此看来,历史就是历史,它不容许掺杂任何个人喜好。一个太监也可以成为名臣,也能流芳千古。虽然冯保最后的结局略微显得凄凉,但是不妨碍我们对这位历史人物肃然起敬。

参考资料:《封建王朝》 李龙著 江苏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