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的几个重要数据(Live.me估值近三亿靠玩打赏)(1)

【听杨姐说】

今天一则新闻引爆了朋友圈和各大科技群。

继新闻平台News Republic之后,猎豹移动(NYSE: CMCM)再度爆出“墙里开花墙外香”的一幕:该公司孵化的直播产品“Live.me”独立融资6000万美元。虽然傅盛老板家没说太多细节,不过如果按照此前猎豹移动占“Live.me”90%的份额计算,本轮估值大约3亿美元!

投资的都是大佬级别金主——经纬中国,EMC基金,戈壁创投,IDG资本,Welight Capital和猎豹移动。本轮融资后,猎豹仍然占据“Live.me”近七成股份。

逆袭

杨姐吧,觉得这事对猎豹移动以及更多的工具类公司来说非常有意义:

第一,这是猎豹移动内容转型的一个阶段性成果,也是该公司CEO傅盛为下一个十年找到方向的印证之作。

话说每一个公司转型的背后,都有一个危机做导火线。

咱们猎豹移动这次转型也是决心挺大的——猎豹移动的导火线就是facebook。

说实在的,精豆子似的美国投资人除了看这些排名,也要看财务数字。

猎豹移动在自己的2016年Q4财报中说了这几句:“猎豹移动互联网增值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3.6%,环比增长88.9%至2.087亿元。该项收入增长主要是由于公司在海外初步尝试商业化Live.me的影响。”

虽然有看人事变动消息而做出负面判断的投资者,但也有因了解社会大趋势而看好猎豹的机构——86证券。

86证券认为,在猎豹移动Q4互联网增值服务业务那2.08亿元中,增长主要是由于公司直播产品Live.me的商业化变现,并估测Live.me在第四季度大约贡献了1.4亿的营收,环比增长5倍。

因此86证券上调了猎豹移动的评级至买入——他们认为Live.me将成为猎豹一个非常重要的新商业化渠道,基于对猎豹移动EPS预测,估计猎豹移动在2018年的股价约为14到20美元,至少还有26%的上升空间。

其实吧,姐认为未来除了广告、打赏外,猎豹还有一个变现途径——还用问么,肯定是卖货啊!!!

傅盛自己所参与的基金投资的某网红,半年销售做到了三千多万。试问,未来live.me上卖点货啥的不是很正常吗?

当然,尽管表面上看,Live.me是通过打赏赚了钱,但其实,傅盛同学恐怕心里更清楚,Live.me更多地是靠人工智能和他自己刷脸约见网红才能那么快地崛起。

刷脸 打赏 AI

话说,Live.me在海外能火,应该还是有一定原因的。

首先,让每个人成为直播的主角——此前美国的社交媒体或大多以体育赛事、演唱会或事件为直播的主体,直播者的变现也更多以广告分成为主,所以激励力量有限。

直播间的几个重要数据(Live.me估值近三亿靠玩打赏)(2)

而老美们哪见过这么直接砸钱的啊——他们又没有茶馆,又没有堂会,此前的视频工具软件都是当网络电话,或者被当成采访、辩论的工具,变现的途径也就是点击多了分点广告。碰上中国这种简单粗暴的变现玩法,难怪都禁不住诱惑了。

直播间的几个重要数据(Live.me估值近三亿靠玩打赏)(3)

杨姐订阅的一个美国小女孩刚刚上线,在跟一个非洲粉丝小伙聊天——姐看live.me是为了学英语,学英语……

当然,傅盛同学也当仁不让地刷脸去找网红,据说他可是亲自飞到美国,去跟网红谈入驻。当然,与此同时Live.me也十分注重培养自己的草根网红——在Live.me平台上发展起来的草根顶尖主播就超过700位, 平均粉丝量高达8万多。

而在这些偶然因素的背后,还有一个必然因素——AI的应用。

猎豹正在把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在Live.me中,目前,人工智能技术涉猎的业务包括反spam和个性化推荐等。

具体说,首先,通过后台的技术检测进行情色信息的识别,也能够识别官方Logo,进行广告检测。其次,能够通过性别、人种、类型(大叔、鲜肉、型男、少女)等标签对主播进行分类,也能够进行人脸监测(比如相似度、是不是明星脸)、年龄检测、颜值分类……

基于这样的分类,live.me能够更加精准地了解美国大叔、姑娘小伙的喜好,为他们进行个性化的内容推荐。此外,还可以实现各种动态的人脸贴图。据说,Live.me 基于这种深度神经网络进行个性化推荐后,人均观看时长提升了10%。

杨姐在想,如果把这个AI技术未来应用到Live.me的电子商务上呢——在刚刚结束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上,傅盛在谈及人工智能话题时可是表了决心的:“我们自己要求把所有的产品都和人工智能挂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