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大战真是经久不衰的战役,当面也许按耐住内心的战火,相互笑里藏刀,但背后一定都和自己的老闺蜜、小闺蜜疯狂吐槽。这对“天生”宿敌的气焰此消彼长,总等待着机会扳回一局。可能有人要说了,我和我婆婆好着呢,宸妈只好深沉地一笑,等你有了娃就知道了,呵呵呵呵呵呵。

刚生了宝宝的妈妈应该很清楚,婆婆简直是回奶神器。在喂奶这个事上,似乎她比你有发言权,孩子哭了她质疑你没奶,孩子睡不好质疑你没奶,反正你是“被没奶”的那个,于是妈妈开始反抗了,我自己有没有奶我会不清楚吗,我自己亲生的孩子我能饿着他吗,到底谁才是孩子的妈,谁有主导权?……喝水好像是婆婆的救命稻草一样,宝宝哭了要喂水,宝宝睡醒要喂水,宝宝睡前还要喂水……于是妈妈又不满了,某某著名儿科医生说了,六个月前纯母乳喂养儿不需要喝水,否则会占据胃容量导致吃奶吃不多导致营养摄入不够导致体重增长缓慢……总之有无穷无尽的观念不一致在挑拨着妈妈和婆婆的神经,婆媳大战一触即发,轻则冷战,重则鸡飞狗跳,樯橹间灰飞烟灭。可是婆婆和儿媳有没有想过,宝宝长期处于这种不和谐的暗流和硝烟中,焦虑、恐惧的情绪常伴左右,完全不利于其成长。

那么当婆婆和儿媳有矛盾时,这个矛盾究竟是什么?宸妈今天就来分析一下。当我们都看透了这个矛盾,也许会觉得很多争吵和冷战失去了意义。

婆婆大多出生于50、60年代,那个年代基本都在奋斗,才能吃饱穿暖并养活孩子,一门心思奔着物质需求去,对于精神层次的需求量自然就特别小,也导致很多时候,他们都是一味付出,忽略自身的感受。因为自身精神生活的贫乏,当然也很难看到别人的精神需求。让婆婆照顾孩子吃和穿不成问题,但一遇到一些除了物质方面外的需求,婆婆往往束手无策。最简单的例子,只要宝宝一哭,老一辈潜意识的想法就是:宝宝饿了,宝宝渴了,需要吃奶喝水。但宝宝哭的含义仅仅只是这两个吗?显然不是。

我们来聊一下更深层次的一些心理活动。成婚后,婆婆通常觉得自己的儿子不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另一个女人——儿媳妇,加上退休后的生活,大都没有寄托感,当一个小生命降生时,这个自己的孙子孙女,请婆婆来照顾,她本身会有一种被需要的存在感。一方面,养育小生命可以弥补她当妈妈时曾经留下的遗憾,因为苦于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我们小时候也大多是由隔代抚养,妈妈需要去上班。另一方面,因为曾经当过妈妈,婆婆觉得自己是有权威话语权的,总喜欢在养育孙儿的过程中强调自己是正确的。

解决婆媳矛盾的方法就是分开住:有娃后的婆媳大战(1)

而新生儿的妈妈呢?人生中第一次当妈妈,没有任何经验,科学育儿就成了新妈妈的武器,这毕竟也是来自权威的医生、育儿专家等等,妈妈急于证明自己的养育方法是正确的,自己是称职的好妈妈,于是也强调自己的方法正确。

这个时候,会出现什么画面呢?那就是婆婆和新妈妈之间的明争暗斗,宝宝反而被忽略了,成为了斗争的武器,而当婆婆和妈妈只能看到自己,只想证明自己是对的时候,我们根本看不到宝宝的真正需求。

举个例子,回到文章开头的喝水问题。婆婆说宝宝渴了,要给宝宝喂水,妈妈说不行,喂水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我可以喂奶,其实都是婆婆和妈妈分别想证明自己是对的且用宝宝来说服对方,而事实是非但说服不了,还彻底忽略了宝宝,那么宝宝究竟是想喝水还是不想喝呢?我们难道不是该遵循宝宝的意愿吗?宝宝如果愿意喝、喝得下去,妈妈就应该退步,让宝宝喝水,宝宝如果不愿意喝,婆婆也没必要非得让宝宝喝。

请大家别忘了,两个女人之间的斗争还往往会把养育孩子最重要的一个角色——爸爸推出门外。夹心饼干不好当,在怒发冲冠的两个女人中间当夹心饼干更是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

婆媳关于宝宝的斗争最有效的解决方式是,我们都把自我的那一部分收回来,去看到宝宝真正的需求,并满足他的需求,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中快乐、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