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是把什么改造什么(资本主义之后是什么主义)(1)

资本主义之后是什么主义,共产主义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上)

许多西方学者认为当前欧美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制度的终极制度。而我们从小接触的教育则告诉我们,共产主义才是人类社会制度的未来。

所以,我们许多人一定会有以下三个疑问:

如果资本主义制度不是终极制度,为什么不是?

如果资本主义制度不是终极制度,资本主义之后应该是什么主义?

如果人类社会制度的未来是共产主义,那共产主义大概应该是什么样的?

下面,我们就以新儒家主义的视角来对这三个问题做一个简单分析并给出答案,供感兴趣的朋友们参考。

一、人类社会制度的演进是有内在客观规律的

按照我们现有的大部分人所认可的理论来说,人类社会制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部落、奴隶社会、贵族社会、帝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五个阶段。

为什么人类社会制度的演进是按照这五个阶段发展的,是什么东西在推动着人类社会按照这五个阶段发展的?

新儒家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制度是在人性与国争的共同作用下不断演进发展的。

关于人性具体为何,我们这里不做详细讨论,以后有机会再做专门论述。人性之所以能够推动社会制度的演进,是因为社会虽然是一个整体,但却是由一个个的单个人组成的,所以作为整体的社会必然是要在某些方面满足单个人的某些根本性的需求的。如果不能满足,那社会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必要性,这一点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具体是人性中的什么东西在推动人类社会制度的演进呢?新儒家主义认为,最重要的是“强者多得与传承”和“机会均等”之间的矛盾,简单的说就是“个人公平”与“整体公平”之间的矛盾。

单个人为了生存而聚集成原始部落,当食物不足时,为了更好的维持整个集体的生存与延续,只能是按需分配,也就是所谓的原始共产主义。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进步,当单个人劳动所能生产的食物,除了维持自己的生存消耗之外可以产生剩余时,人性中的“强者多得与传承”就开始在社会制度中发挥作用,最终形成了奴隶社会制度——能有剩余就可以留下战俘不杀而从事生产,进而产生更多的剩余。更多的剩余就可以加快人口规模的扩大及整体实力的增加,从而就能继续通过战争等手段滚雪球式的扩大部落的规模,最终形成超出血缘关系之外的国家。在人口不断增多,地盘不断扩大,逐渐形成国家的过程中,人性中的“强者多得与传承”在社会制度的确定中发挥作用,最终将国家内的人从身份上分成了奴隶、平民、贵族与国王四个等级。奴隶基本等同于生产工具,一无所有,连命都是奴隶主的。平民有少量土地或没有土地,也可能有自己的奴隶,但不管怎么说命是自己的。贵族有大量的土地,有大量的奴隶,有些人还承担国家中的部分管理工作。国王则是国家中最有实力与权力的贵族,但会面临其他贵族的挑战,大家靠战争决定谁来当国王。

当人类社会制度中出现基于人的身份的三六九等之后,人性中的“机会均等”就开始在人类社会制度的演进中与“强者多得与传承”共同发挥作用。我父母是奴隶,是因为他们被打败了,是弱者,应该当奴隶被剥削,他们能接受,我也能接受,可凭什么我也当奴隶被剥削,我又没被打败,我的能力又不比那些平民和贵族差,我是强者就必须要多得才公平,所以我要反抗。

最终,这种基于人的身份传承的不公平,开始一级级的被打破。奴隶觉得不公平进行反抗,于是从奴隶社会演进到贵族社会。平民认为凭什么管理国家的只能是贵族,于是从贵族社会演进到只有皇帝的身份才能传承的帝制社会,最终到资本主义社会,国家再也没有基于人的身份的不平等传承。

为什么这种打破是一级级进行的,而不是一下子全部打破。原因很简单,因为人是活在比较当中的,平民的日子虽然比起贵族来要差,但最起码要比奴隶强多了。中国在历史上之所以遥遥领先于西方2000多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从秦朝开始就逐渐消灭了普通的贵族传承,只保留了皇帝传承,从而进入了帝制社会。而西方却是一直没有消灭贵族阶层,最终因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资本崛起,直接从贵族社会一步跨越到了资本主义社会。

帝制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之间在身份不公平上只差了一个皇帝,其实差的并不大,充其量就是从概率上说,总统选举比帝位传承更能保证国家领导人的能力在一定水平之上。就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也依然有国王的存在,差别只是有的国家的国王管事,有的就只是个象征。

那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近现代的中国在面对西方列强时一败涂地,造成了我们的百年国耻。这就需要从推动人类社会制度演进的另一个因素——国争中去寻找答案了。

人类社会制度的演进不仅是被人性推动,还被国争所推动。所谓国争,即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是战争能力之争。而我们地球人类选择了科技文明的发展之路,所以哪种社会制度更能促进科技的进步发展,哪种社会制度就会在制度之争中胜出——这种竞争在同一个科技代际中并不明显,可一旦出现科技代差,就会是致命的。

如果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只是在打破身份不平等上领先,而在治国理念上只追求“安逸”,不注重武力建设,在战争能力上不行。那么哪怕别人在打破身份不平等上不如你,但只要武力比你强,就一样可以打败你。当然这种打败,如果不是“野蛮”的彻底消灭“文明”的,就只能是暂时的,而不可能长久维持。如果想长久维持,“野蛮”一方的社会制度就必须要向“文明”一方的靠拢。这一点,从中国历史上元朝与清朝的建立与发展就可以得出结论。

所以,一种社会制度到底竞争力如何,是否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是一个复杂体系,绝对不能简单的按照身份平等不平等的大标准去衡量。近现代的中国在科技上落后于西方国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帝制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还牵涉治国理念、国家文化、制度体系等等许许多多的具体问题。如果我们一早就知道科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从而不采取“以农为本,抑制工商”的政策方针,我们还会有百年国耻吗?当然历史不能假设,在此我们只是为了说明国争是推动人类社会制度演进的另一个因素,而国争最主要争的是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战争能力。

(未完待续)

资本主义是把什么改造什么(资本主义之后是什么主义)(2)

资本主义是把什么改造什么(资本主义之后是什么主义)(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