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很早就利用竹子的特性来服务于自己的生活,做了很多竹制品,如笔,筐、簸箕、 笊篱等。竹作为八音之一,成为乐器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如笛、箫、筑、簧、筝等。同时,竹子中空的特点,与中华民族崇尚谦虚,内敛的品性相契合,成为传统文化重要意象之一。今天,我们就探讨一下竹子形象在汉字中的表达。

说文解字424(说文解字48绿竹猗猗)(1)

竹 甲骨文

说文解字424(说文解字48绿竹猗猗)(2)

竹 篆文 赵之谦

竹:象形,字形像两根枝条上垂下来的六片叶子,在古字形中,“艸”和“竹”相似而相反:叶片朝上为“艸”(草),叶片朝下为“竹”。

说文解字424(说文解字48绿竹猗猗)(3)

个(箇) 金文

个(箇):竹 固,表示用来定位的竹钉,《汉字简化方案》用“个”合并“箇”和“個”。

说文解字424(说文解字48绿竹猗猗)(4)

节(節) 金文

节(節):竹 即(就餐,吃饭),古人以带竹节的竹子作为天然的盛具,《简化字方案》根据草书字形将“節”简化为“节”。

说文解字424(说文解字48绿竹猗猗)(5)

于(於) 甲骨文

于(於):于是“迂”,“纡”的本字,本意为曲折,婉转。字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在干字形水道旁,弯弯曲曲的小路,另一种于通竽,表示竽管乐音起伏迂回。《简化字方案》以“于”合并“於”,於的意思为成双成对的鸟儿比翼齐飞。

说文解字424(说文解字48绿竹猗猗)(6)

聿 甲骨文

聿:又(手的变形) 竹的一半,即手执末端撮兽毛的竹管在写字。

说文解字424(说文解字48绿竹猗猗)(7)

其 甲骨文

其:“其”是“箕”的本字。象形,用竹篾编制的盛器,是主要的农具。

说文解字424(说文解字48绿竹猗猗)(8)

册 甲骨文

册:用竹片或木片串联起来的书简,古代可移动的文件中,用竹片书写的叫“简”,用木片书写的叫“札”或“牍”;若干“简”或“札”编缀在一起叫“册”。

说文解字424(说文解字48绿竹猗猗)(9)

匚 甲骨文

说文解字424(说文解字48绿竹猗猗)(10)

匡 甲骨文

匚:象形,竹制的盛器,“匚”是“匡”和“筐”的本字,“匚”在后来逐渐成为单纯的字件,失去意义。

说文解字424(说文解字48绿竹猗猗)(11)

乎 甲骨文

说文解字424(说文解字48绿竹猗猗)(12)

兮 甲骨文

说文解字424(说文解字48绿竹猗猗)(13)

平 甲骨文

说文解字424(说文解字48绿竹猗猗)(14)

亏(虧) 篆文 马王堆帛书

乎:甲骨文下边“T”字形为于,即“竽”的本字,上面的三个点,表示竽演奏时发出的声音,意思为号角吹得紧急、响亮。“乎”是“呼”的本字。

兮:甲骨文下面的字形与“乎”一样,上面是两个点,表示呼的气力不足。意思为没有吹响号角时发出的“嘘嘘”声。

平:甲骨文在“乎”的字形上加一横画,表示号角声悠扬,平缓,无起伏,代表部落安全无事。

亏(虧):把“乎”字形中的三点变为横画,表示气力不足,未将号角吹响。《简化字方案》以“亏”合并“虧”,虧的意思是鸟兽虚弱,声音乏力。

说文解字424(说文解字48绿竹猗猗)(15)

夸 甲骨文

夸:大(多) 于(竽,一种乐器),表示极力吹竽,发出的音量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