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这个叫做《丑小鸭》的安徒生童话是我们这代人最熟悉不过的励志故事了。它通过描写一只自小因为长相怪异被周围同类排挤甚至鄙视的“丑小鸭”最终长成美丽白天鹅的事件,告诉那些身处逆境的朋友们不要妄自菲薄,只要自己默默努力,迟早有一天会成为那个理想中的自己。
多年以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再次读到这个所谓的励志故事,突然意识到它连当下盛行的心灵鸡汤都谈不上,并且还存在极为不合理的硬伤。这个被一代又一代人奉为经典的童话故事在每个年幼的读者心中埋下一颗并不怎么健康的种子,而这颗种子足以影响他们的一生......
世界上并不存在丑小鸭长成白天鹅的事儿也许细心的读者早已注意到,文章第一段提到“丑小鸭”时标上了引号,而上段的小标题并没有。这不是因为作者马虎造成的,而是因为童话中的这个“丑小鸭”根本就不是丑小鸭,它从来都是一只白天鹅......
换句话说,这只“丑小鸭”就是未来自己一点儿也不努力甚至各种混日子也迟早会长成那只日后被无数鸭子艳羡的白天鹅。这种类似宿命论或种族决定论的故事结尾或许并不是作家安徒生的初衷,但不免让一些敏感的读者怀疑这个丹麦鞋匠的儿子在创作这篇童话的时候是否考虑过那群仰望天空的鸭子的感受,它们有的不明就里,满怀期待的渴望自己有一天也可以一飞冲天,挺可悲的;有的知道真相,也改变不了什么,还挺难以接受的......
超级好奇鸭群中的那只真正的丑小鸭看到这一幕会作何感想,但愿它不知道真相,一辈子可以沉浸在自己的“梦想”中,而这个“梦想”在拥有上帝视角的读者看来也许更像是虚妄......
其实,当年读这本童话的我们又何尝不是那群仰望天空的鸭子啊,或许我们当中的某个敏感的倒霉蛋儿正是那只真正的丑小鸭,当他看到那只“丑小鸭”一飞冲天的画面,他要如何接收这个残忍而又不得不接受的事实呢?往后的余生,他周围的鸭子怎么看他?他心中的天鹅怎么看他?他能为此做点儿什么?他要如何与自己的内心和解呢?
这个貌似励志的童话,真的还挺残忍的......
做一只与众不同的鸭子
说实话,我挺反感童话中这个无形的外貌鄙视链的。它在潜移默化地暗示当年幼小的我们接收“天鹅就是美的,鸭子就是丑的,而丑小鸭就是丑上加丑”这个世俗标准。但和“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同,童话中那只真正渴望变成天鹅的丑小鸭迫于种族、基因等无奈现实的影响,它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一只真正的白天鹅,哪怕是一只丑大鹅......
这在今天看来,《丑小鸭》仿佛就是多年前在网络上引起广泛热议的《寒门再难出贵子》的升级版,它让大家相信那套既定的世俗标准的同时,残忍地告诉那些渴望成为天鹅的丑小鸭们“这个社会根本不存在成为天鹅的SOCIAL LADDER......”
为什么安徒生不关心一下那只真正的丑小鸭呢?为什么安徒生不像《我家那闺女》中傅园慧的爸爸那样告诉那只真正的丑小鸭:“你是天才,你是最棒的,你是那只与众不同的鸭子......”
别给孩子灌输那些所谓的世俗标准,即使您家天生就是天鹅。那些我们成人自以为相信的东西正是我们无奈并且鄙视的一维标准,我们不可能告诉孩子“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天鹅没几个,大部分人都是鸭子,并且很大比例都是丑小鸭,而且即使是天鹅、鸭子以及丑小鸭,都是分三六九等的......”
退一万步,即使秉承着那些所谓的世俗标准,我们成人都知道,这个世界上比天鹅美的多的物种多了去了,而比丑小鸭好丑的物种更是数不胜数。难道您希望您的孩子穷尽一生都处于单元鄙视链的角逐当中吗?
诚如罗大佑唱的那曲《野百合也有春天》,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多维度的,各种审美等评价体系也是多元的。天鹅有天鹅的快乐,鸭子也有鸭子的精彩,而丑小鸭正是那群鸭子当中最与众不同甚至特立独行的“天选之鸭”啊......
大可不必为了什么标准而面目追逐着什么,做好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或许只有这样的童话才是童话,它不再是那个我们印象中骗人的纯理想状态的幻影,它是在真正告诉那些读这个童话的孩子们:“你应该相信什么”以及“你相信的就是你要坚持的......”
多年以后,听这个故事长大的我们早已长大成人并在社会和家庭中扮演着自己的各种角色,那些童年影响我们的人和事儿也早已会同原生家庭,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基因中,它们共同塑造了我们的性格、三观以及其他我们极度相信和排斥的事物。
特希望有那么一天,那有这么一代人,他们童年时期相信的东西一直都是他们相信并且为之奋斗的东西,那些曾经的读过童话就好像他们各自的“圣经”或《古兰经》,成为他们一生的信仰......
这和社会有关,和教育有关,有你有关,也和我有关。
当下,让我们至少先做好自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