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越剧观众对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情探》、《追鱼》、《红楼梦》、《柳毅传书》、《碧玉簪》、《祝福》等都耳熟能详,如数家珍。这些影片记录了袁雪芬、范瑞娟、张桂凤、傅全香、陆锦花、吴小楼、竺水招、徐玉兰、王文娟、周宝奎、孟莉英、吕瑞英、金采风等在艺术巅峰时期的唱腔和表演艺术。
越剧电影DVD封面
随着电影的发行放映,这些影像传到全国各地的千家万户之中,深受人民群众喜欢,有的甚至还引起国际人士的重视和欢迎,至今又成为后人学习、研究、模仿的“范本”,是越剧艺术宝库中的珍贵资料。
但是细心一点的观众会发现,作为越剧“十姐妹”和“越剧四大小生”之首的尹桂芳却没能留下年轻时的任何影像资料。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尹桂芳所有视频都是尹桂芳晚年的影像,在这些影像中尹桂芳的肢体动作很少,右半身几乎不动,这一切是为什么呢?
尹桂芳塑像
其实,在1940年至1960年尹桂芳表演艺术巅峰期间,她是有过拍摄电影机会的。然而或因人为因素或因时势变化,最后都没有成功,着实令人遗憾,这是越剧艺术的一大损失,也是当今成千上万“尹迷”无法弥补的缺憾。
尹桂芳剧照
尹桂芳生于1919年出生于浙江新昌贫苦农家,很小就因生活所迫进戏班学戏,后来游走江湖,勤学苦练,打下了扎实的功底,文戏、武戏、小生、花旦,她都擅演。
尹桂芳剧照
1940年以后,已经在上海有相当知名度的的尹桂芳,没有固步自封、随波逐流,毅然投入刚刚兴起的“新越剧”创造活动。1946年尹桂芳领衔的芳华越剧团,由于坚持改革,锐意进取,很快便成为上海有广泛影响的新越剧演出团体之一。
尹桂芳本人广采博取,不断创新。她的唱腔流畅而深沉,有独特的韵味,曲调、行腔、润腔都有鲜明特点,犹如清泉般汩汩地流入人们的心田,很快人们将这独树一帜的唱腔称之为“尹派”。
尹桂芳剧照
她的表演吸收了话剧、电影的长处,又发挥了传统戏曲基本功扎实、重视动作提炼美化的优势,台风潇洒清新,富有魅力。她主演的《沙漠王子》、《浪荡子》、《秋海棠》等戏无一不是当时票房最火的戏,“万人空巷看桂芳”真不是虚名,尹桂芳也就成为当时越剧小生“三鼎甲”之首。
尹桂芳剧照
戏火人红,尹桂芳自然也成为当时上海各大电影公司争相邀约的“角儿”。1947年7月,上海国泰影业公司的老板柳中浩即向尹桂芳递来“杆榄枝”,量身为她定做越剧电影《王孙公子》。
由于年代久远,资料缺失,越剧电影《王孙公子》的具体情节内容已不得而知,但仅从片名看,就可知这是尹桂芳擅长的戏路和角色。
此时的尹桂芳表演艺术和声誉如日中天,她尤其擅长扮演俊逸潇洒、风流倜傥的书生和公子,拥有无数的“粉丝”。可以说,只要电影拍成,凭她的人气,不愁电影不卖座。
尹桂芳生活照
很快电影公司便约请芳华剧团的著名编剧徐进编写《王孙公子》剧本,尹桂芳也开始全身投入电影拍摄的筹备工作中。
但就在这时,有“越剧新后”之称的袁雪芬通过别人的介绍来找尹桂芳了。
尹桂芳与袁雪芬合影(1947年)
原来,此时的袁雪芬经过多年的越剧改革实践,有了通过联合义演建越剧剧场,以摆脱老板控制的想法。袁雪芬知道尹桂芳德高望重,在越剧界和越剧爱好者中很有威信,只有尹桂芳也同意参加,才可能说服动员更多人参加。所以,袁雪芬首先就尹桂芳商量。
尹桂芳听后态度明确,当即表示这是越剧界的大事,自己全力支持。不过,想到正在筹备的电影,尹桂芳对袁雪芬说,我已答应国泰影业公司柳老板拍电影《王孙今子》,约需两个月时间才能拍完,容我安排好之后答复你。
尹桂芳与袁雪芬合影(1980年)
过了一个月,袁雪芬又来找尹桂芳,想问问她“安排”得如何。谁知,快人快语的尹桂芳即对袁雪芬说,不用多考虑了,我已经同柳老板谈妥,暂缓这部电影拍摄。义演是越剧界的头等大事,定剧场、定演员、编剧本、排戏……事不会少。电影一旦开拍就不能停,两者必然冲突。所以我先参加义演,拍电影等义演结束后再说吧。
袁雪芬当时非常感激,她喜出望外地对尹桂芳说,谢谢大姐如此果断,你既同意了,事情就好办,我马上去与其他人商量!
其实,尹桂芳看似轻松回答的背后,是她沉重深入的思考。按一般的见识,谁不想借银幕天地一展自己的艺术风采?何况那个年月,越剧演员上银幕机会又是何等难得!但从义演方面来说,鉴于尹桂芳当时的知名度和号召力,参加或不参加是影响很大,事关成败的。
所以尹桂芳重视越剧的整体利害和舞台姐妹的情义得失,就毅然放弃拍电影这名利双收的好事,全身心地投入到没有酬劳的义演活动中,这一切该拥有多么博大的胸襟和精神才能做到呵。
就这样,由于尹桂芳的鼎力相助,袁雪芬很快就联合到当时上海最有影响力的十位越剧演员,人称“越剧十姐妹”,展开了一场轰动上海,在越剧史上垂青的《山河恋》义演。
越剧十姐妹肖像
后来义演到一半,遭到当局的停演施压,又是尹桂芳等陪着袁雪芬到社会局去抗争申诉,坚持把义演完成。虽然因种种原因,义演没有达到预设的目标,但是通过义演,团结了越剧姐妹,也让各界看到了越剧界的实力。
袁雪芬与尹桂芳《山河恋》剧照
前前后后几个月,尹桂芳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扑在义演上,哪里还有心思考虑电影?
等到义演结束,国泰电影公司内部发生重大人事变动,柳氏兄弟资产一分为二,拍摄计划自然随之变动,尹桂芳的越剧电影《王孙公子》也就成了泡影。
对此,尹桂芳没说过一句怨言。这种舍小我而顾大局的无私奉献精神一直令袁雪芬感激。直到四十年后她还说,尹大姐为人正直厚道,有奉献精神,永远令我敬佩!
《山河恋》剧照
1953年,袁雪芬、徐玉兰等创作排演了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越剧《西厢记》。袁雪芬演崔莺莺,徐玉兰演张生。
经过多次打磨,特别是袁雪芬的精心设计和修改,《西厢记》成为一出久演不衰的经典保留剧目,散发着恒久的魅力和光彩。
《西厢记》CD封面
到了1962年年中,上海有关部门领导决定将这一版的《西厢记》搬上银幕。崔莺莺一角自然非袁雪芬莫属,但张生一角,领导决定由远在福建芳华越剧团的尹桂芳担任。
《盘妻索妻》CD封面
这年的1月,尹桂芳在赴闽三年后第一次率芳华越剧团回娘家上海演出。此时的尹桂芳在艺术上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她演出的《红楼梦》、《盘妻索妻》等剧目再次引起轰动。而早在1952年,尹桂芳也演过《西厢记》中的张生,连演连满130场。
尹桂芳《西厢记》合带封面
在这出戏里,尹桂芳眼神灵活准确,形体稳重而又儒雅,唱腔更是秀丽活泼,柔美温存,纯朴流畅,韵味隽永,演活了一个真诚追求爱情的古代书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尹桂芳生活照
也许是徐玉兰已经在《追鱼》、《红楼梦》两部越剧电影中担任了男主角,遂考虑电影《西厢记》中张生一角由尹桂芳担任。意图也很明显,留下尹桂芳盛年时的影像。
然而又是阴差阳错。不久,当时的上海其他领导忽然提倡“大写十三年”,即文艺作品要大写1949年至1962年间的“新人新事”,反映才子佳人的戏最好少演或不演。
袁雪芬等越剧院人员虽然为此感到不解,也当面争辩过。然而胳膊拧不过大腿。最终越剧电影《西厢记》因属于“才子佳人”戏只好流产了。
到了1979年,尹桂芳从福建再回到上海,已是一个右身偏瘫的花甲老人了,拍电影是不可能了。
尹尹桂芳在演唱会上向观众致意
但是意志坚强的尹桂芳为了在文化广场《尹桂芳越剧流派演唱会》上跟观众见面,硬是通过艰苦练习,靠一块分量相当重的角铁固定住病腿,又靠左手动作,与袁雪芬演唱了《山河恋》中的“送信”一折,受到万千尹迷的欢呼。其演唱录像如今也成了尹派“绝唱”。
劫后余生的“八姐妹”
1983年,用同样的方法,尹桂芳完成了《尹桂芳和她的演唱艺术》电视片的录制。收录了《哭牌算命》、《洞房》、《天问》、《宝玉哭灵》四个片段,终于也为后人留下了尹派艺术的“真传”,同样十分珍贵。
尹桂芳《屈原》剧照(中间这张摄于1980年)
虽然尹桂芳没能在艺术旺盛期留下影像成果,但她劫后余生,身残志不残,晚年依然把全部心血倾注于越剧事业,热情辅导青年,提掖后辈,尹派艺术在一批后起之秀身上焕发出新的光彩,又堪令众多越剧观众欣慰。
尹桂芳与越剧小戏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