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关于孙悟空的全部情节简写(西游记中有一把衡量天地人三界的尺子)(1)

孙悟空作为《西游记》中唯一一个从开头贯彻知结尾的主角,其存在的意义,其实不仅是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这么简单,因为除了故事情节的需要,他的身上还蕴藏着许多作者的寄托和内涵。

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孙悟空更像是一把能够丈量天地人三界的尺子,只要有他出现的地方,就有平衡的存在。换而言之,孙悟空很有可能就是《西游记》作者心目当中的一个绝对度量衡,是他将自己对公平的渴望体现在了虚幻的神话层次。

对于这一点,从孙悟空拿到金箍棒的那一刻,就已经体现了出来。

金箍棒的来历和含义

西游记关于孙悟空的全部情节简写(西游记中有一把衡量天地人三界的尺子)(2)

“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能中何用?”

这是《西游记》原著中东海龙王的原话,而他说的这块神铁,正是孙悟空后来手中所持的如意金箍棒。也就是说,这根铁棒原本就是一个用来测量江河湖海水位的一把量具,本身就具有衡量之意,配在孙悟空的身上,也算是相得益彰。

而作者之所以会安排的如此巧妙,也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两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孙悟空存在于西游世界中的真实意义。

毕竟古人经常把人世间称之为江湖,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世间的人心就如同江河湖海一般深不可测。就像古时候的大诗人屈原所说的那样,“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涤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涤吾足。”

而西游世界有何尝不是如此,就像一片让人看不清深浅,摸不准清浊的海水。所以说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名义上是测量海水用的定子,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讲,恐怕也是在衡量三界的人心,尤其是当这一根铁棒到了孙悟空手里以后,这种意思就更加明显了许多。

西游记关于孙悟空的全部情节简写(西游记中有一把衡量天地人三界的尺子)(3)

而且这一根铁棒的名字也有非常大的讲究,“如意金箍棒”,到底是如谁的意呢?从表面上看起来是如孙悟空的一,可长可短,可大可小,变化随心,巧妙至极。但事实上,真正的如意并非是如一个人的意,而是如大多数人的意。正所谓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之上即是正义,所以如意金箍棒的含义,其实象征着三界之间的公平与公正。

包括孙悟空的许多行为也是一样,他拿着一杆如意金箍棒,上打天庭,下打地府,打的都是不公。

西游中的孙悟空犹如一把量天尺

孙悟空获得金箍棒之后,干的第一件大事情就是将幽冥地府打了一个底朝天,吓得十殿阎君魂飞魄散。但是他之所以会来这么一出,也并不是平白无故的胡闹,是阎王派人先勾了他的魂魄,这才引得他大打出手。

或许有人会觉得阎王也不过是照章办事,因为生死簿上有他的名字,阳寿尽了,自然要魂归地府,这有什么好争的呢?

可是大家不要忘了,孙悟空跟菩提祖师学的是什么?他学的就是长生不老之术,而且还学会了72变这种躲三灾之法,按正理来说就已经可以永生不死,寿与天齐。就像菩提祖师说的那样,功成随作仙和佛,也就是说,孙悟空是完全有资格位列仙般的存在,早已超脱了生死轮回之苦,那么阎王还瞎勾什么魂魄,纯粹是没事找事的节奏。

西游记关于孙悟空的全部情节简写(西游记中有一把衡量天地人三界的尺子)(4)

如此一来,一些内幕也就呼之欲出,孙悟空明明有长生不老的资格,可是那些神仙们却偏偏不给她这样的待遇,反而要将其打入轮回,强行了结他的生命。这个时候孙悟空的反抗当然是理所应当,金箍棒的威力也展现的恰到好处,因为这本来就是一种不公平的现象,只有将之打翻才能使人觉得称心如意。

所以说此时此刻孙悟空已然化身为一把尺子,衡量出了地府的黑暗与腐朽,将这些短板无情地揭露了出来。

后来大闹天宫的情节亦是如此,孙悟空第一次与天庭发生冲突,是因为玉帝大材小用,花言巧语哄骗他当了一回弼马温。这样的事情放在谁身上,估计都接受不了,更何况是猴急脾气的孙悟空,于是他一怒之下扯出金箍棒,一路打出南天门。

不过这还只是一次轻微的冲突,归根结底,玉帝犯的错误还不算太大,只是在一次人事任命上犯了一点糊涂。所以这一次孙悟空打的也不太激烈,双方更是像走了一次过场,然后条件谈妥又重归于好。然而,这也正好体现出了孙悟空这个度量衡的灵敏度,他的反应与所遭受的不公完全都成正比。

西游记关于孙悟空的全部情节简写(西游记中有一把衡量天地人三界的尺子)(5)

就像后来玉帝又一次对他实施了同样的诏安计策,给他一个有官无禄的虚职,美其名曰是齐天大圣管理蟠桃园,可事实上却根本就没拿他当一回事。否则的话,像蟠桃会这么大的一个盛会,为何对他置之不理呢?

于是也就有了孙悟空大闹天宫搅乱蟠桃盛会的局面,在这个时候,孙悟空搅蟠桃会,其实并不是在出自己的一口恶气,因为这同样是存在于西游世界中的一种不公平现象。那些受邀请参加蟠桃会的神仙们,他们的资格到底比孙悟空高在了哪里?是实力强横,还是德高望重?

除了像观音菩萨那样的少数几个大佬之外,那些参加蟠桃盛会的神仙们,他们的实力又有几个人能够在孙悟空之上?如若德高望重,为三界众生做贡献,那么西天路上这么多妖怪,为什么不见有天神去剿灭,反而还要让唐僧师徒一个一个去打。

所以说这些神仙们只不过是坐在了那样的位置上,所以就能够理所当然地享受相应的待遇,而孙悟空这样草根出身的人物,则不具备那样的资格。这种现象无疑非常的不公平,甚至有些尸位素餐的意思。

因此,孙悟空这一把量天尺,在此刻就发挥出了非常显著的作用,棒打九重天,威震凌霄殿,让各路天神都感受到了一种威胁和震撼。正是因为有他的存在,才让人们看到了公平与不公之间的差距,才让人感受到了对公平的追求是多么有必要。

孙悟空这把尺子不但可以让别人,同时也会量自己

西游记关于孙悟空的全部情节简写(西游记中有一把衡量天地人三界的尺子)(6)

把孙悟空说成一把衡量三界的尺子,即使只是一种象征性的比喻,但是这种象征却是绝对的客观,不会因为某些主观因素而偏袒向某一方,即使是他自己犯了错,也同样会以相同的标准去衡量。比如说后来孙悟空在凌霄殿前横行无忌,甚至扬言要做玉皇大帝的时候,此时同样的作用,就降临到了他自己的身上。

因为在一开始天庭的制度存在着不公,而孙悟空则在努力追求着公平,两边的天平刚好达成一种平衡,但是后来孙悟空的心里生出了不该有的欲望,觉得自己可以把玉皇大帝取而代之,这就有点过分了。毕竟玉帝是众神推选出来的三界之主,即使如今天庭在他的领导下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却没有达到那种要废掉他的地步。

所以说孙悟空后来的想法和行为都已经过于偏激,他内心里的那一杆秤已经不再平衡,而是倒向了自己这一边。俗话说得好,拿起秤砣砸自己的脚,孙悟空的偏执,最终换来了一座五行山,将其牢牢压在下面。

由此可见,孙悟空所经历的事情,其实一直都在体现着一种绝对的公平公正,而这也正是他的人生追求。从走出花果山到走进天庭,再到踏上取经之路,孙悟空就像是一个怀揣着赤子之心的追梦者,坚持用自己的方式去衡量所遇到的每一件事情,将所有公平与不公都映照的清清楚楚。

而且与此同时,他也在无形中成了作者心目中衡量世界的标准绝对值,无人可以替代。例如在《西游记》中,出现过一个能力和相貌都与孙悟空十分相似的六耳猕猴,这两个人简直就像一对孪生的双胞胎兄弟,除了他们自己之外,几乎无人能够分清谁真谁假,甚至连手中的兵器都一模一样。

西游记关于孙悟空的全部情节简写(西游记中有一把衡量天地人三界的尺子)(7)

但是它们两者之间,却唯独有一种最为显著的区别,那就是不同的心地和性格。孙悟空虽然性格怪正,但好在有一个正直正义的内心,凡事都有自己的原则和标准,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够成为一把衡量三界的尺子。

可是六耳猕猴却不具备这一点特征,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从自私的立场出发,凡事不择手段,与孙悟空的为人处事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立面。而这或许也正是作者的另外一层深意,在揭示着什么是真正的正义,什么是虚伪的公平?

只有像孙悟空这种内心纯粹的人,才适合去做一把衡量他人与世界的尺子,如果没有这一点作为前提,那么所谓的标准就将不再有任何标准。所以说要想衡量他人,首先要以同样的标准来衡量自身,这是公平与公正的先决条件。正如古人所说,正人先正己,如此方才能够让人信服。

结语

其实不仅是《西游记》书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把衡量这个世界的尺子,也就是各自为人处事的标准和原则。可是当我们拿出这个标准去衡量别人的时候,要是否以同样的要求正视过自己?

这种说法并不是在套用某些古代先人的哲理,而是一个非常有深度的灵魂拷问。《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之所以能够让很多人对其心生敬佩,成为人们心目中勇敢追求公平和正义的标杆,正是因为他所经历的所有事情,都在诠释着公平二字的含义,对人对己皆是如此,即使被压在五行山下500年,可是脱身之后又可曾听他说过半句怨言?

所谓量天尺,其实最难量的并不是天,而是自己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