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智慧。一位友友两个儿子,打游戏荒废了学业,开始疯狂地找专家,阅读各类心理书籍,转发家教APP。

凭借初中的学历,这位妈妈的精神令人感动。这一切,都源于伟大的母爱。

也有很多朋友,为了教育好孩子,美欧日各种流派教育理论广为收集涉猎,最后自已都迷茫了。冷静下来,发现还是自家传统文化好。

其实,一个成语“循循善诱”,就隐藏了全部教育的智慧。教育重在教导、引导、善导和诱导,而一个"诱"字又是龙眼之珠。为什么呢?

很多友友事业有成,房车傍身,单位熬到中层,可谓春风得意。可一提到孩子,就会生气脸色难看。为什么呢?他们犯了一个相似的错误一一

孩子想干的事不让干,自已想干的事非让孩子干。这样逆着来,就不是循循善诱了。孩子心里不爽,跟你抵触,碍于你的情面,又恐惧你的威权,就只有躺平了。宅在家里,玩手机,看电视,等吃饭。

一位友友诉苦,孩子大三放假,他想叫孩子去卖房子。我说:"卖房可以,跟着叫妈妈带带。大学生不是有暑假社会实践吗?"

"有,是去厦门。"“为什么不支持他呢?”“支持。。。我想叫他卖房。”“可卖房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呀。”“整天手机电视,为这爷俩翻脸,唉!”

循循善诱,为什么是"循循"?顺势而为,女孩子比较懂事听话,男孩子大了有主见费事得很。如果不知道他最近在想什么,在关注什么,不知道他的暑期计划,不理解他的兴趣点,不支持他的合理诉求,就是父母没有循到"教育点"。这时候叛逆期的孩子就会觉得,你不理解他,你不尊重他,他就会拒绝接受,内在自我就要向你夺权,以此确立自我的地位。

我想起清华那位教授辅导女儿作业的视频了。他和妻子都是985名校毕业,所以就人设了一个命题:"我们都是名校高材生,女儿遗传智商一定高,至少不会太差。"所以,一辅导作业遇到不会,就会生气发火,夹枪带棒,把孩子打晕。想想自已学习成为高材生之路,不也是克服重重困难走过来的吗?他们缺少教育智慧,缺少耐心等待,缺少循循善诱。

教育是亲子关系。善诱的前提是心平气和,意识到自已想生气,赶紧停下来。再好的教育思想,再棒的解题技巧,在愤怒的情绪里都将化为灰烬。

你还知道哪些勤奋好学的成语(一个成语里隐藏着全部教育的智慧)(1)

人的意识是层层迷雾,所以需要引导人生之舟才能冲破。人的心理天然有道道防御机制,所以需要诱导使之内省觉悟。只有自已感觉到位,自已觉得自我掌控,自已意愿内化,才是最好的接受模式。

学习如此,做事亦如此。想学做菜,妻子反复说:“看见菜透亮就是好了,再炒就老了。”我不管怎样用心地看,都发现不了。直到有一天看见焯的芹菜透亮了,惊喜中我掌握了一项生活技能。

以前对车没感觉,不知道好坏。孩子给我分分类,什么宝马奥迪、奔驰标致、东风日产、长安比亚迪,慢慢地看见车牌我也能分辨欣赏了。

循循善诱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很相近,两者融合渗透,重在一个"诱"字上,妙在一个"诱"字里。不妨多和孩子聊聊天,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以学习欣赏的心态,倾听他们最近的兴趣和需求,因势利导之,则亲子关系会更和谐。即便自已有什么想法,也不要居高临下,单方面强调,可以先发布局,诱"敌"深入。

你还知道哪些勤奋好学的成语(一个成语里隐藏着全部教育的智慧)(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