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怎么读音(豆豉读豆丝)(1)

国家在大力推广普通话,在过去农业社会时代,由于人们跨区域流动较少,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在我国完成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之后,人口流动大量增加。加上交通体系如高速公路、高铁等适合普通人群的基建发展迅猛,跨地区、跨省流动时间也相应大大减少,为人员外出提供了方便。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需要,普通话的普及反而自然而然地更快了。

豆豉怎么读音(豆豉读豆丝)(2)

但是对很多离开学校多年的人来说,要真正掌握普通话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于是各地就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话如湖南人的“塑料普通话”,四川的“椒盐普通话”(简称川普)等。

语言学家伍云姬先生曾经考证,在长沙本地的表述中,“塑料”与“钢铁”相对,不够结实,寓意普通话蹩脚、不够正宗。于是长沙人使用“塑料普通话”一词来戏谑他们自己作为非普通话母语者说得不够自然的普通话。

而四川的“椒盐普通话”,从字面上就能看出,普通话加了盐,有盐有味。“川普”当然就是“四川普通话”的简称,恰好与美国前总统同名,名气更大了。

这些不正宗的普通话,大都是用普通话的音,说着地方的方言俗语,经常搞得笑料百出,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下面以四川话为例,介绍一些即使用普通话说,但是说话的四川人还是习惯保留方言发音的字。

豆豉怎么读音(豆豉读豆丝)(3)

豆豉的“豉”

豉,普通话音同尺[chǐ]。

古代汉语注音:《唐韵》《集韵》《韵会》是义切。《正韵》时吏切。

说明古音用“是、时”的声母sh.,四川话保留了下来。

四川各地的人说“豆豉”,声韵是相同的,但声调存在差异,说成“豆丝”、“豆石”、“豆史”的都存在,但一定不会说成“豆尺”。

豆豉怎么读音(豆豉读豆丝)(4)

甚至于不少人本来会说成“豆丝”,但是看到“豆豉”不认识字,念成“豆鼓”的都有,确实“豉”和“鼓”两个字看起来非常像,就是不说“豆尺”。

记住,我们四川人不把“豆豉”念“豆尺”。

豆豉怎么读音(豆豉读豆丝)(5)

苋菜的“苋”

苋,普通话拼音同线xiàn。

苋菜,南方大部分省份包括四川都念“汉菜”,部分识字少的会直接书写成“汉菜”。

豆豉怎么读音(豆豉读豆丝)(6)

苋菜是南方地区端午节前后的时令蔬菜,红苋菜烹饪之后有红色汁水,小孩喜欢用来拌饭,看着颜色很美观。

根据资料苋菜别称:青香苋、红苋菜、千菜谷、汉(汗)菜、红菜等,别称里面本来就有汉(汗)菜的称谓。

记住,我们四川人不把“苋菜”念“线菜”。

豆豉怎么读音(豆豉读豆丝)(7)

鞋子的“鞋”,逛街的“街”等

这是一部分常见的字,就不像前面那样精讲了。

鞋子的“鞋”,不念“斜”,念“孩”;

逛街的“街”,不念“皆”,念“该”;

解手的“解”,不念“姐”,念“改”;

医院的“院”,不念“愿”,念“万”;

剖鱼的“剖”,不念“pou”,念“破”;

抖音的“抖”,不念“陡”,念“tou”;

烦躁的“躁”,不念“灶”,念“cao4”;

大概的“概”,不念“盖”,念“忾”;

翅膀的“翅”,不念“次”,念“字”;

乒乓,不念“拼滂”,念“饼bong3”;

非常多,不再一一列举,欢迎大家留言交流。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我之前写的一部分文章。

推荐如下:

四川方言方音:盘点一些四川话中与普通话发音区别较大的常见字词

不止鞋读“孩”,四川话与普通话比较,不少常见字词会发生异读

抖tou音,绳sun子...盘点那些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读音不同的字

盘点一些全国大部分地方与普通话读音不同的字

豆豉怎么读音(豆豉读豆丝)(8)

文末有《四川方言词典》,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豆豉怎么读音(豆豉读豆丝)(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