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庆云

2月25日夜间,央视综艺频道播出最新一期的《我的艺术清单》节目。这一期当中,邀请到了陕西著名相声演员苗阜老师。而苗阜在座谈自己的艺术清单的时候,呈现出了非常浓郁的陕西文化特点,而这位相声演员带领自己的团队扎根陕西,更是对传统曲艺内容抬手便来。这种有文化有担当的状态,赢得了观众们的普遍赞誉。

苗阜秦腔丑角唱段(大鼓快板秦腔抬手就来)(1)

在这期的节目当中,苗阜老师重点讲述的,就是自己对于陕西文化的学习和艺术借鉴。尤其是很多相声包袱当中,那些浓郁的陕西方言的来源,苗阜老师都做了详细说明。显然,在苗阜的相声当中,可以看到浓郁的陕西味道。这位相声演员更是认为,自己有责任传承和弘扬西北文化,实现西北相声的中兴。

苗阜秦腔丑角唱段(大鼓快板秦腔抬手就来)(2)

对于苗阜作品和青曲社作品而言,这种浓郁的陕西风味,是最吸引观众的地方。尤其是去陕西旅游的观众,能够通过青曲社的相声更好地了解陕西,甚至于在这些相声当中,能够看到一个更为真实的陕西味道。关于这种文化传承,苗阜老师更是有自己的高见。他在《我的艺术清单》当中,对相声有如下表示:

我觉得文化传播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声音,一种是文字,希望我们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把真正的好文化,好东西,中国的传统东西给它传承下去。

苗阜秦腔丑角唱段(大鼓快板秦腔抬手就来)(3)

显然,这也是让苗阜团队的相声艺术逐渐走向精品的重要原因。相声艺术作品语言的艺术形式之一,真正的精髓其实就是发掘民间与地域当中的文化生态内容,并且用喜剧包袱的方式传播出来。优秀的相声作品,真正传递的,都是地域文化和地域文化背景之下的百姓的生活状态罢了。离开了这个文化上的传承,只有所谓的笑点包袱,显然是没有品位的,更是丢失了相声真正精髓的。

因此,在《我的艺术清单》当中,苗阜老师更是提到了一句至关重要的话:限制是艺术的磨刀石。关于这句话,可能因为节目时间关系,并未给苗阜老师更多地阐释时间。显然,对于相声创作和表演而言,很多俚俗包袱确实好用,尤其是那些低俗梗的内容,也能赢得观众的捧腹大笑。但是,这些内容,显然已经违背了相声艺术传递文化生态内容的初衷,缺少了相声创作与表演当中的自我限制。

苗阜秦腔丑角唱段(大鼓快板秦腔抬手就来)(4)

而在谈及相声和表演的关系的时候,苗阜老师更是引用《演员的自我修养》一书的内容,并且阐释了自己的观点认知。苗阜老师节目当中说: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这种模式,其实我一直在糅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模式,其实和曲艺是两回事儿,曲艺更偏向于布莱希特,布莱希特是打破第四堵墙,他是要高于角色,逾越角色,表演角色,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他最终是要成为角色的,要成为角色,人要把这张皮拉掉,整个是一体的,浑然一体的,真听,真看,真感受,后来我在很多作品当中,我们就尝试这样的,有些是跳进跳出的,很像布莱希特那种模式,有时候我觉得就得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模式,真正进入角色……

苗阜秦腔丑角唱段(大鼓快板秦腔抬手就来)(5)

苗阜老师这段阐释,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把曲艺和影视演员的表演的相同与不同,说得非常清楚了。很多曲艺演员跨界到影视剧表演当中去,总是给人一种“不像”的感觉,显然就是表演者依旧带着曲艺腔调,没有真正进入到角色当中去。而很多演员跨界说相声,也不伦不类,恰好是因为过分进入角色,表演角色,而忘记了曲艺的“跳出”原则。

在《我的艺术清单》当中,苗阜老师还聊到了自己参与主演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当中的趣事。当时,俞白眉导演给苗阜打电话,希望留出三个月档期来。拍摄出来的作品内容,其实时长非常多,大家见到的作品,是已经大面积剪辑之后的了。未播出版本当中,还有更多有趣的内容。

苗阜秦腔丑角唱段(大鼓快板秦腔抬手就来)(6)

而在《我和我的家乡》当中,苗阜的精彩表演,让影迷看到了相声演员也可以成为一位有演技的电影演员。显然,苗阜老师对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莱希特的学习、理解与运用,是让他能够成为优秀相声演员和非常不错的影视演员的重要理论准备。在苗阜身上,观众们可以看到一位重文化、重理论、敢实践的优秀相声演员的身影。

而在节目的最后时间段当中,苗阜更是让弟子们登台表演,尤其是大鼓、快板和秦腔等内容的表演,可谓是精道有力。显然,在苗阜团队那里,曲艺的文化传承没有丢,在一种有文化的状态当中,依旧可以保持相声的爆笑属性。苗阜的几位徒弟,也是各怀绝技,前途不可限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