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狂放一生却最终以落魄姿态出局(却活成了才子模样)(1)

世界喧嚣,尘世俗套,

然如陈道明者屹立其中,

却从未沾染半分浮躁。

心自岿然不动,

世道其奈我何?

—— 唯旧寄语

“我无奈于世道,世道也无奈于我”

是陈道明多年的生存哲学。

纵使生活在名利场,

他却始终以“边缘人士”姿态,

将自己与浮躁世事隔离开来。

说他是个演员,倒不如说是才子,

他琴棋书画样样皆通,

家里的书架上摆满了中国的古典文学,

在演艺圈,他称得上是读书最多的一个。

无论世界如何变化,

他的心灵永远宁静平和,

无比睿智,更无比淡泊,

他站在那里,自带书生的儒雅气质,

冯小刚说的好:

“陈道明是一个清高得只肯在戏里低头的男人”。

他狂放一生却最终以落魄姿态出局(却活成了才子模样)(2)

1955年,

陈道明出生于天津一个中医世家,

他刚一出生,父亲就用《道德经》的名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为他取了名字。

父亲是大学教授,

家中除了医学类的书籍,

更藏有许多古典读物。

陈道明自幼便沾染了一身的书香气,

整日闷在家里,

与一本本诗书为伴,

不能行万里路,那便读万卷书。

照这样来看,

未来的陈道明理应在文学界有所作为。

他狂放一生却最终以落魄姿态出局(却活成了才子模样)(3)

但命运总是阴差阳错,

16岁那年,为了在上山下乡的热潮中,

有个正儿八经的城里工作,

陈道明去报考了天津人民艺术话剧团。

不过当演员,从来就不是他的理想,

他自觉“入错了行”。

进剧团后,

他多数时间都在舞台上跑龙套,

一跑就是六七年。

出人头地、急功近利更与他完全不沾边,

他年纪轻轻,却把一切都看得很淡,

不争不抢,顺其自然。

23岁那年,陈道明去往中央戏剧学院进修,

继续沉寂,直到1985年,

他主演了电视剧《末代皇帝》中青年时期的溥仪,

所谓不鸣则己,一鸣惊人,

凭借这部电视剧,

陈道明荣获了第七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男演员奖,

第九届全国电视“飞天奖”优秀男主角奖。

他狂放一生却最终以落魄姿态出局(却活成了才子模样)(4)

而让他真正意义上尝到成名滋味的,

是一部《围城》。

1990年,

这本由钱钟书写的名著被改编成电视剧,

导演一眼就相中了陈道明:

“他身上有种傲骨,

不是明星耍大牌的那种骄傲,

是知识分子的风骨,

一种孤傲,一种不羁,一种玩世不恭。

他的这种气质就是活脱脱的方鸿渐!”

可陈道明却忧心自己演不好,

导演三顾茅庐,他才同意出演。

《围城》一经播出,便迎来一片叫好,

陈道明饰演的方渐鸿可谓入木三分,

堪称绝版。

就连钱钟书都赞不绝口:

演这个角色,没一个人能超过陈道明。

凭借这部剧,

陈道明荣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第三届学会奖,

全国制片厂第二届优秀电视剧评选最佳男主角奖,

第十一届"飞天奖"最佳男主角奖等三个大奖。

他狂放一生却最终以落魄姿态出局(却活成了才子模样)(5)

此后,陈道明片约不断:

2001年,《大汉天子》《康熙王朝》

2003 《中国式离婚》

2005 《沙家浜》

2006《北平往事》

2010 《手机》

2011 《楚汉传奇》

......

他狂放一生却最终以落魄姿态出局(却活成了才子模样)(6)

难以相信,陈道明这般清风道骨的人,

也曾有过飘飘然的时候。

演《围城》中方渐鸿出名后,

媒体采访络绎不绝,

那时的陈道明到底年轻,来者不拒。

不过,陈道明很快就对此厌倦了:

“没过两三年我就明白了,我不可以这样,

再沉迷于名利,只会让生活质量越来越差,

因为精神就得不到升华,

所以我很快就调整过来了。”

不仅是陈道明,想必大部分人都会如此,

一朝成名,受人吹捧,自然而然会骄傲起来。

可细细品味,

这种沉溺名利的生活状态近乎可笑,

也比较可怜,

有时候我们拎不清个性和狂妄,

在赞美和掌声中迷失了自我。

但陈道明到底是走出了名利场,

此后他更在乎自己的精神生活,

也变得更加敬业,

蜕变为一个“演什么像什么的演员”。

他狂放一生却最终以落魄姿态出局(却活成了才子模样)(7)

2012年,陈道明主演了电视剧《楚汉传奇》,

并在剧中饰演了汉高祖刘邦。

陈道明曾说:

自己年轻的时候喜欢项羽,

在年长之后喜欢刘邦,

可事实上刘邦是他一直钟情的人物,

也是一个执念。

早在这部电视剧开播7年前,

他就开始自己出钱找编剧写《刘邦传》的剧本,

甚至还愿意为编剧们空出自己的一套房子,

给他们提供安静的创作环境,

当编剧们提议去厦门写的时候,

他就出钱负责住宿。

那会每年秋天他都会打电话给编剧:

“这个剧要开怕了。”

可因为一些外界原因始终事与愿违。

7年后,

高希希帮助他完成了这个“刘邦梦”,

终结了他漫长的七年等待。

《楚汉传奇》中的刘邦,

依旧留着一丝康熙大帝的影子,

浮于刘邦身上的痞气与流气中,

还是抹不掉陈道明最过于鲜明的霸气,

依稀留着几分那种老谋深算的世外高人模样。

拍这部电视剧,

陈道明几乎耗尽了所有精力,

在拍摄现场的要求也近乎苛刻:

帷幕的颜色与衣服不搭,他演不下去;

他收养了的大黄狗,

没有在应有的镜头中出现时他提出抗议;

因为刘邦是舞蹈家,

他要求加入了一段“大风歌”……

他狂放一生却最终以落魄姿态出局(却活成了才子模样)(8)

同剧组的人都惊呆了,

陈道明已经57岁,可他的状态惊人,

似乎永远不会觉得疲累。

他拍戏从来不迟到,

有他的戏,就能站上一整天,

而在严寒的天气里,

在他这把年纪,居然都是单穿戏服的。

在我们看来,

冬天跳到水里、

夏天裹棉袄都需要太大的勇气和毅力,

但陈道明淡然地说:

这不是演员的成绩,

只是本身就应该承受的,

这些肌肤之苦算不上什么。

在剧组七个月,

陈道明只请过两次假。

对同剧组要请假的演员,

他会冷不丁来一句:

“我的事情不比你们少,

我都推掉了,你们也尽量待在剧组吧。”

他狂放一生却最终以落魄姿态出局(却活成了才子模样)(9)

精工细作,换来的是声声肯定,

《楚汉传奇》播出之后,

很多人都喜欢上了陈道明饰演的刘邦,

痞里痞气中略到一丝霸道,

也许他不是饰演刘邦最好的演员,

但他演的最真实。

他狂放一生却最终以落魄姿态出局(却活成了才子模样)(10)

陈道明除了

《末代皇帝》《康熙王朝》《楚汉传奇》

这几部古代大剧,

同时还拍摄了好几部电影:

与刘晓庆,巩俐的《一代妖后》;

与李连杰,梁朝伟的《英雄》;

与唐国强,张国立的《建国大业》;

与周杰伦,林志玲的《刺陵》等等。

2014年,他再次跟巩俐合作出演电影《归来》,

其出色的表演,更是让这部电影圈奖无数。

他狂放一生却最终以落魄姿态出局(却活成了才子模样)(11)

于任何人而言,时间是最宝贵的。

可在陈道明身上,却有一种“奢侈”的敬业精神:

30集《末代皇帝》他拍了4年;

《康熙王朝》没有他戏份的时候也在现场;

拍《楚汉传奇》的6个月,

一直把刘邦的戏服穿身上,穿回家;

在片场从来不带工作椅,

成天站着保持入戏的亢奋状态……

拜这种敬业认真所赐,

陈道明成了演艺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他“演什么像什么”,难的不是演皇帝像皇帝,

演知识分子像知识分子,

而在于演康熙和演秦始皇不同,

演方鸿渐和演陆焉识不同,

同类角色之间微妙的差异,

才是见演员功力之处。

传说中的陈道明是戏霸,

孤傲得难以相处,

连段奕宏和他对戏也都战战兢兢,

甚至连高希希找到他出演“刘邦”,

心里都带着担忧。

其实说他是“戏霸”,实在言过其实,

编剧汪海林和陈道明私交甚好,

曾说过:

陈道明走的每一步都按照正规程序,

对剧本有再大的意见,

也一定要经过我们编剧的手来改,

经过导演同意再演。

在片场,他会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但他不是那种会随意修改台词的人。

他狂放一生却最终以落魄姿态出局(却活成了才子模样)(12)

在演艺圈,谁都知道陈道明非常挑戏,

“我上戏的原则是这样的:

制片人来跟我谈上戏,

我首先看你剧本怎么样,

如果剧本不错,

我再和制片人见面谈合作,

我不认为我最好,我也不认为我最贵,

我永远是看片论酬,

你给我再多的钱,剧本不好,我不上就是不上。”

现在,陈道明拍戏之前会让女儿帮忙参谋剧本,

“如果她说不爱看,那80后观众就够呛了。”

他狂放一生却最终以落魄姿态出局(却活成了才子模样)(13)

陈道明的爱情就像他的气质,

看似清淡沉默,实是细水长流。

陈道明是娱乐圈少有的顾家的男人,

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

没有我太太杜宪,就没有我的今天。

他狂放一生却最终以落魄姿态出局(却活成了才子模样)(14)

1978年,杜宪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

陈道明当时是天津人艺一个不知名的小演员。

杜宪的舅舅把陈道明介绍给她,

第一次见面,

两人谈的竟是对《简·爱》的看法。

彼此印象蛮好,于是顺理成章恋爱了,

1981年,

杜宪毕业后就被分到中央电视台,

担任《新闻联播》的播音员,

不久她成为了全国知名度非常高的主持人,

而陈道明依旧默默无闻。

每每回忆往事,陈道明总说:

“一无所有的时候,

我太太能看上我,是我的福分。”

最好的爱情会让彼此得到成长,

后来陈道明出演《围城》大红大紫,

杜宪则悄然隐退,相夫教子。

而成名之后的陈道明,

拒绝应酬,生活重心依旧放在家里,

陪妻子,陪女儿。

他喜欢收拾家,家里干净亮堂,

心里便会觉得很舒服。

他说:

我觉得男人最大的时尚就是多在家待一待。

其实把所有该回家的人都召回家,

这个社会就会安定许多。

现在有多少不回家的人,

不是因为事业,而是在酒桌上,歌厅里。

如果晚上每个家庭的灯都亮了,也是一种时尚。

他狂放一生却最终以落魄姿态出局(却活成了才子模样)(15)

文艺评论家殷谦曾这样评价陈道明:

他是一个既传统又保守的演员,

无论从人品还是艺德上来看陈道明都是非常的优秀。

人们很少在各种综艺节目中见到陈道明,

他总是很低调,不喜欢“显摆”,

更是不大和圈里的人来往,

并不是他孤傲不群,

而却是他的一种平和自然的生活方式,

他很爱自己的家庭,深爱自己的妻子和女儿。

陈道明和杜宪,是一对贤伉俪,

他们用自己的生活,

诠释了什么是“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他狂放一生却最终以落魄姿态出局(却活成了才子模样)(16)

这些年,陈道明成了媒体最难采访的人,

他深居简出,除了拍戏,极少应酬,

仿佛与整个文艺界都若即若离,

在别人眼中,显得十分不近人情。

演艺圈聚餐吃饭是很普遍的事情,

但陈道明偏偏对此很反感。

只要有陌生人在的场合,

他就以听为主,基本不说话。

跟熟人吃饭他就完全是另一种样子,

什么都聊,但有一点:

他不说段子,不开低级玩笑。

要是有人说起什么带点色彩的段子,

他就会和气地来一句:咱说点别的成吗?

许是长期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

他行事很像那种老派的文人,矜持而且低调。

他狂放一生却最终以落魄姿态出局(却活成了才子模样)(17)

然而进入剧组,大家惊讶地发现,

陈道明并非传说中那般冷漠,

他待人热情,也喜欢热闹,

热衷于带着一帮兄弟下馆子吃饭,

甚至给剧组拉来了赞助,

难以置信,做这些事的人是那个

——在世人眼中冷峻孤傲的陈道明。

冯小刚曾说:陈道明的性子不会拐弯,

如果说葛优遇到违章被拦,

他一定会摇下车场嘿嘿憨笑,

然后一副让人心生怜悯的城市表情;

可如果换做是陈道明,

那种“要杀要剐悉听尊便”的

大义凛然就是最贴切的表现。

而陈道明的人生中,

没有任人摆布的点滴可能性。

比如拍摄某品牌宣传广告,

每个细节都由他自己掌控,

而为了达到自己的最佳要求,

他甚至直接发了一张

自己之前拍摄的单人照给品牌,

让他们抠图修片;

妥协也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

一次在采访结束后,

他直接委婉拒绝了某电视台

让他拿话筒向观众说几句话的请求:

“对不起,我从来不会这样做。”

一切都礼貌,从容并且疏离。

他狂放一生却最终以落魄姿态出局(却活成了才子模样)(18)

其实仔细品味,

陈道明的全部生活哲学,

无非就是四个字:化繁为简。

他推掉那些复杂的应酬,

宁愿在家和杜宪抢着做家务,

空闲之余,捧一本书,倒一杯茶,

优哉游哉,乐此不疲。

做演员在他眼里,

和医生、律师一样,

不外乎都只是一份工作,

工作之余,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都说大道至简,

越是极致的简单,越是极致的深远。

曾有人问一得道高僧:

“大师,您在得道之前干什么?”

高僧回答:“吃饭,睡觉,挑水。”

“那得道之后呢?”

“吃饭,睡觉,挑水。”

世间事,最简单的,却往往也是最难的。

他狂放一生却最终以落魄姿态出局(却活成了才子模样)(19)

陈道明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学生时是体育全能,探戈高手;

出演《围城》他与钱钟书结成忘年之交;

他一生饱读诗书,

季羡林赞他可胜任北大的研究生导师。

陈道明一直认为,

人的生命包含肉体和精神,

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升华。

他从小弹得一手好钢琴,

一有机会就会沉浸在自己的琴音袅袅里,

忘我不知今夕何夕……

他狂放一生却最终以落魄姿态出局(却活成了才子模样)(20)

他狂放一生却最终以落魄姿态出局(却活成了才子模样)(21)

他的书法写得好,

进入中年,陈道明又无师自通地迷上了画画,

磨好墨汁,铺好宣纸,手握画笔,

然后打开地图,回想自己多年拍戏到过的地方,

挥笔泼墨画起山水。

画好后贴在书房的墙上,一遍遍观赏。

他狂放一生却最终以落魄姿态出局(却活成了才子模样)(22)

陈道明最大的梦想是写杂文。

“在阴雨的日子里,我愿意一个人写东西。

想写杂文,但很难。

要有一个环境和心境,

先要把心洗干净,无杂念,

看着窗外飘着雪,身上披着棉袄,

身后一盏纸糊灯罩的灯,

一支烟燃着,但不吸,

手里一支沉甸甸的笔,

写一句,思三思,踱五步,方可出杂文。”

对于棋艺,陈道明同样是行家里手。

从围棋、象棋、国际象棋,

到军棋、跳棋、斗兽棋、

飞行棋、五子棋、华容道棋,

他无所不会,无所不精。

“人生如下棋,下好下坏全在自己。

借下棋,观天地之深广,

思人生之浅狭。

棋中有棋,棋里养生,

抛却胜负,无心则胜,

无心则乐,无心则寿。”

同时,陈道明饱读史书、鲁迅杂文,

他冷漠、孤傲、特立独行,

但他拥有最真的朋友:

弹琴、画画、书法、读书。

他沉浸在闲情逸致中,

但无论外界如何纷扰,

他始终坚持着一种清微淡远的生活习惯,

成为如今这般百毒不侵

“不往热闹人群里走的人”,

正因如此,

我们看不出他竟已是过了花甲之年的人,

他极致真我的生活,

让他“不随岁月老去,越活越年轻”。

他狂放一生却最终以落魄姿态出局(却活成了才子模样)(23)

他是国家一级演员,他是演艺圈的前辈,

他说他只是个普通的戏子,

但他却活出了一个清高孤傲的才子模样。

他写下的话语,值得我们仔细品读:

【教养和文化是两回事】

教养和文化是两回事,

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很没教养,

有的人没有什么太高的学历和学识,

但仍然很有教养,很有分寸。

教养是带有某种天生的素质和一点一滴的积累。

一个人的涵养,

不在心平气和时,而是心浮气燥时;

一个人的理性,

不在风平浪静时,而是众声喧哗时;

一个人的慈悲,

不在居高临下时,而是人微言轻时;

情侣间的尊重,

不是闲情逸致时,而是观点相左时;

夫妻间的恩爱,

不在花前月下时,而是大难临头时。

【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节制】

这个世界不是你的世界,

不是说你成功了,

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

我觉得做人的最高意境是节制,

而不是释放,所以我享受这种节制,

我觉得这是人生最大的享受,

释放是很容易,

物质的释放、精神的释放都很容易,

但是难的是节制。

【关于朋友】

朋友,我就有骂他的责任,

他也有骂我的责任。

在事业上、感情上、人生上就有着互相的义务,

每次见面都应该有收获,

彼此对对方的存在感到一种愉快,

而不是整天厮混在一起。

【责任是男人的脊梁】

责任是男人的脊梁,

是男人顶天立地的支柱。

说到的事就要做到,揽下来的事就要扛住,

做错的事就要承担后果。

看一个男人是否成熟,不是看他的年龄有多大,

而是要看他能担起多大的责任。

越是优秀的男人,承担的责任越大,

负责任的范围也越广。

即使做不了伟大的男人,

也要做一个负责任的男人。

【好男人的基本标准】

不一定要浪漫,但一定要负责任。

不一定要挣大钱,但一定要养家。

不一定要事事听父母,但一定要有孝心。

不一定要三从四德,但一定要宠老婆。

不一定要飞黄腾达,但一定要有时间陪家人。

不一定要管孩子,但一定要爱孩子。

不一定要大男子主义,

但大事发生一定要拿得了主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