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2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今天,中国气象局对外发布《2019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这与2020年11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2019年WMO温室气体公报》相呼应,也是历年发布的中国气象局大气本底站温室气体监测评估产品。结果显示,全球二氧化碳浓度继续升高。

二氧化碳出口温度波动(全球二氧化碳浓度继续升高)(1)

二氧化碳出口温度波动(全球二氧化碳浓度继续升高)(2)

中国气象局供图

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京都议定书》限排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六氟化硫(SF6)、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三氟化氮(NF3),以及《蒙特利尔议定书》限排的消耗臭氧层物质。

我国青海瓦里关大气本底站(简称瓦里关站)观测显示,2019年瓦里关站观测到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浓度分别为411.4±0.2 ppm(百万分之一)、1931±0.3 ppb(十亿分之一)、332.6±0.1 ppb,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均浓度大体相当,2016年后二氧化碳浓度增幅下降。

据介绍,中国气象局在WMO全球大气观测计划框架下,负责中国区域的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高精度业务观测,所用的方法、标准、流程均与国际接轨,1992年首次在我国开展温室气体本底浓度观测。

截至目前,中国气象局已有7个温室气体地面观测本底站,分别为青海瓦里关、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湖北金沙、云南香格里拉和新疆阿克达拉。其中,瓦里关站是WMO/GAW全球31个大气本底站之一,其观测结果可代表北半球中纬度内陆地区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及其变化状况。此外,从2018年开始,我国还开展了机载温室气体在线观测和平流层温室气体原位观测试验。现已初步形成多手段温室气体综合观测能力。

来自中国气象局的消息称,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在应对气候变化、履行《巴黎协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作出了极大努力。该局长期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积极参与“全球温室气体综合信息系统”相关观测和服务工作,基于我国大气本底温室气体网络化观测资料,结合“自上而下”模式对我国温室气体源汇开展初步分析研究,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提供科学基础支持。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