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中国古代经济最繁荣、文化最发达的时代。然而,宋朝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是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辽西辽东、河西走廊、河套平原、交趾、云南等地,其北疆还未到达长城一线。而辽、金、夏等国家和宋朝并立,直接称帝,这在历史上也是首次出现。为什么经济文化如此发达的宋朝未能实现大一统呢?这必须得从宋太宗说起。

一,顺其大势,形式上统一十国

整个五代十国时期,出现过两次统一的迹象。第一次是后唐建立后,灭前蜀,南平、南楚归附。南方诸国,除了南吴、南汉外皆奉后唐正朔,“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第二次是在后周时期,太祖、世宗两代帝王励精图治,推行改革,让后周国力不断上升。周世宗于是西败后蜀,收秦、凤、成、阶四州;三征南唐,得淮南十四州;北破辽国,连克三关三州。史家称赞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可惜他英年早逝,真是遗憾。

宋朝怎么没有完成大一统(宋朝为何没能实现真正的大一统)(1)

960年,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取代了后周,建立了宋朝。宋朝建立后,在后周的基础上,继续发动统一战争。不过,赵匡胤在军事上不如周世宗,他有意避开强盛的辽国,采取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方针,先后消灭了南平、后蜀、南汉、南唐,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然而,就在统一的关键时候,赵匡胤倒下了。

976年,赵匡胤之弟赵匡义发动了政变,杀死赵匡胤,夺取皇位,也就是“宋太宗”。前面已经提到,赵匡胤的军事能力不如周世宗,但是他毕竟是节度使出身,也算一代英主,而赵匡义则是文人出身,对军事一窍不通。他僭越称帝后,又将赵普、向拱、高怀德、冯继业和张美等能臣良将排挤出朝廷,重用自己的文人秘书集团,如程羽、贾琰、陈从信、张平等。经过这一次调整,宋朝的整个上层几乎丧失了军事能力。

宋朝怎么没有完成大一统(宋朝为何没能实现真正的大一统)(2)

宋太宗

宋太宗即位初期,还能够延续宋朝统一的大势。978年,割据东南一角的吴越钱氏见大势已去,于是向宋朝纳土归降,于是南方基本宣告统一。979年,赵匡义又命令大军挥师北上,击退了辽国,消灭了北汉,于是十国的割据基本结束,形式上完成了统一。

宋朝怎么没有完成大一统(宋朝为何没能实现真正的大一统)(3)

之所以说形式上完成统一,是因为当时还有众多的割据存在。例如,定难军节度使割据西北、丁氏割据交趾、大理段氏割据云南、辽国占据燕云十六州。这时候,统一已经进入了艰难的阶段。宋太宗吃完了其兄长留下的福利后,终于无法继续前进了。

二,对外屡战屡败,内部兵戈又起

979年,也就是消灭北汉的这一年,宋太宗不顾反对,立马命令大军继续北上,试图一举拿下燕京,对辽国发动了战争。战争初期,宋军轻而易举地拿下了易州和涿州,随后围攻燕京城。在燕京之战中,宋军久攻不下,宋太宗还亲临战场。然而,宋军过分重视攻城,忽视了辽国主力部队的到来。不久,辽国主力杀出,双方在高粱河激战,宋太宗受伤中箭,仓惶撤离,第一次北伐宣告失败。

宋朝怎么没有完成大一统(宋朝为何没能实现真正的大一统)(4)

980年,交趾发生了政变,黎氏上台。邕州太常博士侯仁宝上奏请求趁交趾内乱之机南下讨伐,恢复汉唐故疆。宋太宗又立马组织大军南征。然而,宋朝大军在981年的白藤江之战中先胜后败,使得统一交趾(越南)的计划落空。非常巧合的是,曾经南汉也在白藤江被交趾的割据势力击败。此战之后,越南正式走上了独立的道路。

宋朝怎么没有完成大一统(宋朝为何没能实现真正的大一统)(5)

982年,夏州内乱,夏主李继捧在内斗中失势,投奔宋朝,宋朝引来了统一河西地区的绝佳机会。但宋太宗的政策太过于着急了,他将夏州李氏全部迁徙到京城,再授予其他州的节度使(已沦为虚职)一职,引起了夏州李氏的不满。于是李继捧的弟弟李继迁则走避漠北,联络党项贵族和辽国,和宋朝发生了战争。这场战争一直打到了宋太宗去世,宋军屡战屡败,最终错失了收复河西的千载良机。此后,夏州李氏建立了西夏王国。

宋朝怎么没有完成大一统(宋朝为何没能实现真正的大一统)(6)

986年,宋太宗不甘心对辽战争的失败,又发动了第二次北伐战争。这次战争,兵多将广,声势浩大。然而,宋太宗重用的傅潜、王超、柴禹锡、赵镕、张逊、杨守一、弭德超等将领多是庸碌之徒,临阵惧战,最终葬送了美好的开局,最后还是一败涂地。这次北伐的失败,也宣告北宋失败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机会,此后宋军再也无力北伐。

此后,宋朝内部也出现了暴乱。当时的巴蜀地区,是全国少有的安定地区。前蜀、后蜀先后割据此地。在统一战争中,宋太祖赵匡胤允许士兵在巴蜀地区抢掠,这就造成了巴蜀人民对宋朝缺乏认同感。平定巴蜀后,宋太祖为了消除这个的割据基础,命令这里的官员、军队全部到中央听候安排,这引发了全雄师兵变。直到宋太祖去世的这一年,全雄师兵变才被平定。

宋朝怎么没有完成大一统(宋朝为何没能实现真正的大一统)(7)

平定全雄师兵变后,宋太宗重新派遣新的官员到巴蜀任职。然而这些官员横征暴敛、贪污腐败,他们把巴蜀人们当做被征服者,鱼肉百姓、草菅人命,导致矛盾更加激化。993年,巴蜀的王小波、李顺揭竿而起,发动了农民起义,这是北宋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居然是发生在建国初期,历代罕见。巴蜀的起义,使得宋太宗不得不放弃对外战争,将主要精力放在内部。995年,起义被扑灭,然而接着又爆发了王均兵变。直到宋太宗去世,宋真宗上台,巴蜀地区才稳定了下来。

三,重文轻武,北宋皇帝失去了血性

宋朝的基本制度,确立于太祖太宗两代帝王时期。宋太祖确立的基本国策是“强干弱枝”,“守内虚外”,也就是极力削弱地方的兵权、财权,加强中央集权。在军事上,他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节度使的兵权,设置禁军,直属于中央;将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导致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不过宋太祖身边能征善战的人的比较多,使得宋初军事力量保持强盛。

宋太宗确立的基本国策是“重文轻武”。宋太宗本人有较高的文化水平,《玉海》记载:“太宗御制御书文集总五千一百一十五卷轴册,又有御书素扇数十”,可见其作品数量之多。他会书法,精通草书、隶书、行书、八分、篆、飞白6种字体。在音乐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他即位后,就下令整理天下图书,编纂《太平御览》。著名的典故“开卷有益”就来自于宋太宗。

宋朝怎么没有完成大一统(宋朝为何没能实现真正的大一统)(8)

宋太宗一项重要的文化措施就是扩大了科举录取的规模,其第一次开科的录取人数就是宋太祖时期的两倍。宋太宗在位期间,一共录取了6692 人,基本更换了整个官僚系统。宋太宗还大大提高了科举人才的地位,彻底扭转了唐后期以来武官专权的局面。扩大了录取规模,为文官治国提供了人才储备,也推动了宋代读书风尚的兴起。另外,科举录取规模扩大,导致过去的士族彻底衰落了,平民拥有了更大的上升空间,改变了中国的阶级结构。

宋朝怎么没有完成大一统(宋朝为何没能实现真正的大一统)(9)

凡事有利也有弊。宋太宗极力推崇“以文治国”,是宋代经济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却导致宋朝逐渐陷入“积贫积弱”的泥潭中。首先,官僚机构日益膨胀,而士大夫的工资待遇也很高,使得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其次,军队规模庞大,但是战斗力下滑;第三,国家无法培养出大规模的军事人才,使得对外战争屡战屡败。

宋朝怎么没有完成大一统(宋朝为何没能实现真正的大一统)(10)

宋太宗的“以文治国”形成了一个传统。此后的宋朝历代皇帝都醉心于文化,但是对军事都是一窍不通。每当战争到来,宋朝的历代皇帝就想用金钱、谈判来解决问题,怯战思想笼罩整个上层。因此,北宋最终和辽、西夏签订了屈辱的条约,用金钱买和平。但这并非长久治安之计。1127年,金国长驱直入,攻陷了开封,俘虏了徽钦二宗,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此后偏安东南的南宋同样继承了“重文轻武”的政策,最终于1276年被元朝所灭。

宋朝怎么没有完成大一统(宋朝为何没能实现真正的大一统)(11)

,